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01-17

     總體經濟學第1章GDP三面均等的法則,已經改寫!依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統計,去年第3季自生產面編算的GDP比自支出面編算的GDP高出274億元,為免兩套數據導致各界無所適從,主計處已決定日後皆以支出面做為編算經濟成長率的基礎。

     主計處官員表示,聯合國2008年版的國民所得會計帳(SNA),希望各國編算國內生產毛額(GDP)時,能忠實呈現生產、支出、所得各面的資料,日後再透過產業關聯表加以調整,以使GDP能夠更完整的呈現一國經濟實況,因此主計處打破了50年的編算規範,做了這項劃時代的修正。

     總體經濟學教課書向來所揭櫫的就是GDP三面均等,也就是不論自生產面、所得面或支出面所編算的GDP皆應相等,因此長期以來各國編算GDP時皆秉持這一規範。

     但是,主計處官員表示,生產面的資料來源有農、工、服務業的生產統計,而支出面則援引海關統計、零售統計等,兩方統計除了有時間差的問題,還有各自的統計誤差,實務上生產、支出兩面所得到的GDP是不可能均等的。過去在兩方資料出來後會依經驗法則調整至均等,但這種為求兩面均等的調節方式,偶爾會使得數據難以解釋現象。

     依據最新版的SNA準則,希望所編算出來的資料忠實呈現,因此主計處決定打破沿用50年的GDP三面均等編制方式,以98年第2季而言,生產面比支出面高出288億元,第3季生產面依舊比支出面高出274億元,但97年反而是支出面比生產面高出409億元。

     那麼未來經濟成長率是用哪一個GDP做基礎?主計處官員表示,是以支出面編出來的GDP做為經濟成長的計算基礎。

     主計處官員表示,近年包括日本、新加坡、南韓、香港、中國大陸所編算的GDP已呈現生產面與支出面的差異;而美國支出面雖與生產面相等,但卻與所得面不均等;澳洲與英國甫編出來的GDP雖仍有兩套數據,但在隔年會輔以產業關聯表修正使生產、支出兩面均等。

     至於經濟成長率該以哪一面做為基礎?各國有些不同,韓、星、中是由生產面計算,日本、香港、美國及我國則自支出面編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ye 的頭像
    Chi.ye

    WebEX 雲端視訊會議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