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福建「一把手」異動看海西的下一步
- 2009-12-13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大陸福建省頭號人事日前出現異動,原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調任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的省委書記,其在福建原職,由孫春蘭接替。新上任的福建省黨政「一把手」,曾任大陸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如今不但是大陸唯一的女性省委書記,更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新的主導者與「操盤人」。後一個職務定位,與台灣工商界的兩岸投資經營活動,關係非常密切。因而,此一人事異動,引起我們特別的重視。
事實上,從孫春蘭到福建上任幾天的表現看來,她的確把海西建設事項放在關鍵的位置。如其首次走出省會福州的全省調查研究之行,第一站就來到「海西龍頭」廈門市,而且,在廈門的第一個訪問對象,就是當地台資企業。她在廈門表示,要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海西發展及閩台交流。跡象顯示,海西建設在福建省委書記人事異動後,將繼續「面向台灣」地往前推動。
現階段的海西建設架構,為福建省前任省委書記盧展工於2004年提出,並經其持續幾年的擘劃及大力推動後,終於在今年奠定基礎並打出聲名。高潮即今年5月,大陸國務院正式公布「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將海西列為大陸推動兩岸交流的主力基地,並將其納為全大陸各地區經濟均衡發展的重要環節。該文件發布後,緊接著,大陸國台辦在福建省舉辦了盛大的首屆「海峽論壇」,吸引了台灣社會各界人士約8千人與會。而在這樣的聲勢下,今年以來台商考察及實際投資福建的熱度,亦比以往顯著增加。同時福建省當局開闢了平潭島「兩岸經貿綜合試驗區」,成為新的發展熱點。
但嚴格說來,海西建設截至目前的成績,僅止於「紮下了根基」,還沒到「開花結果」的程度。客觀而言,目前尚有下列幾項重要工作,正等待新任的孫春蘭書記來賡續推動完成:
第一,充分落實對台「政策先行先試」。海西最大的政策面優勢,在於「先行先試」,即可先於其他省市,對台實施特殊政策,包括特殊優惠。然而,台灣方面人士對這一項進行考察後,目前仍常發出「牛肉在哪裡」的評價觀感。特別是金融界人士認為,福建對台資金融機構在當地營業的優惠條件,並不比大陸其他省市寬大太多。由於此地金融市場規模小於長三角與環渤海,福建當局應該大幅度地對台資金融業提供優惠,否則後者難免轉進他處。除金融界外,台灣的電子業、製造業、服務業等,也紛紛期盼,海西能對他們提供稅務、金融、用地等方面的特殊優惠。
第二,與台灣官方達成「政策協調」。海西建設,運作架構設計係與台灣相對應。然而,迄今為止,海西與台灣之間雖有熱絡的民間交流,但兩邊官方的政策協調卻明顯不足。尤其是,在台灣官方目前的兩岸經貿發展規劃架構中,海西並未有明確的定位。以致於,海西究竟是台灣產業西向對接、互補的主力基地,或只是大陸各地的諸多選項之一,在台灣一直沒有定論。除此之外,台灣也有講法稱「ECFA將在海西先行試驗」,但此說引起了「放眼全大陸」者的反對,形成爭論。在政策面未能協調情況下,海西與台灣的經貿關係,實不易穩健向前發展。
第三,建立台商投資海西的「標竿」。海西建設推動以來,帶動了一批台商的新投資,其中以光電業者的陸續進駐最為耀眼。然而,迄今為止,台商在海西的投資,尚未建立領先海內外群倫的「標竿」,如尖端科技項目、新型經營模式、創導性大投資,或競爭力領先的產業鏈等。這方面值得海西主事當局儘速抓住重點,大力布建,以藉此早日發揮「帶動發展」的效益。
無論如何,海西建設在福建前任省委書記盧展工推動多年後,已具備了穩固的基礎,也蘊蓄了可觀的動能。現在就看新任書記孫春蘭如何「踢出臨門一腳」,使其克盡全功。由於海西的成功,對台灣經濟或台商經營,都有好處,對於兩岸經貿的進一步發展,具有極為顯著的指標作用,因此,我們對於海西的後續發展,自然寄予高度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