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趨勢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昨天到國民黨中常會報告指出,七○年代的十八趴、八○年代開跑的敬老福利津貼、九○年代的廣設高中、大學等三大政策, 當初制定政策時,因忽略人口因素,三大政策都將面臨拖垮政府及承擔大學關門的惡果。

薛承泰說,「任何政策服務對象就是人,制定政策沒道理忽略人口因素。」薛承泰說,包括公務人員優利存款十八趴、敬老福利津貼及廣設高中、大學,都是未考慮人口因素的政策;「當時決策者對人可以活多久沒有概念」,使得這些政策只要時間一拉長,都禁不起考驗。

以民國一百一十五年大專學生為九十二年至九十七年出生者,共一百廿五萬人,以七成進入大專,總學生數不過八十八萬,只有現在的百分之六十五。

薛承泰說,以此趨勢,二○二五年約有近四成學校,都將面臨招不到而關門的命運;因此,「現在就是調整大學的最好時機」,他不反對設立高中、大學,也同意保障升學權益,但不能盲目。

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人口老化越形嚴重,未來也將拖垮整個醫療體系。
圖/本報資料照片

至於健保,他表示,二○○○年至二○一○年間,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數成長近三成,若以二○一○年至二○一一年醫療費用成長率百分之一點五推算,二○二五年健保醫療費用將高達二○一一年的兩倍。

 

薛承泰說,「二代健保絕對撐不到二○二五年。」

隨著人口逐漸老化,長期照護人力也將出現問題。薛承泰說,二○一○年老人人口二百五十萬,身障人口一百一十萬,長照人力需求四十五萬人;預計到二○二五年,老人人口達到四百六十萬人,身障人口二百萬,長照人力高達八十八萬。

他表示,屆時政府如何填補外勞空缺,本勞人力是否能夠負擔都是問題;此外,現行長照法草案想要一次解決問題,會重蹈健保覆轍。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懂心理學,不僅可以讓你找到好工作,提升個人超人氣,甚至還可以教你育兒和擄獲愛人的心?本書作者是瑞士認知心理學教授,他提出77個精采絕倫的心理學實證,內容包羅萬象,精采萬分。學著像心理學家一樣思考,讓你瞬間扭轉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劣勢!那些你以為知道但其實不知道的奇妙心理學實證,本書全部收錄!本書以平易近人,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人在生活當中許多想法和觀念。挑選的範疇很大眾化,議題也是幾乎人人切身,只要拿到這本書都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篇章閱讀。每個議題都很生活化,可以迅速讀完,即使是懶惰的現代讀者,也不會感受到大量文字壓力。

本書對於都會中的成年讀者是很大的吸引力。生活壓力一直存在,人人發現有簡易的方式可以解析自我的想法和心理,更有容易消化的小智慧,可以更輕鬆面對生活,都會有興趣閱讀。另外,本書內容以輕鬆幽默的現代的文字呈現,讓讀者感覺像是一般生活中的隨意訪談,很容易就接受這本書中有趣又好讀的知識。

    ■ 內文簡介

美女通常比較親切?

    如果一個女人很迷人,那一般人都會覺得她人也會「很好」。因此,美國學者提出了疑問,美女是不是都比較親切。因為男人覺得迷人的女人比長相一般的女人更友善,所以會對她們比較好。為了求證,研究學者邀請男大學生和女大學生參與一項實驗,著手研究一般人初次認識的經過。男大學生拿到一個文件夾,裡頭有共同參與實驗的女大學生的資料,還另外附上一張照片。有一半的學生拿到的是最漂亮女生的照片,另一半拿到的照片上頭是一個不怎麼吸引人的女生。這些照片上的人和接下來跟男大學生通電話十分鐘的那些女大學生完全沒有關係。他們的通話經實驗對象同意,會用錄音機錄起來,以供評估。在通話之前、看過照片之後,男大學生要填一份問卷,問題詢問關於照片上的女生特質。

