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經濟趨勢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亞洲貨幣大戰開打,中央銀行罕見地連續兩天公布因應報告。針對日圓走貶,央行昨(29)日提出對台3大隱憂:新台幣升值、影響日商投資、降低日客旅遊,但對我國的商品貿易、觀光旅遊、企業投資以及物價通膨有益。

央行前天主動公布18頁的「美、日量化寬鬆政策」報告,被匯銀人士解讀為央行向投資熱錢「下戰帖」,昨天下午再公布長達23頁的「近期日圓貶值之成因與影響分析」,強調「採取穩定外匯措失」,直指國內進口商應調降進口商品售價,安定民心意味濃厚。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報告中點明,日圓貶值會導致國際熱錢流入,使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並影響日商來台投資意願,以及降低日客來台旅遊的購買力,但對台灣經濟金融在某種程度上仍有好處。

首先,在商品貿易方面,央行指出,日圓貶值有助縮減台灣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因日本為台灣最大進口國、第4大出口國,台灣對日本貿易,長期呈現鉅額逆差,其中又以化學品及機械為最明顯,受日圓貶值的效益也最大。

央行指出,2012年台灣自日本進口金額約476億美元,遠大於對日本出口189億美元,以日圓計價的進口比重大於出口比重,當日圓兌美元貶值,對日貿易逆差可望縮減。

在觀光部份,日圓貶值,會使得國人赴日本旅行的購買力提升,但也可能使日本旅客降低來台誘因與消費力。在投資方面,央行表示,日圓貶值可提升新台幣購買力,有利台灣企業對日本直接投資,或是向日本購買日本技術。

日圓貶值對物價通膨影響同樣為正面;央行表示,國人赴日旅遊團費可望調降一成,約新台幣3,000元;日系汽車漲幅縮小,由原先的3%降至1%~1.5%,較老舊的車款甚至不漲價;不過,日系化妝品較不易降價。

央行說明,日圓貶值有助降低進口成本,不過,商品價格調整,具向下僵固性,短期內消費品降價幅度不大,除非日圓長期貶值,廠商才可能面臨較大的降價壓力。

 


圖/經濟日報提供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新浪財經) 2012-12-04 21:35:24     Blog談新聞  評論(0) 上則  下則

金融危機之后,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處在大變局中的中國亟待明確自身定位,如何正確看待自身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從全球戰略角度處理國際關係及周邊關係顯得尤為重要。總地來看,未來10年中國和世界的發

 

金融危機之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處在大變局中的中國亟待明確自身定位,如何正確看待自身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從全球戰略角度處理國際關係及周邊關係顯得尤為重要。總地來看,未來10年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可以歸納為10大趨勢。

一、世界經濟無法走出衰退且將持續低迷

 

起源於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5年了,現在看這場危機還遠未結束,並且有長期化趨勢。歐美發達國家均表現為虛擬經濟虛大,而實體經濟日趨喪失競爭力。中國制造與美國制造在價格上相差幾10倍,因此美國制業已逐漸失去了生存空間。歐洲國家即使能夠渡過主權債務危機變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但是競爭力已不能恢復。歐美要擴充實體經濟和收縮虛擬經濟,以使兩者達到平衡,這個過程恐怕要10年。因此這場危機遠未結束,未來10年全球經濟都將長期陷入低迷。

 

二、美日歐發達經濟體都將進入戰略收縮期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后開始收縮,用了15年時間才基本達到平衡,但又遭遇這場金融危機的沖擊,要走出低谷至少還要10年時間。未來10年美日歐都必須調動所有力量去解決這場金融危機帶來的爛賬。這場危機的長期深化將使這些發達國家進入到一個長期的力量收縮期。同樣,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國也將面臨收縮期,其主要原因是他們對於外部環境的極大依賴。整個全球力量中只有中國有力量膨脹,中國的膨脹是因為內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錯位,城市化提升將可以提供一個強大的內需動力,拉高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然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沒有這個結構調整空間和需求動力。所以說全球除了中國都將進入一個收縮期。

 

三、全球大國間的博弈合作更趨激烈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 技术在线   发布者:技术在线
热度9票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时间:2012年10月31日 07:36
 
为抗议日本政府将钓鱼岛(日本:尖阁诸岛)国有化,中国各地爆发了反日游行。日本也有观点认为这可看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的经济制裁。对于在中国的日本企业而言,由于工厂遭到破坏和纵火被迫陷入停工,损失巨大。在这种局势下,日本企业的“China plus one”战略受到了关注。为避免政治风险,把已经或者打算在中国设置的功能分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向日益显著,而且今后还会继续加速。(记者:高野 敦,《日经制造》)


Q1:贵公司是否受到反日游行的影响?


  回答“受到影响”的占51.7%,回答“未受影响”的占37.9%,受到反日游行的企业占多数。即使没有直接受害,受到有业务往来客户连累的企业可能也不在少数。

  针对在该提问中回答“受到影响”的受访者,请其将所受影响换算成金额时,回答“不清楚”的最多,为39.9%,由此可见掌握实际影响还需要时间。在列出了具体金额的回答中,回答“不到1000万日元”(28.1%)和“1000万日元以上5000万日元以下”(10.5%)的居多。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民銀行發行新貨幣的籌碼日減,人民幣上漲也不再是必然,美、日擴大量化寬鬆之際,中國貨幣緊縮效應,全球需慎防。圖為大陸人行行長周小川。
新華社
 
 
美國聯準會9月中旬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後,似乎為步履沉重的全球經濟注入一針強心劑,但許多經濟學家警告,世界經濟的成長動能已逐漸東移,中國的貨幣緊縮才是大家必須慎防的變化球。

經濟學家柯瑞格在MarketWatch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推出大規模的刺激方案,不僅提振中國經濟,也拉抬大宗商品、奢侈品、房地產以及許多國家的成長。

此外,中國依靠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增作後盾,近五年來新發行的新貨幣,也居全球之冠。

但許多分析師警告,中國發行新貨幣的源流即將乾涸,可能會引發一波重大的通貨緊縮震撼。

里昂證券的策略師納皮爾上週在香港表示,自2007年以來,全世界16 個最大經濟體的廣義貨幣供給成長中,中國就貢獻了40%到45%。目前,中國廣義貨幣餘額為14.49兆美元,比起2007年的5.47兆美元已不可同日而語。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當各國財長齊聚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舉辦的一次會議時﹐全球經濟正變得更加依賴中國。在過去的30年里﹐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約為10%﹐在今年全球經濟深受日本、中東和部分歐洲國家的動盪局勢影響之際﹐這一速度著實引人注意。

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2000年至2009年﹐中國約佔全球經濟增長四分之一的份額﹐以微弱優勢勝過美國﹐大幅領先剩下的其它國家﹐坐上了頭把交椅。但中國能否繼續保持優勢並不確定。許多快速增長的國家都曾出現經濟驟然停滯的現象。

以下是未來幾年可能導致中國經濟意外落馬的三個問題:

房地產泡沫破裂:北京的一家咨詢公司龍洲經訊(Dragonomics Research)稱﹐過去兩年內﹐中國最大的36個城市的房價已經飆升了約50%。中國百姓已成為房地產投機者﹐居民普遍認為房價會只漲不跌﹐就像2007年前後的佛羅里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一樣。與美國居民不同的是﹐除了投資房地產﹐中國居民並沒有多少投資途徑。中國的銀行存款利率遠遠低於通脹率﹐股市又被認為受到操縱﹐政府也不允許居民進行境外投資。

大型國有企業也是投機大戶。2008年末﹐中國政府下令國有銀行增加貸款抗擊全球經濟衰退。據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經濟學家鄧永恒透露﹐其中許多貸款落到了國有製造廠商的手中﹐後者紛紛將錢投入房地產市場。鄧永恒發現﹐在中國的八大城市中﹐通過競拍獲得的土地價格在2009年翻了一番。

