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社論】2010.01.15 02:07 pm
1月14日華爾街日報刊出一幅漫畫,一隻看來火冒三丈的巨龍把玩著一個小小的電腦,一個拎著公事包的企業家則正拔腿逃離現場。無需隻字片語註解,這漫畫道盡了最近Google揚言退出中國市場的處境。
Google若撤出中國,不但是這個企業和中共政府的雙輸,還要加上中國人民無法像全球網友一樣隨時「Google一下」的三輸。當今的國際性企業,少有人敢輕言放棄中國市場,Google何苦去做被視為「蠢極了」的事?也有人呼籲Google要勇於和中共的網路審查制度纏鬥下去。但企業在商言商,就算以社會責任為念,很難要求個別企業負起「單挑巨龍」的全部責任。這件事確實需要國際輿論的聲援,北京尤應反省「網路民主時代」的政府角色問題。
網路世紀來臨,強烈衝擊著中國向來的言論管制。當網路力量無遠弗屆之時,中共政權仍試圖設置「路障」。諸如Google和Yahoo,幾乎全球通行無阻,但為進入中國市場都曾低頭妥協過。雅虎曾被控向中共當局交出帳號資料,導致中國異議分子石濤等人被捕和判重刑,國際譁然,美國國會還為此開過聽證會。這種使得雅虎和中共面子雙輸的難堪紀錄猶在,如今類似的網路審查和干預卻仍繼續發生。
Google這次面臨的問題,已不是Google自己的問題。如果要針對「在中國做生意」吐苦水,受害台商一定大排長龍踴躍報名。但我們從台灣的角度看這個議題,倒不是要導引出「所以台灣不應該和大陸簽ECFA」的結論。正相反,Google的例子發酵,說明全球化企業前仆後繼叩關中國市場,將逼使中共當局面對其管制手段引起的效應。中國儘管商機無限,也許今天自恃「百度」而不甩Google,但市場環境一日不公平不自由,國際抗議就一日不停;中國想坐上全球市場龍頭的位子,不可能安穩也不可能服人。巨龍要想威風,終究必須選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