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還是擁抱民族主義?
- 2010-01-15
- 【顧爾德】
最近李澤厚與劉再復有關中國「民族主義」的對話,引起很多討論。兩人憂心於中國「民族主義」高張;都認為現在中國談的「民族主義」是個不清楚的概念。李澤厚指出:「民族主義的危險就是對外容易變成大國沙文主義,對內則容易引起不同民族之間的紛爭,同時也容易以民族、國家的名義來壓制個人的自由、獨立、人權。」
李澤厚說,「民族主義」讓一些年輕人更激動,模仿日本的書名說「中國可以說『不』」,他說:「這些做法不僅頗為情緒化,而且擺出一副要打架的恐嚇架式,實在相當低級。」
很多台灣網友對李澤厚這句「擺出一副要打架的恐嚇架式,實在相當低級」會感受深刻,大陸網友們在台灣網站上盛氣凌人、動不動對人「曉以民族大義」的發言,實在令人倒胃口。前一陣子,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憂心美國從東亞退縮,讓東亞失去制衡中國的力量,引來中國網民批評「李光耀是不是中國人!」這種聲音更屬幼稚,「實在相當低級。」
李澤厚盼中國和平崛起
從李澤厚去年底另一篇接受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的訪問中可以瞭解,李澤厚希望中國走的是一條「和平崛起不爭霸」的路,他並不期望中國出現快速的民主轉型,也不希望中國耀武揚威,他說:「中國的下一個『30年』,我希望它能夠走得比較和平,時間會比較長。你想5年,甚至10年來個大轉變,恐怕不太可能。」李澤厚這種保守穩健的態度,是從他對中國過去半世紀發展的觀察得來的教訓。他稱許鄧小平「改革開放」所採取的經驗主義,他和劉再復都認為中國要解決與世界其他強權的摩擦、要解決兩岸問題,都是要靠經濟統合的力量。就這點而言,他們都可以被稱為馬克斯主義者,相信客觀社會條件發展的力量,比大聲宣揚空洞民族主義更有決定力量與結構力量。
不過,若只用李澤厚口中那些「擺出一副要打架的恐嚇架式,實在相當低級」的粗鄙民族主義者來理解中國所有「民族主義」者,也會過於偏頗。一個例子就是中國著名的軍事評論家戴旭。
戴旭理性計算爭霸路徑
戴旭擁有解放軍上校的軍階,經常在媒體與網路上發展軍事評論。他主張對抗美國軍事戰略,主張制裁美國對台軍售。有人把他和提倡「核威脅」的解放軍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少將相比,說他已經取代朱「成為中國軍隊的第一鷹派」,他則怡然自得於被網民封為「中華民族一號警犬」,他說:「出現在敵人的準星裡也是一種光榮。稱犬也罷,叫鷹也罷,我是中國軍人,我只熱愛中國和中國人民。」
別以為戴旭是一位李澤厚口中那種只會激動、會因民族榮耀昏頭的鬥雞,這隻「鷹犬」可非常冷靜。最近,他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痛批中國社科院把中國軍力排為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他形容這是「一頂世界最高的紙軍帽」。
戴旭批評社科院的報告「完全沒有體現軍力即國力、國力即工業和技術實力的社會常識」,他引用具體例證說明中國軍力上的落後。他說社科院報告「除了為國際上別有用心的中國威脅論製造者提供攻擊中國的靶子以外,沒有任何意義。」
在此,我們看到李澤厚、劉再復兩人,以及戴旭為中國發展設計了兩條路線;前者希望和平崛起,不要民族主義;後者高舉民族主義大纛,卻冷靜而理性地計量如何才能讓中國爭霸。
李劉的路線當然更能說服台灣及國際社會,但如果像戴旭這種冷靜而理性的鷹派當道,中國會走上一條什麼路,這也是我們必須慎思的。(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