中國政府正試圖通過提高按揭首付比例﹐引入房產稅等措施擠出房地產泡沫。但這可能還不夠。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出售收入維係日常運作﹐並借此伺機受賄。投資銀行瑞銀(UBS)說﹐從中期來看﹐中國想要避免地產泡沫破裂非常困難。所謂“中期”是指未來三到五年。但也有一些中國人估計泡沫會提前破裂。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0-04-14 工商時報

 亞銀上修台灣GDP至4.9%;開發中亞洲國家亦上調至7.5%,但警告各國要注意匯率與資金供給問題。圖為亞銀最新GDP成長預期表。

       亞銀上修台灣GDP至4.9%;開發中亞洲國家亦上調至7.5%,但警告各國要注意匯率與資金供給問題。圖為亞銀最新GDP成長預期表。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二發表最新的亞洲經濟預測報告,上調開發中亞洲國家今年的經濟展望,但也警告各國應及時調整政策,以避免橫生枝節阻礙景氣復甦。

     涵蓋44個開發中國家組成的開發中亞洲國家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僅達到5.2%,創過去8年來最慢成長速度。過去1年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經濟振興方案,終於使景氣回溫。ADB在去年12月曾預期開發中亞洲GDP在2010年成長6.6%,但周二將預測更是上調至7.5%,並預期明年成長7.3%。

     ADB報告指出,去年幾乎一手推動亞洲經濟復甦的中國在今年將持續成長動力,估今年中國GDP漲幅可達9.6%。其次,印度繼去年經濟大幅成長7.2%之後,今年GDP漲幅也可望達到8.2%(見右表)。

     至於亞洲四小龍,根據ADB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雖然位居末座,為4.9%,不僅較去年12月預測的3.5%大幅上修,且較台灣官方預測(台灣最高的預測為中研院的4.73%)樂觀,香港與南韓都在5.2%,新加坡更達6.3%。

     ADB預期今年開發中亞洲各國在經濟持續擴張的情況下,國內消費需求將隨之成長,且市場投資也會相當熱絡。但ADB不忘強調:「目前各國振興方案雖逐漸退場,但市場需求還不足以取而代之撐起大局。」

     ADB總裁黑田東彥也表示,現階段部分國家景氣環境依舊脆弱,倘若政府過早取消振興方案,或是各國面臨物價上漲、全球金融失衡或政府負債增加等威脅,則可能危及日後復甦。

     黑田認為亞洲在景氣復甦後吸引大批資本流入,但也可能相對引發匯率與資金供給問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正是因此而起,所以黑田也強調:「開發中亞洲各國必須繼續秉持負責且完善的金融與貨幣政策。」

     ADB預期2010年開發中亞洲通膨率將達4%。雖眼前抑制通膨是亞洲各國首要任務,但ADB表示金融法規和貨幣政策相互協調才是上策,畢竟美國房貸泡沫就是兩者施行不當所致。

     另外,ADB也建議亞洲各國勿過度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市場彈性,同時可透過資本管制來避免激烈外匯波動。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2010年掌握6大經濟關鍵
 

作者:經濟學人  出處:Web Only 2010/01

相關關鍵字:經濟學人

全球衰退的恐懼已經消失無蹤,復甦的穩固與否仍令人擔憂。經濟學人列出六個今年的重要議題;它們有個共同的主題:支持經濟復甦暫時性因素將會消失。

1.財政刺激減弱。政府刺激方案是去年下半經濟復甦的主因,但刺激方案不可能無限期執行,經濟勢必得減少對公部門的依賴。大部分國家的財政刺激不可能比去年更多,維持經濟復甦將更為困難。

2.庫存回升停止。除了財政刺激外,庫存變動也助長了經濟成長。隨著經濟回升,企業開始重建庫存,或減緩削減幅度,兩者都會增加名目經濟成長數字。這是強力但短暫的刺激,庫存跟上需求水準後,經濟成長就得另找來源。

3.財政問題擴大。援助企業、財政刺激等緊急措施使政府面臨財政減肥的壓力。一旦政府無法說服投資人,可能會使公債殖利率上升、阻礙復甦,並造成金融市場不穩定。如果經濟成長走弱,政府也無法再推出財政刺激。

4.資產泡沫隱憂。此次風暴中,針對政府反應措施的主要批評,就是這些措施其實是在創造新的泡沫,市場大漲也顯示投資人過度樂觀。

5.失業率維持高檔。許多國家的失業率仍高,這部分反映了失業率通常是經濟循環的落後指標。此外,08與09年的衰退極為嚴重,有些工作機會也許根本不會回復。經濟學人預估,30個OECD國家中,26個國家今年的失業率會比去年還高。

6.通膨對通縮爭辯。通膨資訊將是今年經濟爭論的關鍵角色。去年大部分時間,油價走低使通膨處於低檔,將使此議題更為複雜。這可能會增加今年前兩季的年通膨,也讓人不易確定超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是否造成過度通膨。經濟學人仍認為通縮風險大於過度通膨,超寬鬆政策可以在通膨大增之前解除。(黃維德譯)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正確看待熱錢狂潮
  • 2010-01-07
  • 工商時報

     新年伊始,中央銀行即罕見地連續兩日發布新聞稿,提及國際資本快速移動將擾亂匯市秩序,且不利於經濟的健全發展,並強硬要求銀行應在短時間內拋補外幣部位,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更在2009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站上32元後即維持強勢,顯見近期台灣的確受到相當程度熱錢湧入的壓力。

     目前台灣所受到的熱錢壓力,正是全球各國過度財金寬鬆政策下的產物。隨著經濟復甦跡象逐漸明朗化,早在去年3月起已開發國家的機構投資人即運用這種近乎零成本的資金,購入金融市場上各種具有高風險以及高收益的資產,造成風險性資產價格全面上漲。

     2009年全年,WTI原油價格上漲幅度高達78%,MSCI世界指數以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也分別上漲27%及74%。此外,旺盛的流動性更透過利差交易的形式投入澳洲、紐西蘭、巴西及印尼等高利率國家,造成這些國家的幣值分別明顯升值27%、25%、25%及15%。由於投入上述高收益貨幣和風險性資產的資金同樣來自於已開發國家的過剩流動性,因此這些高收益貨幣的走勢與MSCI新興市場指數走勢呈現高度相關,相關係數分別高達0.99、0.98、0.99及0.97。

     2009、2010年跨年之際,市場上的流動性更變本加厲,除持續投入具有高收益的貨幣外,更競相投入2009年幣值相對穩定且基本面良好的東亞諸國,不但使得新台幣與韓元從2009年12月22日至2010年1月5日間分別對美元升值1.5%及3.4%,且持續面臨相當沉重的升值壓力。

     目前全球金融市場狀況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頗為類似。當時,美國及日本分別陷入房市泡沫引起的「儲貸危機(S&Ls crisis)」以及「失落的十年」,造成兩國央行於90年代初期大幅調降利率並營造寬鬆的貨幣環境。美國聯邦資金利率從1989年6月的9.8125%一路下調至1994年的3%。而日本央行的重貼現率也從1990年8月的6%一路調降至零。另一方面,亞洲諸國在80年代開始逐漸採行改革開放政策,經濟高速成長下,自然成為美、日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下過剩流動性的去處。這股熱錢不但造成當時亞洲國家的資產泡沫,後來的撤出更引發了亞洲金融風暴。這不禁讓人擔憂,若目前寬鬆流動性的環境不再,市場是否又會再度陷入泡沫破滅風暴,進而產生系統性風險。不過與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不同的是,近年來那些利差交易的接受國以及近期受熱錢困擾的亞洲諸國已經累積相當充裕的外匯存底,加以該等國家貿易收支大多呈現順差,因此資金退潮雖難免造成市場動盪,但應不至於引發系統性的風險或危機。