    結果顯示,如果男大學生認為在電話線另一頭的是一位迷人的女學生,基本上他們就會比較親切風趣。通話的女學生也會因對方的態度而表現得較為輕鬆、友善。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實現預言:這些男大學生以為自己面前的對象是正妹,想像這個女生好親近又幽默。所以,他們應對的態度就像是面對和善風趣的對象般地聊天,既輕鬆又興奮。這又相對促使這些女學生實際上更平易近人、展現出幽默。拿到另一張照片的那群學生認為電話的那頭是長相普通的女生。他們想像成是一個嚴肅又比較不好相處的人;他們會根據這樣的想法跟對方聊天:愛理不理、態度冷淡。也難怪這些女學生的反應正如男大學生想像的一樣嚴肅、難以親近。

    自我實現預言其實無所不在,正如以下兩個例子:

    哈佛心理學家洛森塔(Robert Rosenthal)所發表的研究引發全球關注:一個班級的老師宣稱幾位特定的學生素質很好,而且下一個學年度會有很好的表現。雖然,這些學生其實是隨機選出,經過一學年卻變成了班上的前幾名。老師們會更加督促這些預設的好學生,多過其他的學生。

    與其相信我的女上司處處針對我,如果我相信上司賞識我,我的態度會更為落落大方。這種自然的態度漸漸又會使上司更賞識我,兩者間的互動會好過認定上司不喜歡我而採取謹慎的態度。這也許是正面思考發揮了作用。

戰鬥機飛行員的養成與兒童教養

    以色列空軍的一個培訓狀況,其解決辦法可以運用於兒童教養。戰機飛行員養成教育中,要屬著陸的難度最高。因此,飛行教練奉命要大力稱讚特別優秀的著陸,著陸得很糟糕的,就大聲斥責,給予負面的回饋。飛行教練目前的經驗是,只有責罵才稍微有用:如果他們用軍隊簡潔的口吻說,這次的著陸爛透了,下一次的著陸基本上大多會比較好;但要是他們稱讚這次是非常順暢的著陸,那這些學員下次著陸時就會比較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飛行教練並沒有搞錯:飛行員受到稱讚後,表現確實會變糟,被斥責後,表現會變好。原因也不是出在飛行學員被稱讚後就恣意放縱,被斥責後就特別振作,雖然這些狀況都可能是自然的現象。這種現象的解釋很簡單:飛行學員著陸的時候,並不是每次都能飛得很好。有時候飛得好,有時候就飛得差。如果有一次著陸得特別順,下一次的著陸就非常有可能又變得平常,雖然不糟,但比上一次略遜一些。飛行教練犯的錯誤就是將著陸情形的好壞歸因於稱讚,但其實著陸的成功與否是難以預測的。有過一次特別差的著陸之後,飛行學員下次以同樣的方式卻又成了好的著陸。答案很簡單,原本可以著陸得更好,但總會有凸槌的時候。而這與責罵技巧沒有直接的關係。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曾經有很好的表現,下次就會落到正常的表現。如果表現得不好,還是會回歸到正常的表現。這個現象涉及簡單的統計規律性。儘管如此,稱讚與責罵仍是必要的手段;整體而言,這兩個方法還是能提高學員的表現。

    類似的經驗也可以套用在兒童教養上:當小桑被規定去做一些事情時,總是滿腹牢騷。要想要排除這樣的狀況,我們可以在他一接到別人指派,就賣力完成功課或打掃工作時,不吝給予稱讚,或准許他稍微晚一點睡。但如果他抱怨了,就斥責他,而且要提早半小時上床,或禁止他玩最愛的線上遊戲;那些我們臆測會有不良影響的遊戲。遺憾的是,偏偏不是一次奏效就永遠有效:第二天一定又會聽到抱怨聲,這和我們的稱讚或是以晚睡做為獎勵的方式無關。情況很簡單,特別順從的行為又會跌回一般的表現。同樣地,即使沒有責罵或懲罰,經過特別糟糕的情況之後,愛抱怨的情況也會回歸到平均值。儘管如此,稱讚與責罵、賞與罰,還是有助於讓老愛抱怨的小男孩成為一個儘管心有不甘,還是能抱著理解的態度去完成工作的人。這套方法同樣適用於倔強的小女孩。

