鄭崇華 最被低估的台商
- 2010-01-15
- 旺報
- 【鄭崇華口述/張玉文採訪整理】
鄭崇華,一個流亡學生,憑一己之力創立15人的小公司;38年後,台達電全球員工6萬人,2008年創下1426億元的營收。連續三年榮獲《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電子業首獎;入選美國《商業周刊》亞洲企業百強之列。他對「綠能台灣」的思考與實踐,正是台灣前進的新動力。
台達從1980年代開始到海外設辦事處和工廠。發展到1990年代,海外布局有兩件很重要的大事,就是1992年西進大陸投資,以及赴泰國轉投資的泰達電子於1995年在泰國股票上市。台達集團的營收從1991年的1.91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5.16億美元,這十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33.17%。
人力缺乏 開始西進
1990年代初期,台灣很缺人力,甚至有外商公司雇車在街上敲鑼打鼓招徠人工。那時我們有訂單,卻找不到人工,我真恨不得直接到街上拉人來工作。缺人力是我們前往大陸投資很重要的因素。
台達剛成立時,台灣的人工又多又便宜,很多都是鄉下來的女孩子。那些女孩子如果待在鄉下的家裡,就要早出晚歸下田工作,很辛苦,不如到工廠上班。所以一般農家的女孩子,中學畢業後到出嫁前的那幾年,都喜歡到電子工廠工作,賺些錢貼補家用,也存點嫁妝。
那些女孩子在農村習慣了早睡早起,覺得工廠上班時間太晚。後來我們配合她們的作息,提早開工。她們都很勤儉,而且都很喜歡加班,想多賺些錢,來應徵時都會問公司有沒有加班。但是到了1990年代,來應徵的人問有沒有加班,卻是希望不要加班。
1990年代的勞工,不只工作勤奮程度不如以往,勞動力的人數也不如過去多。1970年代台灣人口增加快,就業機會不很多,因此我們很好找人。經過政府宣導「兩個孩子恰恰好」之後,到了1990年代展現效果,平均每個家庭的小孩減少,年輕人的人口變少。而且服務業興起之後,有些年輕人比較喜歡到服務業工作,不像製造業那麼辛苦,卻苦了我們這些製造業。
起初台達為了解決找人的問題,就到比較好找人的地方設廠,例如基隆、台北縣的汐止、六堵等地,另外還跟學校建教合作。但這些方法仍無法完全解決勞工短缺的問題。於是台達開始赴海外設廠,起初去墨西哥和泰國,後來也赴大陸投資。早年我們剛去大陸時,工資實在很便宜,幾乎可以忽略掉工資成本,而且人力充沛。
此外,1990年代初,電磁零組件的毛利愈來愈低,加上找不到足夠的人力資源,公司必須設法因應。有些產品公司原本想淘汰,但客戶要求繼續做,就移到中國大陸去做。
中國一廠 設在東莞
1992年,台達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座工廠設在東莞的石碣鎮,是到石碣鎮投資的第一家台商。我們會到大陸投資,是因為之前在台灣找不到勞工,就發包一些加工的工作出去。結果發現那些承包商拿到東莞去做,而且聽說東莞的人工便宜,當地政府也開始獎勵外商或台商的投資。我們就想,不如自己去東莞設廠,品質會比外包廠商做得更好。一開始我們並沒有貿然決定,而是先派人到東莞石碣鎮去租了一間廠房,雇用一百人做加工,試試看成果如何。
當時的東莞石碣就像1971年台達剛創立時的台灣,勞工充裕,而且願意加班。我們在台灣剛創業時,在電線桿上貼徵人廣告,所以剛到東莞時也如法炮製,總共貼了幾十張。當地官員說只要貼在工廠門口就好了,不必到其他地方貼,而且只要貼一、兩張即可,以免來了太多人。果然,第二天天一亮,工廠門口就已經大排長龍。我們進行簡單的測試,看看他們手的靈活度,來決定是否適應生產線的工作。
大陸官員 積極招商