     不過,從亞洲金融風暴的經驗可知,這些熱錢若停泊過久且未轉換成實質投資並非好事,因其不僅將造成接受熱錢國家的資產泡沫,更會扭曲資源配置效率,使生產資源投入具泡沫化特性的房地產等商品生產上,不但無助於經濟永續發展,一旦資金回流更會形成經濟危機。事實上,從當時的經驗可知,任何熱錢流入之初實有其基本面的支撐。以亞洲金融風暴為例,如果觀察南韓、泰國及印尼的國際金融帳,1990年到93年間平均每年FDI合計淨流入達47億美元,明顯較1989年的35億美元加速,顯見在投機狂潮之初,已開發國家的廠商仍相當看好亞洲國家的發展潛力。然而,當時這些國家卻缺乏能力將同時流入的熱錢引導至具有生產力的部門,造成資源配置失當,並引發泡沫化的問題。

     亞洲金融風暴的另一個經驗就是,雖然維持外匯市場穩定有利貿易活動,但過度干預外匯市場可能會引發反效果。以當時風暴核心國家南韓、泰國及印尼為例,1990年到1993年間,扣除FDI的金融帳淨順差平均每年高達266億美元,明顯高於1989年的45.6億美元。後來更因這些國家實施緊盯美元的政策,造成預期亞幣升值的資金更是蜂擁而至,1994~96年間熱錢乃大幅增加至466億美元。若當時該等國家央行能減低對於外匯市場的管制,或許之後的泡沫及外匯攻擊也不會巨大到無力抵抗,並對經濟造成沉重的打擊。

     綜上,面對國際間過剩的流動性流入,過度箝制國際資本市場的流動實無助於仰賴外貿出口的台灣,且實務上也難以避免熱錢的進出。因此,面對熱錢的湧入,有關當局應有的態度是思考如何引導這些熱錢投入具有生產性的經濟活動,而央行也必須斟酌調控匯率,才能在不損及出口部門的同時,避免升值預期的過度膨脹。

社論-正確看待熱錢狂潮|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樂觀中存隱憂:今年台灣經濟情勢展望
  • 2010-01-04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目前一口價當紅,景氣逐漸好轉,許多業者推出「一口價」希望讓刺激消費者提高消費意願。(陳信翰攝)

     全球經濟在歷經這一波百年僅見的金融海嘯後,近月以來各國經濟逐漸回溫,加以國內的景氣燈號也亮出代表趨熱的黃紅燈,經濟學家們泰半認為本次循環已呈V型回升,今年台灣的經濟榮景可期。

     近月以來全球知名的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對今年的經濟預測樂觀許多,去年6月時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僅1.9%,迨12月中旬已上修至2.8%,與去年衰退2.0%相比,直有霄壤之別。非僅如此,多數預測機構對今年美國、歐元區、亞太地區的經濟成長率也逐月上修,全球景氣似已揮別這波百年的大衰退。

     全球經濟轉呈樂觀,台灣情況亦然。包括國內外預測機構,近期以來均頻頻上修台灣今年的經濟預測。就以比較保守的我國官方行政院主計處而言,也把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由去年8月的3.92%上修至4.39%;其餘的民間預測也都逾4%,由高而低依序是中研院4.73%、中經院4.66%、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4.57%、台綜院4.45%、台經院4.21%。這些預測說明了所有的經濟研究單位對台灣未來一年的經濟走勢,已由原先的悲觀轉趨樂觀。

     支持這些預測機構如此樂觀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今年在美、歐景氣回升下,台灣出口將會轉強,而且民間投資及民間消費也會同步成長。行政院主計處月前的評估,即認為今年台灣出口成長率高達15.3%,民間投資成長6.85%,民間消費成長1.77%,平均每人GNP也將升至17,936美元。如果預測屬實,今年的經濟的確是榮景可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經濟預測向來存有許多無法量化的不確定性難以納入考慮,因此歷來經濟預測值與最後實際統計總會出現不小落差。盱衡當前經濟情勢,我們認為今年台灣經濟至少存在三項風險:

     第一,亞洲經濟整合的風險:今年亞洲經濟整合邁入新紀元,不但東協與大陸形成自由貿易區,南韓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也開始生效;此外,韓美、韓歐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可望獲兩方國會通過而展開關稅調降。南韓向來出口產品項目與台灣具有極大的重疊,而南韓今年所啟動的三項自由貿易協定區域美國、歐盟及東協,合計占台灣出口比重近4成,在韓國享有零關稅待遇而台灣仍得繳交關稅下,貿易移轉效果勢必出現。如此看來,台灣今年出口是否仍有15%的高成長,有待觀察,而台灣經濟榮枯向來係取決於外貿的成長,如此一來,台灣今年的經濟豈無隱憂?

     第二,南部旱象的風險:台灣今年的旱象已提前出現,尤其南部的曾文水庫有效蓄水量僅40%,供應南部科學園區及工業區的南化水庫有效蓄水量也僅63%。依歷年水文資料,台灣接下來還有4個多月的枯水期,這說明台灣南部今年上半年確有極大的缺水壓力。眾所週知,台灣不論科學園區或工業區對水的需求量極大,這意味著台灣今年製造業生產及商業活動也潛藏著不小的風險。

     第三,失業率居高不下的風險:各預測機構所以看好今年的經濟,極重要的一項原因是台灣今年的民間消費可以回升。但是觀察國內目前居高不下的失業人數,讓人無法如此樂觀。依官方估計,台灣失業者多數是家庭經濟主要來源,一人失業波及全家,因此如今受失業波及的人數達135萬,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不論理論或實證資料都告訴我們,勞動市場的復甦是極為緩慢的,這是影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的另一個重大變數。此外,也有逾630萬受雇人員的薪水呈2.3%的負成長,這是歷年來僅見的現象;家庭收入減少,勢將影響今年民間消費的動能,而衝擊商業景氣的擴張。

     由當前全球的經濟走勢及預測來看,台灣今年的經濟確實有樂觀的條件。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一穩定的成長路徑上仍佈滿風險,尤其亞洲經濟整合,直有一日千里之勢,政府除了全力洽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外,也必須思考其他輔助或替代方案。我們認為ECFA雖是必要的方案,但絕非唯一的方案,政府必須揚棄傳統的經建計畫思維,儘速規劃具有戰略思維的經建藍圖,否則非僅今年經濟有隱憂,今後十年的挑戰也將更為嚴峻。馬英九總統在元旦祝辭中,將今年定位為「重振台灣經濟的關鍵年」,相信這也是國人共同的期待,接下來就要看行政部門能有什麼作為,加以貫徹落實了。

社論-樂觀中存隱憂:今年台灣經濟情勢展望|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新視野 中國、東協與台灣的三角關係
  • 2010-01-01
  • 工商時報
  • 【林殿唯】

     中國與東協十國所形成的「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於今(1)日正式啟動,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中國與東協雙邊90%的貨物貿易往來將享有常態性的零關稅優惠。

     台灣官方更指出,關稅大幅免除後,台灣商品在中國市場將遭遇東協國家的正面競爭,尤其是石化相關產品的競爭壓力將擴大,台商將進一步陷入價格戰的困境中。中經院更預估,從今天開始,塑化業產值將下降約9億美元、紡織業將下降5億美元、汽車業也至少要下滑600萬美元,而台灣產業的總產值恐怕要下降20億美元。

     諸如此類言論近來在台灣內部廣為流傳,認為東協加一將是壓垮台灣外銷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台灣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頭」。更有人將東協加一與ECFA相提並論,認為台灣不簽ECFA在區域經濟上就會立刻被邊緣化,這樣的論點更在第四次江陳會時達到了高峰,把區域經濟、自由貿易、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全部加在一起做大鍋炒。

     而相對於台灣內部對東協加一的激情與大規模炒作,中國方面卻是保持相對冷靜的態度,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東協加一看得如此美好。

     有中國學者指出,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只是架構大體形成,雖然雙方已經簽署多個協議,但其實許多細節都還沒有敲定,企業是否能馬上享受到零關稅的優惠仍然充滿疑問。