    學習駕駛飛機著陸就和學習一般人的行為一樣,過程崎嶇難行、起起伏伏。只要整體的表現是往好的方向,請堅持這條路,努力不懈。也請不要忘記隨時讚美,時時獎勵,儘管你覺得作用不大,其實是你的感覺錯亂了,因為你被簡單的統計規律性給耍了。

安於現狀的人性

    在絕大多數的國家,要找到有意願捐贈器官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換腎的人經常一等就是好幾年。如何才能提升器官捐贈的意願呢?有些國家規定,例如德國,捐贈者必須明確表達捐贈器官的意願。這需要捐贈者主動簽署他的同意聲明;如果對捐腎漠不關心的人,就甚麼事也不會做。所以也難怪,登記願意捐贈腎臟的人只有百分之十二左右。而在二○○五年,要換腎的病人必須等待六到八年的時間。在一些國家,像是奧地利,每個人都自動成為器官捐贈者,除非特別聲明不願捐贈。所以這個國家登記的器官捐贈者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八。一般人總是被動地受現狀擺佈,不想去變動事物原本的狀態:如果在一個必須主動聲明才成為器官捐贈者的國家,所能派上用場的腎、心臟和肝,會比除非主動提出異議,否則皆視為同意捐贈器官的國家,要少很多。就這個例子而言,列出選項的方式得當,是可以拯救生命的。

    可以觀察到現狀影響力的,不只是器官捐贈:這全都歸因於人類迴避改變的人格特質。美國兩個相鄰的州,紐澤西和賓州的汽車保險法規很相似,該法也規範乘客遭遇意外事故的訴訟權益。駕駛可以選擇包含所有訴訟權的高保額車險,或是保額較低、訴訟權有限的險。兩州唯一的差別是,賓州的車險要保人如果沒有勾選高保額的車險,一律視為便宜的基本險。而在紐澤西州,不想要高保額車險的才勾選。結果,賓州選擇高保額車險的只有兩成,紐澤西卻有七成五。這說明,要保人會選擇現成的選項,不做任何改變。

    聰明的商人會利用我們這種安於現狀的慣性:如果保險員想要我們保包含玻璃破裂修復費的高保額居家險,那麼要保書的設計就會另外列出「不含玻璃保險的選項」,供人勾選。畢竟如果我們必須額外勾選,加入這項損害極小的高額保險,那麼會選擇玻璃碎險的要保人應該會非常少。

選擇的折磨

    連鎖超市和郵購目錄都宣傳,他們的產品選擇最多樣化。事實上,顧客樂見於有多元的選擇。當然,挑選也意味著選擇的痛苦。

    以下的研究證實這一點:超市陳列出六種或二十四種異國口味的果醬。事實上,架上提供的產品種類愈多,逗留的顧客愈多。如果架上產品有二十四種,有六成的顧客會逗留於此;如果只提供六種,僅四成的顧客會多看幾眼。這說明了顧客覺得多樣化的選擇很有吸引力。平均下來,他們會更仔細地看一到兩種果醬。然而,多樣化選擇對顧客的高吸引力卻不等於高購買力。而且正好相反:如果可供選擇的產品多,仔細選看的六成顧客中,也只有百分之三會買一罐果醬。如果只有六種產品可供選擇,那麼在架前逗留的那群顧客中,會購買的人至少提高到三成。我們把所有經過架子的顧客都算進來,提供大量選擇的策略只能促成不到百分之二的買氣,而選擇少的,至少還有約百分之十二的顧客購買。

    總而言之,少量的選擇是很有投資報酬率的。以前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一家店展示兩種等值的手提音響很不划算。假設學生可能會在一百四十九美元的索尼(Sony)和一百六十九美元的愛華(Aiwa)頂尖現代音響之間做選擇;兩種品牌的價格都低於定價。百分之二十七的人表示會購買索尼音響,另外百分之二十七的人說會買愛華愛華音響。而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則會繼續等。如果只單獨陳列一百四十九美元的索尼音響,