我們選擇石碣鎮,是因為當地的書記和鎮長很有企圖心,對整個鎮未來的發展規畫得很好,而且非常支持我們。我們剛到時沒有車,鎮長把鎮公所的車借給我們用;申請裝設電話很麻煩,書記就把他自己家裡的電話借給我們用。他的電話號碼都是「8」,因為粵語的發音8就是「發」,廣東人喜歡討個吉利。廣東人很有地域觀念,可是一旦他當你是朋友,就會把你當自己人。
我們的人員在當地試做一段時間之後,成效不錯,我才到石碣鎮去考察,石碣鎮的書記和鎮長都很熱誠地歡迎我。當時的鎮長劉發枝說,石碣鎮是農村,鎮公所會做好交通建設及各項設施,方便企業來投資,鎮公所會全力支持。他強調,當地官員很廉潔。李書記是位熱心誠懇的長者,廣東腔很重,他說雖然不懂高科技,但會全力支持我們。他還叫我「小老弟」,要我把他當大哥。
這兩位地方官員一直對我們很支持、很友善。例如海關是中央政府管,他說正派的公司會由石碣的官員協助我們處理通關,省時又方便,幫我們解決不少問題。有了這個經驗,日後我們到大陸其他地區投資時,都會特別注意當地官員的態度,還向一些與當地官員有過往來的廠商打聽官員的情況。
「只要我們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堅持在崗位上,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而且專注踏實地去做,社會就會愈來愈好,每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生活。」——鄭崇華
一間工廠 半年蓋好
大陸官員的效率也令我們刮目相看。我們投資一段時間之後,決定自己蓋廠。鎮公所的官員要我們把設計圖給他們,由他們替台達建廠,報價很便宜。我問他們多久可蓋好,他們說半年。我心裡不太相信,因為在台灣蓋工廠動輒超過一年,而且那時剛好接近農曆新年,不太可能趕工。不過,當下我並沒有說什麼。沒想到他們採用人海戰術積極趕工,就連農曆年期間也照樣動工,果然如期在半年後完工,建築的品質也還可以。
後來我們不打算委託鎮公所蓋,想要自己蓋廠。那時劉鎮長已經升任書記,他帶我去看一大塊地,要給台達蓋工廠。我說不需要這麼大的地,他立刻打電話把所有相關人員都找到現場,向我解說,我當場就決定買下。後來我們在那塊地陸續發展,目前已經有五個廠區的規模。
我們決定自己蓋廠之後,找到一位很敬業的建築商。台達派在當地的負責人是營建處的主管陳天賜,他的要求很嚴格。起初那位建築商說我們是蓋工廠,又不是蓋酒店,何必太講究。但陳天賜仍很堅持,等到完工時,那位建築商才體會我們要求的標準,承認我們是對的。後來他每次接新的案子,就帶客戶來看我們的廠。我們和這位建築商合作愉快,台達在大陸的廠一直都委由他蓋,甚至後來到天津蓋廠時,也有一半的工程交給他負責。
台達所有在大陸的工廠都由陳天賜負責蓋,他管理工地很嚴厲。有一次我到大陸,他向當地包商介紹我是他老闆,包商開玩笑說:「你還有老闆啊?你不是最大的嗎?」他告訴我陳天賜有時罵工人罵得很兇,他常擔心陳天賜會被人找麻煩,後來他很欽佩,工人都很服陳天賜。
台達蓋天津廠時,用的圖跟我們在大陸的其他工廠一樣,但天津包商的報價比廣東貴一倍。我們找廣東那家包商去估,報價卻跟東莞廠一樣,所以我們把天津廠的工程分一半給廣東包商。廣東包商自覺不能漏氣,所以派了自己的班底到天津,還寫了大字報鼓舞士氣。台達在大陸的工廠都蓋得很經濟實惠,建築品質也很好。
大陸經商 不給回扣
台達除了在大陸設廠,也開發大陸市場。我們在大陸做生意,還是一樣不給回扣,有時難免會因此而失去生意,有時則是承辦人擔心長官懷疑他,所以把台達放在供應商名單中,但其實給我們的業務很少。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堅持不用不正當的方式做生意。
我們剛去大陸時,有人批評我們這種做法是「學術派」,在大陸行不通。甚至有些外商在大陸也給回扣,例如透過業務代表給,公司給業務代表佣金,再由業務代表把這筆錢轉給承辦人。我們不願意這樣做,幸好大陸還是有些地方的電信局高層很排斥回扣,台達還是有機會。同仁告訴我,有一次我們去投標,廠商一個個去面談,等了一個上午都沒有輪到台達。跑去詢問承辦人,得到的答案是「台達免談」。