     舉例來說,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早在2008年就已經形成,但運作兩年多以來的效果並不理想,許多東盟內部的貿易,在實際上都沒有享受到免關稅的優惠。

     許多廣西的海關官員也認為,零關稅協議的落實將沒有想像中簡單,保護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仍會存在,尤其是一些雙方同質性較高的商品,不但將面臨嚴重的價格競爭,且東盟國家很可能利用非關稅的手段來保護本國產業,例如拖延品質檢驗時間、檢疫管制等不違反WTO規則的手段。

     除了保護主義之外,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零關稅的大門一開,東盟的企業覬覦中國市場已久,必將蜂擁而至,導致削價競爭,而經銷商與傳統的競爭格局也將跟著改變,這對市場開發將造成不利的影響。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就曾呼籲企業要理性、有秩序的開發市場,一哄而上只會造成惡性競爭,落得騎虎難下的局面。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也是實現自由貿易的關鍵之一,由於目前中國政府仍然對人民幣進行兌換管制,東協各國雖然接受使用人民幣交易,但仍無法進行正式結算,這在一定程度上將阻礙自由貿易的發展。

     其實以台灣的產業結構來說,目前還不用對東協加一的效應過於杞人憂天,因為東協的產業多以自然資源與勞力密集產業為主,而這類型的產業不是台灣沒有、就是早已外移,也不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重點。以紡織業為例,大部分台商的紡織廠在10多年前就已經遷往大陸或東南亞,因為這些業者早就看出來台灣在這方面的競爭力已逐漸消失。

     台灣真正要擔心的,應該是2012年形成的「東協加三」模式,屆時日本與韓國都將加入,而台灣與韓國產業的相似度高,而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高達40%,但韓國卻只有25%,南韓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後,貿易額將明顯增加,台灣則出現下滑。

     而在亞洲自由貿易區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台灣應該要冷靜思考自身在區域經濟中的定位,因為意識型態所導致的激情只能維持一時。

     長期看來,台灣企業應要盡快促成自身的產業升級、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而非一昧在夕陽產業上與東協競爭,否則就算ECFA立刻簽署,台灣仍舊無法彰顯自身的競爭力。

中國新視野 中國、東協與台灣的三角關係|大陸經貿|財經|中時理財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成長急凍?

【經濟日報╱社論】

2009.12.29 03:47 am

從去年5月馬政府上任以來,兩岸開放不僅是施政主軸,而且開放的腳步愈走愈快。開放原是十餘年來真心關切台灣經濟前途者最迫切的盼望,而十餘年的自我桎梏,當然也唯有在加快的腳步下才能徹底粉碎。

然而從高度自閉,走向全面開放,卻是一個急遽動盪的過程,整個經濟與社會都會受到猛烈的震撼,甚至混亂失序;必須主導開放工程者在細密的擘劃、精巧的設計之下,小心謹慎地嚴密操控、穩妥駕馭,隨時機警地因應突發的狀況而有效微調。

尤其開放的對手,我們空耗十餘年坐令其壯大成為龐然巨物,企業規模、外匯存底均睥睨當世,不僅我們的中小企業相形見絀,大企業也難望其項背。而且,在其計畫經濟的背景下,掌握經濟主力的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固然直接為政權掌控,所餘者亦與政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必然集結成為一個意志統一、整體作戰的巨型集團軍。

相對而言,我們規模遠遜、各自為政的諸多企業,即如混亂無主、各行其是的散兵游勇。當分隔兩邊十餘年的藩籬忽然撤除,雙方一擁而上,逐鹿中原時,孰勝孰負,不卜可知。因而主政者如何運籌帷幄,充分掌握整體經濟、地理位置與個別企業的制勝優勢,先發制人,嚴守防線,乃是決定台灣在這一場開放大作戰之中能否克敵致果,至少穩居不敗之地的關鍵。

然而從去年7月4日我們單方面宣布兩岸直航,迫使對岸倉忙配合為始,一連串開放陸客觀光、陸資來台投資、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等行動,快速完成,成為馬政府主要甚或唯一的政績;比較容易、比較單純,對台灣經濟衝擊較小而且利多於弊的部分泰半完成,因而剩餘的更大幅度、更錯綜複雜、也更影響深遠的開放行動,即將接踵而至,帶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而台灣的命運,可能就在一陣慌亂中判定。

目前經濟部正研擬赴大陸投資鬆綁方案,本周即可能宣布8.5代廠以下的面板西進設廠;某些媒體與學者深表憂慮,擔心一面放鬆登陸投資限制,一面又開放台商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兩面同時抽走台灣資金,卻未增加對台投資,將使台灣經濟成長急凍。

平心而論,台灣資金不是問題;金融海嘯以來,一方面貨幣政策極度寬鬆,一方面又有大筆外資與台商資金回流,資金已有氾濫之勢,股市與房市都因而過度繁榮;所以不論TDR還是面板廠赴大陸投資,抽去一點資金並無大礙;何況政府一方面開放陸資來台,一方面又有QDII(境內合格投資法人)從明年1月中旬開始投資台灣股市,資金問題絕不可能令經濟成長急凍。

真正會讓台灣經濟急凍的,乃是投資動能不足,以及經濟實力不振。當兩岸愈趨開放,對岸的市場與生產基地更觸手可及,必定會有更多企業踴躍西進;而且對岸全力「保八」有成,經濟看似虎虎生風,而台灣在出口萎縮的拖累之下,整個經濟弱不禁風,一消一長,商機與投資機會何在,不問可知。

另一方面,陸資來台,對本地富有潛力企業擇肥而噬,後果難料。前者動搖國本、後者疑雲重重,稍有不慎,台灣經濟的根基即可能受到侵蝕。

在此關鍵時刻,政府擔負兩項任務:其一是讓台灣經濟的活力快速壯大,將產業、地理位置、經濟結構、基本條件的優勢充分展現,藉此激勵投資、建設,快速提高成長動能。其二是儘快集結社會資源,將在大中華經濟圈中擁有充沛潛力的中型與中小企業用心扶持,幫助他們利用對岸的市場發展壯大,成為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只不知今天的政府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

經濟成長急凍?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陸皮台資回台 蔚為風潮

 【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2009.12.28 05:42 am

政府開放陸資來台,近來連續出現大陸台商披上「陸資」外衣,改以大陸子公司名義回台投資案例,先是上市公司環隆電氣大陸全資子公司環鴻公司申請來台投資,繼而知名機殼上櫃公司及成在大陸投資事業返台設立分公司,預料在政府擴大吸引陸資來台之際,將會掀起一股「陸皮台資」回台風。

據了解,經濟部投審會舉行委員會審查這些案件時,都將兩件歸類在陸資來台投資案,並未點出這兩件陸資的台灣血源。經濟部官員昨(27)日表示,大陸台商回台投資於法有據,依規定也會劃入大陸對台投資(FDI)計算,但會密切關注台商是否藉此避稅。

經濟日報/提供

現行陸資來台辦法對陸商的限制遠多於本國企業,也比外資嚴,台商反向操作,不以台灣母公司名義直接擴大在台投資,反而以大陸子公司名義返台設立投資事業,動機、目的都讓人好奇。

經濟部12月核可八件陸資來台案,創單月許可件數新高紀錄。不過,其中兩樁貌似陸資,卻是台商資本回台,包括香港商環鴻電子申請匯入9.8億元在台成立環鴻科技,以及香港商及成申請匯進2,000萬元在台成立分公司。

香港環鴻電子的大陸端母公司是上海環旭,上海環旭更上一層母公司是台灣上市公司環隆電氣,換言之,台灣環鴻應屬於環隆的孫字輩公司。至於香港商及成則是台灣知名機殼上櫃公司及成在大陸投資事業前往香港設立的企業。

經濟部官員昨天表示,兩宗台商投資案視為陸資來台,是因政府對外人來台投資審核與統計管理,都採註冊地原則,「台商在新加坡的公司申請來台投資,會劃入新加坡FDI,同樣大陸法人申請來台,也算大陸FDI。」