    只有百分之三十四說會繼續等,百分之六十六的人則會直接購買。這似乎說明了,只展示一種品牌的策略,會比展示兩種更能發揮效用。

    但如果產品的價格和品質有很大的不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除了一百四十九美元的索尼音響以外,而且價格比定價便宜很多,還展示另外一台兩百六十九美元的定價舊款愛華音響,那就會有百分之七十三的人會購買索尼音響,百分之三的人買愛華音響;只有百分之二十四的學生表示想要再等等看。如果展示架上的產品不是只有一種,而是兩種價位相當的品牌,那顧客可能會下不了決定,最容易選擇等待。如果只有一個好的產品與相對很差的產品一起展示,那這個好的產品的銷售數字就會往上攀升。美國的烹飪用品連鎖店威廉索諾瑪(Williams-Sonoma)利用這個策略,提升了售價二百七十五美元的製麵包機的銷售數字。過了幾年,麵包機的銷售情況呈現疲軟時,他們就推出一款價值四百二十九美元的製麵包機,但這款麵包機不能製作全麥麵包,一比之下遜色不少。不難想像,這台昂貴的麵包機賣不出幾台;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台價值兩百七十五美元麵包機的銷售幾乎成長兩倍。

無知之恥

    在許多國家,一般人很不願意讓人家知道他對某些事情毫無概念。如果有人要去那裡觀光可能會碰到,當你問路人那座有著名濕壁畫的大教堂在哪裡,循著路人詳盡解說的路線,卻走到這座城市某處不知名的地方,只有幾間鐵皮屋和漫沙飛舞,放眼就是不見那座大教堂。當地人不是惡意跟這位觀光客報錯路,而是覺得身為本地人,對應該知道的事情卻一無所知,實在太丟臉了。

    要是認為這種羞愧只有東方文化才有,那就大錯特錯了:八○年代中期,美國研究人員進行民意調查的時候,詢問隨機挑選的受訪人是否同意一九八三年的農業交易法案。受訪對象有百分之三十九給了同意或不同意的答覆;其他人則回答他們從沒聽過這個法案。這項研究的陷阱是,根本沒有所謂的一九八三年的農業交易法案。而現在卻有百分之三十九的受訪人針對這個他們根本不可能會知道的問題回答,實在是讓做問卷的人覺得很可疑。因為那些受訪人儘管什麼都不知道,卻給了錯誤的回應。

    更令人不解的是,牽扯到偵察犯罪行為時,也會出現這種羞愧感:六個人站成一排,請目擊者指認犯行者,如果犯人真是其中一人,這個指認工作是相當有難度的。有一項研究要實驗對象觀賞一部經過設計的犯罪影片。接著,「犯人」和其他五個人會站成一排;實驗對象被告知要指認犯人,同時也明確告知這個犯人可能不在這些人裡頭。

    所有的實驗對象中,有百分之五十四指認出這位犯人,百分之二十一認為這個犯人不在裡頭,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指認同排當中的另一個人。

    要是這位犯人真的不在指認的行列裡頭,會是什麼情況呢?研究人員想證明,這個個案的調查結果會完全相反,大部分的實驗對象會說,這位犯人不在這排人裡頭。但結果不然:如果少了這位「犯人」,只有百分之三十二的實驗對象會說,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是犯人;卻有百分之六十八的人會指認其中一位。所以,如果我是什麼壞事也沒做的嫌疑犯的話,那我得非常擔心目擊者可能會指認我,只因為他不敢坦白他什麼都不知道。