我們以為是沒有希望了,結果原來承辦人的意思是,台達沒問題,不必面談。規規矩矩做生意做久了,大家都曉得我們很正派,會受到肯定,對公司名聲有十分正面的助益。
照顧幹部 全家團圓
台達開發大陸市場的大將是王其鑫。他進台達一段時間之後,自願到大陸工作。起先我希望他自己先去,等熟悉環境之後,再接家人過去。可是公司裡一些女性同仁都問我:「王先生又年輕又帥,萬一被大陸的女孩子搶走了,你怎麼負責?」所以我還是讓他全家一起去。
台達一開始做通訊電源,就獲得台灣電信局的鼓勵。聽說過去台灣有些公司買國外廠商做的電源供應器,改一改外殼之後,貼上自己的品牌。但台達都是自己開發,因為過去沒有做過電訊標案,手續進展很慢。王其鑫帶著台達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參加上海電訊展,由於品質和價格都很理想,鄭州電信局當場就下訂單。一年後,鄭州電信局的人又來看展覽,並且向其他地區的電信局人員推薦台達的產品,說鄭州用了一年多都沒有問題,便宜又好用。
等到那些人走了之後,我向鄭州電信局的人道謝。這時,他說要跟我講真心話:「雖然台達的電源供應器品質很好,但外型實在難看,比不上國外知名品牌的產品。」建議我們趕緊改外觀設計。他還說,產品的電池壞了看不出來,建議我們設計可以監控電池狀況的產品。
當時擔任UTPBU(不斷電系統與通訊電源事業部)主管的袁明來也在場,我問他:「你對他的說法,感覺如何?」他說:「說得很對。我覺得這種客戶很好,在外面替我們拉生意,對內又有建設性的建議。」
迅猛創新客戶稱讚
鄭州電信局的建議台達都採納了。我們找音響外殼的廠商為我們設計外殼,做得很漂亮;另外,袁明來找了一家軟體公司合作設計電池的監控器。隔年我們參展時,展出根據客戶建議而修改的產品,那位客戶稱讚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改變得這麼快,尤其是電池監控功能。
1996年,我去參觀上海電信局,裡面的電源供應器大多是台達的產品,每一代的產品都有,好像台達產品的展示間。他們勸我們不要每年都修改產品,頻繁地推出更好的功能,因為在維修工作上會造成麻煩。
台達這種做法是資訊業的概念,有好的想法就修改產品、推陳出新,雖然應用在電信產品上會增加客戶維護的困難,但新產品體積、重量大幅縮小,效率從90%提升到94%,還是非常受到顧客歡迎。2007年,台達所生產通訊用的電源供應器,在中國大陸市場排名第一。
一間工廠 半年蓋好
大陸官員的效率也令我們刮目相看。我們投資一段時間之後,決定自己蓋廠。鎮公所的官員要我們把設計圖給他們,由他們替台達建廠,報價很便宜。我問他們多久可蓋好,他們說半年。我心裡不太相信,因為在台灣蓋工廠動輒超過一年,而且那時剛好接近農曆新年,不太可能趕工。不過,當下我並沒有說什麼。沒想到他們採用人海戰術積極趕工,就連農曆年期間也照樣動工,果然如期在半年後完工,建築的品質也還可以。
後來我們不打算委託鎮公所蓋,想要自己蓋廠。那時劉鎮長已經升任書記,他帶我去看一大塊地,要給台達蓋工廠。我說不需要這麼大的地,他立刻打電話把所有相關人員都找到現場,向我解說,我當場就決定買下。後來我們在那塊地陸續發展,目前已經有五個廠區的規模。
我們決定自己蓋廠之後,找到一位很敬業的建築商。台達派在當地的負責人是營建處的主管陳天賜,他的要求很嚴格。起初那位建築商說我們是蓋工廠,又不是蓋酒店,何必太講究。但陳天賜仍很堅持,等到完工時,那位建築商才體會我們要求的標準,承認我們是對的。後來他每次接新的案子,就帶客戶來看我們的廠。我們和這位建築商合作愉快,台達在大陸的廠一直都委由他蓋,甚至後來到天津蓋廠時,也有一半的工程交給他負責。
台達所有在大陸的工廠都由陳天賜負責蓋,他管理工地很嚴厲。有一次我到大陸,他向當地包商介紹我是他老闆,包商開玩笑說:「你還有老闆啊?你不是最大的嗎?」他告訴我陳天賜有時罵工人罵得很兇,他常擔心陳天賜會被人找麻煩,後來他很欽佩,工人都很服陳天賜。