經濟部官員表示,政府歡迎陸資來台,也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不過也有官員不諱言,聽聞過有台商是為了規避最低稅負制,改以大陸子公司投資台灣,爾後就可把海外盈餘匯入該在台陸資公司,不必匯進台灣母公司,「避稅目的企業,政府都會特別關注。」

陸皮台資回台 蔚為風潮 | 兩岸要聞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經濟黃皮書:明年全球經濟成長2%-3%
  • 2009-12-24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天發佈「世界經濟黃皮書」指出,明年全球經濟有7大不確定性,成長率約在2%-3%。

     「世界經濟黃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指出,明年全球經濟走勢的7大不確定因素是:

     1,歷經金融危機,目前全球金融體系雖然大體穩定下來,但是十分脆弱。主因各銀行、金融機構內部的資產負債表沒有解決,這些金融資產一旦暴露,市場上再有一些風吹草動,情況可能急劇惡化。

     二,各國因應金融危機的政策運用已走到極限,財政赤字創造第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最高紀錄。貨幣政策方面,利率已經非常低,例如美國的利率是0-0.25%,政策運用也已接近極限。而實施寬鬆政策的結果是引發長期的通貨膨脹預期,並引發大家對美元的擔心。

     三,發達經濟體面臨居高不下的,甚至可能進一步提升的失業率。美國最新的數據是10%,歐盟不相上下,日本5.1%,解決失業問題前景非常不樂觀。

     四,投資增長和消費增長的可持續性,實際要打問號。美國和歐洲的設備利用率都低,家庭儲蓄率迅速上升,家庭淨資產下降,影響投資前景。

     五,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首當其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成長是-10%到-12%,幅度非常大,預測明年貿易成長也僅5%到6%,貿易保護主義影響雖不能誇大,但對經濟成長有影響。

     六,綠色經濟或新能源的前景不很明朗。新能源目前遇到的問題就是成本高、投資大,而且取決於傳統能源的價格。能不能靠新能源或綠色能源、清潔能源引領下一輪的經濟復甦,現在還不能確定。

     此外,美元幣值起伏很大,整體趨貶,但進一步貶值空間有限;初級產品和石油價格也都是不確定因素。黃皮書預測,明年石油價格將在70-100美元之間。

     整體而言,明年世界經濟能夠實現正成長,幅度在2%至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是-1.1%,明年是3.1%。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聯合主辦2010年世界經濟與國際形勢報告會暨2010年「世界經濟黃皮書」、「國際形勢黃皮書」發佈會,張宇燕就前者提出說明。981224

世界經濟黃皮書:明年全球經濟成長2%-3%|兩岸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來中國之王 誰與台商爭鋒

 ‧Money錢 2009/12/14

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中國,《TIME》雜誌在歐巴馬訪華前夕發表「我們可以從中國學到的5件事情」文章,引起注意。其中的第4件事提到,歐巴馬訪華將遊說中國人進行更多消費,但中國「積穀防饑」的觀念,卻是美國要學習的一課.....

【文/劉志明】

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中國,《TIME》雜誌在歐巴馬訪華前夕發表「我們可以從中國學到的5件事情」文章,引起注意。其中的第4件事提到,歐巴馬訪華將遊說中國人進行更多消費,但中國「積穀防饑」的觀念,卻是美國要學習的一課,也就是未來美國人要更節約一點。這個提醒其實已經反映出未來世界的局勢──中國消費力將崛起。

而近來《Fortune》雜誌也以「中國買下全世界」為封面,探討中國強大的購買力,正改變全球財富脈動的議題。如何跟隨這列中國財富增加、購買力大增的順風車,讓自己添富,已成為投資顯學。

《Money 錢》雜誌訪問了群益投信海外投資長葉書弘、寶來大中華資本市場總經理黃齊元、萬寶投顧副總經理黃清照、富邦投信董事長曹幼非、華信投顧總經理李士豪、資深分析師柯建維、高欣證券總經理林宗霈、寶成投顧總分析師李全順、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總經理張光平等多位專家,大家一致的看法就是:中國經濟復甦力道強勁,靠中國內需崛起賺錢的時代來了!

中概內需收成股 已成為投資主流

未來的投資布局,「大中華」是關鍵中的關鍵,曹幼非一針見血指出,看的就是中國消費的崛起;而在投資界超過20 年的黃清照也強調,20 年前投資金融與資產賺大錢,10 年前靠科技股發財,但從現在起,中國內需收成股才是投資的明星主流。

李全順表示,世界銀行預測中國2010 年GDP 成長率達8.7%,景氣應該比今年好,而且將帶動亞洲地區經濟回溫,今年第3季中國的企業獲利年成長率為20.5%,估計第4 季將更具爆發性,經理人採購指數也連續8個月呈現正成長,世界銀行預估到2015 年,中國工業產值每年將以11% 的成長率,躍居為全球的冠軍。

中國的成長不只快,而且延續、持久,5 年內看不到烏雲。柯建維認為,如果投資獲利有分階段,今年中國內需收成股大漲,還只在小學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空間。林宗霈與李士豪也都預期,明年中國內需收成股將是台股的主流。

中國5大商機 台商吃得到

綜合專家們的觀察,明年中國有10 大明星產業非常火紅,包括:基礎建設、食品、房地產、醫療、3G手機、LED、太陽能及風力等環保節能相關、汽車與電動車、消費通路、網路等。

其中,台商較具競爭優勢的是食品、消費通路、汽車、3C 電子及環保節能5 大產業,布局深入的台商,可以得到中國內需消費大成長的養分,前途看好。

商機1 食品 消費者信任度高
在食品產業中,康師傅(0322HK)、旺旺(TDR 代碼9151) 已經是龍頭地位, 但業績將隨著中國市場成長而持續水漲船高。其中,與康師傅關係密切的味全(1201),以及提供油脂給康師傅的南僑(1702),可以特別留意。另外,傳言旺旺未來可能跟統一(1216)合作,進軍中國飲料市場,也受到矚目。而大成(1210)在白肉市場的布局,由於競爭對手的規模不大,也有機會勝出。

李士豪認為,台商在食品業的優勢是品質獲得信任,現在中國人有錢了,不只要吃飽,更要吃得好,因此產品品質好的台商將受惠。

商機2 消費通路 售後服務受青睞
中國消費力提升,各類通路都會受益。柯建維看好中國的通路價值,甚至可凌駕品牌價值,原因就是對品質的信任感。

他解釋,美國許多二線城市小店的陳列商品不會是假貨,但在中國,就連百貨公司都可能買到假貨,在這種特殊環境下,能獲得消費者信任的通路將有助於銷售,包括中國大潤發、麗嬰房(2911)、遠百(2903)、寶成(9904)等,這些台商不只銷售產品,還提供換貨服務,因此特別受到消費力提升後的中國消費者青睞。

商機3 汽車 零組件市場大成長
今年中國汽車銷量預估將達1200 萬台,躍升全球第一,所有專家都看好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林宗霈指出,當國民所得超過3000 美元,不只食品,許多耐久消費財都會崛起,近來中國房地產與汽車市場火紅,可獲得證明,因此台灣汽車零組件相關公司如正新(2105)、建大(2106)、堤維西(1522)、東陽(1319)都會受益。

過去台商只能在汽車售後市場提供零件,但中國汽車廠崛起,台商可直接切入供應鏈,業績水漲船高,像專注在汽車美容服務保養的新焦點(TDR代碼9106)就前途看俏。

商機4 3C 電子 資通訊產品供不應求
張光平表示,明年中國內需、政策雙箭齊發威,資訊與通訊產業(ICT)市場榮景可期,預估2010 年中國ICT 產業產值與需求年成長率分別為7.8%、12.4%,將呈現供不應求態勢,NB、液晶電視、智慧手機更有接近2成左右的成長。