    如果一般人會因為不好意思而對一些根本不瞭解的事情表達看法時,我們該怎麼做呢?關於那些目擊者的證詞,研究人員將指證的程序作了以下的改變:這次不讓所有的嫌疑犯排排站,而是讓他們一位一位陸續出來。目擊者都必須指認每一位嫌疑犯,確認他們是或不是犯人。如果證人說「是」,那指認就會到此結束,如果他說「不是」,下一位嫌疑犯就會進來。研究人員向證人說明,一旦說「不是」就不能改變證詞。證人也不知道總共有多少人供指認;某個時候就會有人告訴他指認結束。這個方式可以大幅降低證人因為不敢說犯人不在裡頭,或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而隨機指認眼前嫌疑犯的機率。

    民意調查的問題也可以依循避免讓受訪者因為不知道而覺得丟臉的原則設計。回到前面提到關於農業交易法案的民意調查:研究人員稍微調整問題,並詢問受訪人是否同意一九八三年的農業交易法案,或者他們是否考慮過這方面的事情,如此一來,這百分之三十九的人當中只有百分之十二表示支持或反對該法案。

    如果你是前面提到的觀光客,想去拜訪那間素負盛名的大教堂,你該怎麼做呢?最好的方式是,你指著一條絕對不是通往那座大教堂的方向,然後問路人:「請問那間有著名濕壁畫的大教堂是往那邊嗎?」如果被問的人回答你:「對,沒錯」,那就請友善地向對方道謝,然後再找別人問。但如果他回答:「不是,教堂要往這個方向走才對」,這樣你就可以大膽假定這個路人真的知道路,他告訴你的路線是正確的。

    ■ 作者簡介

洛夫.雷伯

    一九五九年生於瑞士巴塞爾

    結束在美國和法國的學術訪問之後,二○○三年起於挪威的貝根大學(Bergen University)擔任認知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瑞士聯合報(Der Bund)的專欄作家。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伴隨著新年倒數的慶祝煙火,我們進入了 21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過去 10 年整個手機產業變化巨大,不但 3G 用戶滲透率快速普及,隨著手機基頻射頻與應用 AP 晶片的成本快速降低、運算速度大幅提昇。智慧型手機已從過去只有在科幻電影才能見到的裝備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2010 年智慧型手機仍將延續 2009 年快速成長的氣勢,而四大趨勢:(a)亞洲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動力、(b)手機作業系統的競爭進入白熱化、(c)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成為主流及(d)韓美大廠挑戰高階智慧型手機領導權將成為明年的觀察焦點。