台達蓋天津廠時,用的圖跟我們在大陸的其他工廠一樣,但天津包商的報價比廣東貴一倍。我們找廣東那家包商去估,報價卻跟東莞廠一樣,所以我們把天津廠的工程分一半給廣東包商。廣東包商自覺不能漏氣,所以派了自己的班底到天津,還寫了大字報鼓舞士氣。台達在大陸的工廠都蓋得很經濟實惠,建築品質也很好。
大陸經商 不給回扣
台達除了在大陸設廠,也開發大陸市場。我們在大陸做生意,還是一樣不給回扣,有時難免會因此而失去生意,有時則是承辦人擔心長官懷疑他,所以把台達放在供應商名單中,但其實給我們的業務很少。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堅持不用不正當的方式做生意。
我們剛去大陸時,有人批評我們這種做法是「學術派」,在大陸行不通。甚至有些外商在大陸也給回扣,例如透過業務代表給,公司給業務代表佣金,再由業務代表把這筆錢轉給承辦人。我們不願意這樣做,幸好大陸還是有些地方的電信局高層很排斥回扣,台達還是有機會。同仁告訴我,有一次我們去投標,廠商一個個去面談,等了一個上午都沒有輪到台達。跑去詢問承辦人,得到的答案是「台達免談」。
我們以為是沒有希望了,結果原來承辦人的意思是,台達沒問題,不必面談。規規矩矩做生意做久了,大家都曉得我們很正派,會受到肯定,對公司名聲有十分正面的助益。
照顧幹部 全家團圓
台達開發大陸市場的大將是王其鑫。他進台達一段時間之後,自願到大陸工作。起先我希望他自己先去,等熟悉環境之後,再接家人過去。可是公司裡一些女性同仁都問我:「王先生又年輕又帥,萬一被大陸的女孩子搶走了,你怎麼負責?」所以我還是讓他全家一起去。
台達一開始做通訊電源,就獲得台灣電信局的鼓勵。聽說過去台灣有些公司買國外廠商做的電源供應器,改一改外殼之後,貼上自己的品牌。但台達都是自己開發,因為過去沒有做過電訊標案,手續進展很慢。王其鑫帶著台達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參加上海電訊展,由於品質和價格都很理想,鄭州電信局當場就下訂單。一年後,鄭州電信局的人又來看展覽,並且向其他地區的電信局人員推薦台達的產品,說鄭州用了一年多都沒有問題,便宜又好用。
等到那些人走了之後,我向鄭州電信局的人道謝。這時,他說要跟我講真心話:「雖然台達的電源供應器品質很好,但外型實在難看,比不上國外知名品牌的產品。」建議我們趕緊改外觀設計。他還說,產品的電池壞了看不出來,建議我們設計可以監控電池狀況的產品。
當時擔任UTPBU(不斷電系統與通訊電源事業部)主管的袁明來也在場,我問他:「你對他的說法,感覺如何?」他說:「說得很對。我覺得這種客戶很好,在外面替我們拉生意,對內又有建設性的建議。」
迅猛創新客戶稱讚
鄭州電信局的建議台達都採納了。我們找音響外殼的廠商為我們設計外殼,做得很漂亮;另外,袁明來找了一家軟體公司合作設計電池的監控器。隔年我們參展時,展出根據客戶建議而修改的產品,那位客戶稱讚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改變得這麼快,尤其是電池監控功能。
1996年,我去參觀上海電信局,裡面的電源供應器大多是台達的產品,每一代的產品都有,好像台達產品的展示間。他們勸我們不要每年都修改產品,頻繁地推出更好的功能,因為在維修工作上會造成麻煩。
台達這種做法是資訊業的概念,有好的想法就修改產品、推陳出新,雖然應用在電信產品上會增加客戶維護的困難,但新產品體積、重量大幅縮小,效率從90%提升到94%,還是非常受到顧客歡迎。2007年,台達所生產通訊用的電源供應器,在中國大陸市場排名第一。(摘自天下文化出版之《實在的力量——鄭崇華與台達電的經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