不過,台商在消費電子的品牌力不強,主要受惠的是上游面板零件與下游NB、智慧手機製造,但是在中國已布建通路的聯強(2347) 與擁有3C 賣場百腦匯的藍天(2362), 以及上游零件供應商大聯大(3702)等,業績將呈現穩定向上的趨勢。

商機5 環保節能 政策大力支持
面對逐步起飛的太陽能市場,中國積極透過政策扶持,驅動市場快速成長。其中,張光平認為,將於2009 年底或2010 年出台的「上網電價法」最受矚目,該政策係強制要求電網公司以較優惠價格、期間長達20 年來收購太陽能發電,藉此確保廠商收益。

此外,中國也推動「金太陽」等補貼政策,太陽能發電獲得補貼後,價格甚至可與火力發電價格相當。拓墣預估2010 年中國太陽能發電市場需求將達6.2 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138.5%,益通(3452)、茂迪(6244)、中美晶(5483)等相關廠商也將雨露均霑。

在發展日益成熟的LED 照明方面, 中國的「千城萬盞」LED 路燈計畫,規模愈來愈大,也將帶動中國LED 產業的大爆發,晶電(2448)、億光(2393)、璨圓(3061)、真明麗(1868.HK)都會受益。

以上5 大產業中,康師傅、旺旺、正新、中國大潤發都已經在中國市場稱王,未來還有許多即將嶄露頭角的未來天王,將在往後3-5 年顯露大崛起的潛力,更是值得注意的投資新焦點,後續文章精挑真明麗、新焦點、大成、麗嬰房、大聯大及5 家公司深入剖析投資潛力。

未來中國之王 誰與台商爭鋒 - Money錢 - 財經股市 - udn聯合書報攤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家觀點/台灣驕傲 推升台股大漲

 【經濟日報╱呂宗耀(呂張投資團隊總監) 】

2009.12.14 03:29 am

11月中旬迄今,指數沒大漲(表),但個股漲翻天(裡)。表裡雖不一,但投資要大獲利,當然「裡」大漲才重要,我認定當下台股已大漲了。

11月12日到12月11日台股指數僅上漲3.86%,但個股漲翻天,漲幅超過一倍有八家、漲幅70%~100%有18家、漲幅50%~70%有31家,分布在太陽能、汽車零件、雲端運算概念、NB電子零件及電子書相關等族群公司,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台股大漲源自台灣驕傲在金融海嘯後的全球崛起,大公司如鴻海、台積電不斷併購及華碩減資八成,精細分工全力出擊品牌,小公司我從第一線走訪請益中,隨手寫出五家大家都能懂的台灣驕傲。

一、台灣有優秀的電源安全及控制溫度穩定的保護元件商,在全球金融海嘯後,快速在全球該製造領域中的四大運用端崛起。其一,順利拿到安規認證最嚴格的國際汽車大品牌供應鏈業務,從暖氣加熱的控溫保護元件,到油缸、水箱、冷氣等更精密的安全保護元件;其二,這家公司在中國最大電動車廠於量產銷售電動車不順暢下,第一時間被選為合作夥伴,協助完成開發出更高規格電動車零件保護機制;其三,拿到全球正全力推動的「智慧型電網」中,由國際大品牌產製的新家用電錶之保護元件供應。一家公司切入這麼多國際大廠供應鏈,這絕對是台灣大驕傲。

二、第二家則是以軟性內容為業務的公司,協助美國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開發出創新胸罩內墊,讓其再創銷售高峰。該項新胸罩突出處在,可讓罩杯大兩號並延伸出胸罩七穿,相當轟動,在11月23日由巴西超模安娜產後首度復出帶領模特兒群,於紐約採走伸展台方式,透過CBS電視網在全球播出。

台灣這家公司將胸罩內墊從海綿進化到纖維棉,將纖維棉的高透氣與可回收環保優點完全鑲入,產品發表後,掀起全球女性訂購狂熱,「維多利亞的秘密」給台灣這家公司的要求是:產出沒有上限。這樣的內容,當然是台股大活水。

三、從全球網球王費德勒所拿的Wilson品牌網球拍看,其中的球拍線,也是由台灣公司製造。這家位於彰化和美的極低調公司,網球拍線產出不僅供應三大網球品牌(全球市占率80%):Wilson、Prince與BABOLAT的大部分,更在全球網球拍線市占率達到八成,從早期山普拉斯,到近代王者納達爾、費德洛,手中網球拍線都是來自台灣這家廠商,從製造鞋帶起家,到現在成為網球拍線、釣魚線、割草機線的全球著名線廠,也是台灣另一個大驕傲。

四、搭飛機閒逛機場免稅店,會看到美商勁量(Energizer) 可攜式電池充電器,再仔細看,可發現該充電器上有雙品牌印記,一個當然是Energizer,另外一個居然又是台灣公司,這真是不得了的成就。

勁量成立於1890年,不僅是全球第一個製造電池公司,也是目前全球第一大電池製造商,願意破天荒與台灣這家公司共同使用品牌,這也絕對是台灣另一個光榮。

五、全球熱賣下的NB,除了性能,外觀要亮麗,色彩與圖案豐富絕對是關鍵,符合這樣內容的技術叫做膜內轉印(IMR),這種技術是將薄膜轉印在機殼,讓色彩與圖案自然形成豐富點,最重要的是它可取代傳統噴漆作業對環境產生汙染的生產流程。

90%膜內轉印市場原本由日商Nissha獨占,現在南台灣一家公司打破生態,切入市場逐步取代日商Nissha,台灣土生土長的公司,在這麼高檔位的電子材料技術領域與日商並駕齊驅,這當然更是台灣人的最大榮耀。

台灣驕傲正逐步推升台股市值,此刻技術分析不重要,投資理論更不應謹記在心,當下要在意的是,投資膽識與投資氣氛的認知,嚴守投資理論當下作戰可能會失靈,靈活點,台股在大漲環境中!

名家觀點/台灣驕傲 推升台股大漲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從福建「一把手」異動看海西的下一步
  • 2009-12-13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大陸福建省頭號人事日前出現異動,原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調任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的省委書記,其在福建原職,由孫春蘭接替。新上任的福建省黨政「一把手」,曾任大陸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如今不但是大陸唯一的女性省委書記,更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新的主導者與「操盤人」。後一個職務定位,與台灣工商界的兩岸投資經營活動,關係非常密切。因而,此一人事異動,引起我們特別的重視。

     事實上,從孫春蘭到福建上任幾天的表現看來,她的確把海西建設事項放在關鍵的位置。如其首次走出省會福州的全省調查研究之行,第一站就來到「海西龍頭」廈門市,而且,在廈門的第一個訪問對象,就是當地台資企業。她在廈門表示,要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海西發展及閩台交流。跡象顯示,海西建設在福建省委書記人事異動後,將繼續「面向台灣」地往前推動。

     現階段的海西建設架構,為福建省前任省委書記盧展工於2004年提出,並經其持續幾年的擘劃及大力推動後,終於在今年奠定基礎並打出聲名。高潮即今年5月,大陸國務院正式公布「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將海西列為大陸推動兩岸交流的主力基地,並將其納為全大陸各地區經濟均衡發展的重要環節。該文件發布後,緊接著,大陸國台辦在福建省舉辦了盛大的首屆「海峽論壇」,吸引了台灣社會各界人士約8千人與會。而在這樣的聲勢下,今年以來台商考察及實際投資福建的熱度,亦比以往顯著增加。同時福建省當局開闢了平潭島「兩岸經貿綜合試驗區」,成為新的發展熱點。

     但嚴格說來,海西建設截至目前的成績,僅止於「紮下了根基」,還沒到「開花結果」的程度。客觀而言,目前尚有下列幾項重要工作,正等待新任的孫春蘭書記來賡續推動完成:

     第一,充分落實對台「政策先行先試」。海西最大的政策面優勢,在於「先行先試」,即可先於其他省市,對台實施特殊政策,包括特殊優惠。然而,台灣方面人士對這一項進行考察後,目前仍常發出「牛肉在哪裡」的評價觀感。特別是金融界人士認為,福建對台資金融機構在當地營業的優惠條件,並不比大陸其他省市寬大太多。由於此地金融市場規模小於長三角與環渤海,福建當局應該大幅度地對台資金融業提供優惠,否則後者難免轉進他處。除金融界外,台灣的電子業、製造業、服務業等,也紛紛期盼,海西能對他們提供稅務、金融、用地等方面的特殊優惠。

     第二,與台灣官方達成「政策協調」。海西建設,運作架構設計係與台灣相對應。然而,迄今為止,海西與台灣之間雖有熱絡的民間交流,但兩邊官方的政策協調卻明顯不足。尤其是,在台灣官方目前的兩岸經貿發展規劃架構中,海西並未有明確的定位。以致於,海西究竟是台灣產業西向對接、互補的主力基地,或只是大陸各地的諸多選項之一,在台灣一直沒有定論。除此之外,台灣也有講法稱「ECFA將在海西先行試驗」,但此說引起了「放眼全大陸」者的反對,形成爭論。在政策面未能協調情況下,海西與台灣的經貿關係,實不易穩健向前發展。

     第三,建立台商投資海西的「標竿」。海西建設推動以來,帶動了一批台商的新投資,其中以光電業者的陸續進駐最為耀眼。然而,迄今為止,台商在海西的投資,尚未建立領先海內外群倫的「標竿」,如尖端科技項目、新型經營模式、創導性大投資,或競爭力領先的產業鏈等。這方面值得海西主事當局儘速抓住重點,大力布建,以藉此早日發揮「帶動發展」的效益。

     無論如何,海西建設在福建前任省委書記盧展工推動多年後,已具備了穩固的基礎,也蘊蓄了可觀的動能。現在就看新任書記孫春蘭如何「踢出臨門一腳」,使其克盡全功。由於海西的成功,對台灣經濟或台商經營,都有好處,對於兩岸經貿的進一步發展,具有極為顯著的指標作用,因此,我們對於海西的後續發展,自然寄予高度關切。

社論-從福建「一把手」異動看海西的下一步|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台灣出口動能優於韓國嗎?
  • 2009-12-12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歷經一年多的外貿衰退,日前官方所發布台灣11月出口成長率終於轉負為正。由於台灣這個月的出口年增率19.4%,優於南韓的18.8%,經濟部據此認為近期以來,台灣出口反彈動能已較韓國為佳,並且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表現也優於日本、新加坡等主要競爭國家。

     這樣的解讀非常危險。分析台、韓兩國海關統計可以發現,台灣10月、11月的出口年增率依序為-4.7%、19.4%,南韓為-8.3%、18.8%,表面上官方的說法有理,也就是台灣出口反彈動能較南韓強勁。但若再查閱一下去年同期兩國的外貿表現,我們便可以明白:所謂台灣出口反彈動能優於南韓的說法,顯然流於誇大。若屬自勉,也就罷了,若真以為台灣外貿優勢已經回升,那就不免自欺欺人了。而若府院高層不察,以為台灣出口真出現了多麼強勁的回升,這個錯誤的印象勢將導致決策的誤判。

     回顧去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初,台灣出口衰退幅度只能以「驚人」二字來形容。當去年10月台灣出口年增率呈-8.3%的時候,亞洲多數國家仍持續成長,南韓成長7.8%、日本成長6.3%、中國成長19.0%;而到11月台灣出口衰退23.3%時,日、韓的衰退幅度皆不到20%。迨12月台灣出口衰退41.9%時,日、韓出口衰退幅度仍在20%以內,台灣出口下滑速度,比日、韓整整高出一倍。

     眾所周知,年增率是一項和去年同期比較的數據。台灣去年第4季的出口規模降至這麼低的水準,今年的出口年增率略高於日、韓,原在意料之中,豈能解釋成台灣出口動能較日、韓強勁?今天台灣外貿真正的問題,在於台灣出口規模成長趨緩,占全球出口比重去年已降至1.6%,莫說遠低於日本的4.9%,也不如南韓的2.6%。事實上,台灣於1993年以前的出口規模仍大於南韓,之後雖逐年落後,但直到10年前出口規模仍有韓國的9成;未料去年我國出口規模已降至南韓的60%,今年1-11月台灣出口規模更已降至南韓的55%。不論是在美國市場、歐盟市場、日本、東協或中國市場,台灣原本具備的領先優勢,如今已全數輸給南韓。

     台灣出口到底有沒有強勁反彈?撇開年增率,觀察出口規模即可以發現,即使在耶誕節買氣的推升下,台灣8月至11月的出口金額依序是:190.0億美元、190.7億美元、198.2億美元、200.2億美元。這樣的回升幅度,實在談不上「強勁」二字。

     顯然,今天台灣外貿的實況並非出口動能強勁回升,而是出口競爭力的逐年下滑。如果台灣繼續依循代工模式,如果台灣核心技術依舊無法自主,如果台灣不能加速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的出口競爭力是永遠不可能回升的。今年降至南韓的55%,明年、後年難保不會降至50%、45%。11月出口統計所透露的依然是警訊,而非喜訊。

     其實,我們所擔心的還不只是出口數據經常被過度樂觀的解釋,其他如失業率、貿易順差、外匯存底、經濟成長率這些數據,這些年來不論藍營執政或綠營執政,也總是會被執政者過度樂觀解讀。於是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府院大員們,對於外匯存底創新高而沾沾自喜,對於貿易順差破紀錄更時而引以為傲。殊不知外匯存底的激增,根本是國際熱錢大量湧入的結果,非喜乃憂;而貿易順差升高實乃投資停滯,機器進口驟減所致,喜從何來?

     半個世紀前美國統計學者霍夫(Darrel Huff)的名著「如何用統計說謊」一書,強調統計的運用與解讀必須非常謹慎,他引用作家沃德的名言說:「使我們陷入麻煩的,通常並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而是那些我們知道得不夠確切的事情。」善哉斯言!過度樂觀的解讀經濟數據,或許可以激勵消費信心於一時,但或遲或早終將陷經濟社會於更大的困境中。為政者,豈可不慎?

社論-台灣出口動能優於韓國嗎?|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財經大略/資產泡沫 風險升高

 【經濟日報╱鉅融資本管理/提供】

2009.11.29 04:43 am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聯準會不斷以超寬鬆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注資,但成效不彰。銀行業因懼怕虧損而持續緊縮信貸,中小企業借款依舊困難,面臨倒閉,進而衝擊就業市場。

美救失業 寬鬆貨幣

美國29個州10月失業率持續攀升,其中密西根州失業率雖較前月下降0.2%,卻高達15.1%。面對此難題,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呼籲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援助,且表示此為美國經濟自行復甦的關鍵;高盛與巴菲特則攜手發起總值5億美元(約新台幣165億元)的「1萬家小企業」金援計畫,希望重塑受損形象,穩定美國經濟根基。

另一方面,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也因銀行放款與就業市場低迷,表示繼續維持低利率政策;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博拉德(James Bullard)更認為直到2012年初才有可能升息。

貨幣供給泡沫將繼續擴大,6個月期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款利率(Libor)甚至出現16年來首次低於日圓;日本央行總裁白川方明與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不約而同警告,大量資金恐引發新一波資產泡沫,逐步變陡的美國殖利率曲線也證明此現象。

杜拜危機 敲響警鐘

美日歐等工業國家為挽救經濟,不斷施壓人民幣升值,但中國人行行長周小川反指責美國寬鬆貨幣政策才是造成美元弱勢的元凶。

工業國家因高失業率需求低迷,恐使當前火熱的中國等新興國家成長無以為繼;全球最大債券投資機構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Pimco)投資長葛洛斯(Bill Gross) 就警告中國將面臨自身泡沫化風險,全球新資產泡沫的「系統性風險」正在上升,杜拜驚傳債信危機不啻為敲響此波資產泡沫的警鐘,各國如何提振就業及平衡全球投資與貿易失衡,成為經濟穩步復甦的關鍵。

