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論-台灣出口動能優於韓國嗎?
  • 2009-12-12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歷經一年多的外貿衰退,日前官方所發布台灣11月出口成長率終於轉負為正。由於台灣這個月的出口年增率19.4%,優於南韓的18.8%,經濟部據此認為近期以來,台灣出口反彈動能已較韓國為佳,並且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表現也優於日本、新加坡等主要競爭國家。

     這樣的解讀非常危險。分析台、韓兩國海關統計可以發現,台灣10月、11月的出口年增率依序為-4.7%、19.4%,南韓為-8.3%、18.8%,表面上官方的說法有理,也就是台灣出口反彈動能較南韓強勁。但若再查閱一下去年同期兩國的外貿表現,我們便可以明白:所謂台灣出口反彈動能優於南韓的說法,顯然流於誇大。若屬自勉,也就罷了,若真以為台灣外貿優勢已經回升,那就不免自欺欺人了。而若府院高層不察,以為台灣出口真出現了多麼強勁的回升,這個錯誤的印象勢將導致決策的誤判。

     回顧去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初,台灣出口衰退幅度只能以「驚人」二字來形容。當去年10月台灣出口年增率呈-8.3%的時候,亞洲多數國家仍持續成長,南韓成長7.8%、日本成長6.3%、中國成長19.0%;而到11月台灣出口衰退23.3%時,日、韓的衰退幅度皆不到20%。迨12月台灣出口衰退41.9%時,日、韓出口衰退幅度仍在20%以內,台灣出口下滑速度,比日、韓整整高出一倍。

     眾所周知,年增率是一項和去年同期比較的數據。台灣去年第4季的出口規模降至這麼低的水準,今年的出口年增率略高於日、韓,原在意料之中,豈能解釋成台灣出口動能較日、韓強勁?今天台灣外貿真正的問題,在於台灣出口規模成長趨緩,占全球出口比重去年已降至1.6%,莫說遠低於日本的4.9%,也不如南韓的2.6%。事實上,台灣於1993年以前的出口規模仍大於南韓,之後雖逐年落後,但直到10年前出口規模仍有韓國的9成;未料去年我國出口規模已降至南韓的60%,今年1-11月台灣出口規模更已降至南韓的55%。不論是在美國市場、歐盟市場、日本、東協或中國市場,台灣原本具備的領先優勢,如今已全數輸給南韓。

     台灣出口到底有沒有強勁反彈?撇開年增率,觀察出口規模即可以發現,即使在耶誕節買氣的推升下,台灣8月至11月的出口金額依序是:190.0億美元、190.7億美元、198.2億美元、200.2億美元。這樣的回升幅度,實在談不上「強勁」二字。

     顯然,今天台灣外貿的實況並非出口動能強勁回升,而是出口競爭力的逐年下滑。如果台灣繼續依循代工模式,如果台灣核心技術依舊無法自主,如果台灣不能加速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的出口競爭力是永遠不可能回升的。今年降至南韓的55%,明年、後年難保不會降至50%、45%。11月出口統計所透露的依然是警訊,而非喜訊。

     其實,我們所擔心的還不只是出口數據經常被過度樂觀的解釋,其他如失業率、貿易順差、外匯存底、經濟成長率這些數據,這些年來不論藍營執政或綠營執政,也總是會被執政者過度樂觀解讀。於是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府院大員們,對於外匯存底創新高而沾沾自喜,對於貿易順差破紀錄更時而引以為傲。殊不知外匯存底的激增,根本是國際熱錢大量湧入的結果,非喜乃憂;而貿易順差升高實乃投資停滯,機器進口驟減所致,喜從何來?

     半個世紀前美國統計學者霍夫(Darrel Huff)的名著「如何用統計說謊」一書,強調統計的運用與解讀必須非常謹慎,他引用作家沃德的名言說:「使我們陷入麻煩的,通常並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而是那些我們知道得不夠確切的事情。」善哉斯言!過度樂觀的解讀經濟數據,或許可以激勵消費信心於一時,但或遲或早終將陷經濟社會於更大的困境中。為政者,豈可不慎?

社論-台灣出口動能優於韓國嗎?|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ye 的頭像
    Chi.ye

    WebEX 雲端視訊會議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