全球財經大略/資產泡沫 風險升高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開復:創新工場把握網路發展7大趨勢
  • 2009-11-26
  • 【中央社】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今天表示,網際網路發展具有移動、智能化、盈利、雲端運算等7大趨勢,創新工場要把握這7大趨勢,打造有價值的公司。

     「2009第7屆全球華人企業領袖峰會」今天下午在北京舉行,李開復在會中發表演講,從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的角度說明創新工場的理念。

     李開復曾任GOOGLE中國總裁,出生於台灣,是全球電腦界聞人,今天他所說的7大趨勢,能幫助聽眾了解網路未來發展走向及其中所含有的商機,十分有價值。

     一,網路是海量、巨大、平等,過去很多人靠壟斷信息得到暴利,今天任何人上網都可以得到信息,所以網路帶來平等機會,而且是包含發佈信息的平等機會。網路還能消除中間拿不合理利潤的媒介。同樣,傳統媒體也面臨巨大改變,以往是編輯預測讀者會喜歡什麼信息,如今在網上媒體是可以訂製,任何人都可以搜索到適合他的信息。

     二,網路具有移動性,將來會無所不在。網路的移動性帶來很多機會,中國用戶會有爆發式成長,在大螢幕的手機上,網路使用率是小螢幕的50倍,預期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同時,未來5年移動互聯網會有更多機會,例如物聯網、車輛導航,當一切電器都能上網,上網代價將巨幅下降,冰箱、鬧鐘也可以上網,所有能接電的東西都能上網,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

     三,網路具有盈利性。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成長非常快,3、4年前只有7%的人用電子商務,今天已達到25%,電子商務的時代不遠了。電子商務還會促進很多事情,如廣告具有相關度和針對性,價錢也將會越來越貴。

     四,網路無國界,從不同角度來看,信息已經無國界,新聞也無國界,今後連娛樂、寫程式、商務等也都無國界,無國界帶來的是更多的信息和商務的普遍化和民主化。

     五,人際方面的互聯網,首先是可以利用網路隨時隨地找到認識的人,將來還可以過濾不想找到自己的人,這都是可能產生商業模式。其次,網路可以用來更深入了解已經認識的人。再者,怎麼樣用網路發現不認識的人,協助挑選那些最適合自己的朋友、終身伴侶,這些現在的網路都還沒有發揮,未來還有很大潛能。

     六,雲端運算 (上網儲存數據、資料並操作等,如數據存諸雲端)。網路的雲計算特性將徹底改變人類用電腦習慣,也帶來很多商機。例如過去中國很多公司因為用戶不買正版而沒辦法成為很大的軟體企業,未來他們有機會獲得大發展。因此,網路遊戲從10年前1000萬元美金的產業,發展到今天差不多300多億美元,這就是雲計算帶來的機會。

     七,互聯網帶來智慧,搜索趨勢可以預測經濟。例如搜索上餐館和用食譜的統計,可以預測經濟危機與復甦。同時,網路匯集群眾的智慧,例如維基百科,比大英百科還豐富。

     李再復表示,網路的成長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地步,未來還有很多機會,尤其是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雲計算,這是為什麼他在兩個多月前成立創新工場的原因。981126

李開復:創新工場把握網路發展7大趨勢|兩岸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牆塌牆起20年:禍福相倚的全球化世界
  • 2009-11-11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物換星移,1989年在共產世界掀起的蘇東波浪潮,以柏林圍牆倒塌做為冷戰結束的象徵,繼之而起的全球化風潮席捲各地,忽焉已過20載。若以2007年美國次貸風暴為分界,此前18年,地域不分東西南北,主義不論姓資姓社,在和平紅利照拂下,經濟發展大多處於雨露均霑的昇平階段。

     然而,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在市場經濟攀頂高峰之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突遭晴天霹靂,金融風暴牽連全世界,全球化之弊昭然若揭;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勢力則展現快速的自癒力量,此消彼長間,國際財經決策的發語權,已從七大工業國(G7)獨攬走向G20分權,不再是資本主義說了就算。

     舉世告別了穩健成長的美好年代,如今面對的是不確定的年代:經濟復甦未穩,原物料飆漲,資產泡沫與通膨幽靈隱隱作祟,實物資源的爭奪正取代虛擬槓桿的逐富;看似進展中的區域整合,未必是全球化再進階的前奏,卻可能是跨區經濟對抗的序曲。未來20年,意識型態的界線或許會益趨模糊,經濟競爭的藩籬卻有重新堆疊之虞!

     從經濟規模的擴張來看,G2(美國與中國)無疑是冷戰結束的最大受益國,歐盟則贏得了貨幣整合的成果。當年鄧小平在六四事件與蘇東波共產政權垮台後南巡,確立「發展是硬道理」、「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經濟路線,奠定了中國以廉價勞工招商引資,成為世界工廠的基礎,日後以科技業為主的台商第二波西進,以及美國企業將訂單大量外包亞洲,皆與老鄧的發展政策環環相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中國1990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僅3,903億美元,到了2008年已激增至4.327兆美元,期間膨脹10倍之多,舉世無人能出其右。

     在此同時,大量中國製造的低廉商品為美歐先進國家鋪陳了一條低通膨成長的穩健道路,加上油價長期持穩於10-40美元間,G7除日本之外,GDP皆倍增有餘,美國的增幅雖非最大,但因為底盤深厚,即使在新世紀先後遭遇科技與金融泡沫破滅之害,GDP仍從1990年的5.8兆美元迅速擴展至去年的14.44兆美元,遠遠拉開與所有對手的距離。

     唯一的例外是日本。Sony在泡沫經濟鼎盛的1989年9月買下哥倫比亞影業,被視為「日本入侵美國」的代表作,但幾乎也是經濟盛極而衰的轉折點。近20年來,日本GDP僅成長60%強,去年為4.9兆美元,眼看就將被中國趕上;所謂lost decade(失落十年)也已從單數變成複數,究其原因,日本社會的封閉性與制度的僵固性,應是最主要原因。

     然而,靠中國製造換取低通膨的效益終有盡頭,如今金磚四國崛起,從生產大國變身消費大國,開始對外競逐發展資源,所有的價格波動勢必回歸市場供需法則。以油價為例,從2004年告別長期盤整,到去年中攀至近150美元的天價,部份固然源於美元貶值與投機炒作,但新興國家突增的需求絕對有助燃作用,其他商品近年的波動加劇也同理可證。

     當「世界工廠」的羽翼豐滿成既有生產力又有消費力的「世界市場」,它就變成舉世亟欲拉攏又不敢輕忽的大戶兼強敵。近期中國企業與省市高層來台,迎者絡繹不絕,其實只是全球巴望分食中國商機的一個縮影,就像當年台商追逐美歐大戶的場景一般,期待對岸為產業供應鏈提供新的出口。

     在另一方面,中國與中東等有實物資源為後盾的國家開始在世界各地獵物併購,除了平添市場的波動性,也令各國戒慎恐懼,彷彿20年前「日本入侵美國」的翻版。而與當年日本已屆強弩之末不同的是,中國經濟成長目前還在初升段,中國錢對外蠶食鯨吞的後勁十足,強勢合縱連橫的結果,會在區域整合的過程中牽動何種選邊效應,也備受關切。

     柏林牆倒20年,G2分庭抗禮儼然成形,一方是背負高赤字與高負債的資本主義舊強權,一方是坐擁大市場與高儲備的社會主義新強權,雙方領袖歐巴馬與胡錦濤雖多次在公開場合肯定自由貿易的可貴,反對重築貿易保護壁壘,但在馬胡中國峰會舉行前夕,兩國卻展開新一波反傾銷大戰,足見和平對話之不易。

     未來20年,世人到底會距無藩籬的世界更近還是更遠,下週馬胡會所言所行,當可提供蛛絲馬跡。

社論-牆塌牆起20年:禍福相倚的全球化世界|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