▲ 展望2010年,眾家廠商誓言挑戰 iPhone 的行業領導地位。
由於金融危機引發的需求快速衰退,2008 年底全球各大廠與市場研究機構紛對 2009 年全球手機市場的預期明顯悲觀,也導致多數系統廠與零組件廠對 2009 全年供貨的預估保守。供應鏈中部分關鍵零組件明顯對 2009 下半年的全球性市場回溫感到措手不及,包括手機使用的 CIS(Camera Image Sensor)與 PA(Power Amplifier)等零組件都傳出產能難以恢復或供貨不及的情況,重複下單與急單頻傳。2009 上半年全球手機出貨量僅達 5.34 億支,較 2008 年同期的 5.85 億支相比衰退 8.7%,受惠於需求逐漸回溫,預估 2010 年全球品牌手機出貨量成長率可望提高到 12 %達到 13.29 億支。而部分智慧型手機的領導品牌早已於今年上半年就已受惠,包括 SAMSUNG、LG、Apple、Blackberry 等廠商的 2009 年第三季全球手機出貨量已確實超過 2008 年同期。這個事實已清楚顯示唯有在智慧型手機的市佔率取得制高點,才能在全球行動電話終端的競爭版圖上擁有主導權。2009 年智慧型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可望成長 27.9 % 達到 1.82 億支,隨著景氣逐漸復甦加上中低階智慧型手機可望創造更多需求並侵蝕傳統 Feature Phone 的需求,預估 2010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成長將高於 2009 年,YoY 年度成長率保守預估可達 29 %,出貨量則可望挑戰 2.35 億支。
以未來通訊規格的演進趨勢來看,全球行動通信規格以 GSM / WCDMA / HSPA / LTE 的技術演變已成為主流,包括 CDMA 及 TD-SCDMA 的分支規格也終將邁向 LTE / TD-LTE 的目標。CDMA 原定規劃導入的 UMB 規格也已被推動者 Qualcomm 放棄。2010 年全球 CDMA 與 EVDO Rev.A / Rev.B 手機出貨預料變化不大,全球手機的出貨成長落在 WCDMA / HSPA 機種上。但須觀察的是由中國主導的 TD-SCDMA 規格的成長速度?由於 2009 年基期相對較低,在中國移動全國性的網路佈建之下,2010 年預估應有超過 15 個中國主要城市將有完整的 TD-SCDMA 網絡覆蓋,TD-SCDMA 手機出貨成長倍增應該可期,但由於中國移動本身未明確表態積走向 TD-HSPA 或 TD-LTE 網路的建設,這將影響 TD-SCDMA 產業在 2010 年的發展。
本文章相關圖片
▲ 2010 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將逐漸細分,中低階入門型機種的數量還會增加。
亞洲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動力
以全球手機區域市場發展來看,成熟市場包括日本、西歐、北美市場都因用戶滲透率已高,尤其在西歐市場的用戶滲透率已超過 100%,未來將難有顯著成長。成熟市場值得期待的成長動力及在於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攀升,消費者願意購買高單價或高資費機種的比例提升。反觀各新興市場包括亞太(不含日本)、EMEA(中東、東歐、非洲)、南美洲等市場的需求成長潛力仍大。而亞太市場又以中國、印度兩區域市場的用戶數量最多、最值得期待。
本文章相關圖片
▲ 面對 2010 年智慧型手機的市場競爭,NOKIA 與 SAMSUNG 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方向。
由於中印等新興市場的單一電信營運商的電信網絡佈建覆蓋度曾遍不高,也有很多區域漫遊的限制,造成新興市場用戶通常必須攜帶不同的電信門號因應境內漫遊、以彌補單一營運商網路覆蓋度不足的困擾,也因此新興市場用戶對於具備多卡多待(多門號同時並用)機種的需求明顯較高。加以過去針對不同地區消費行為分析的研究已經顯示相比於歐美消費者,亞洲新興國家用戶更樂於嘗試新科技、新功能和新產品,因此智慧型手機在包括日本的亞洲國家普遍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本文章相關圖片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來五大科技 改變城市生活
  • 2009-12-30
  • 中國時報
  • 【黃文正/綜合報導】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最近公布第四屆「未來五年的五大創新」(Next Five in Five)預測報告,鑒於人類城市化趨勢日益顯著,去年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更首次超過全球總人口的半數,而今年IBM特別選定以「城市」為主題,預測未來五年可能改變城市人類生活、工作和遊戲方式的五大創新科技。圖為日前IBM瞄準綠能商機,看好規模100億美元的水資源管理 市場有蓬勃發展之勢。(美聯社/資料照片)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最近公布第四屆「未來五年的五大創新」(Next Five in Five)預測報告,鑒於人類城市化趨勢日益顯著,去年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更首次超過全球總人口的半數,而今年IBM特別選定以「城市」為主題,預測未來五年可能改變城市人類生活、工作和遊戲方式的五大創新科技。

     一、城市將擁有更健康的免疫機制:由於人口密度不斷增長,城市持續成為疾病和疫情傳染的溫床。不過,「健康網路」(health internet)緊急系統將提供市政府、醫院、學校和工作場所更佳的監測、追蹤和預防機制。IBM預期,此一機制將可分享載於電子化醫療紀錄的匿名醫學信息,讓公共衛生官員得以迅速掌控疫情何時、何處以及如何蔓延開來。

     二、城市建築將可像有生命的有機體般感知和反應:「智慧建築」(smart buildings)的趨勢已然展開,未來新科技將管理建築物內部,包括暖氣、飲用水、汙水處理和供電等系統。建築物內部數千具感應器將監測溫度、溼度和光線等,在器材損毀前便可自動回報,其緊急裝置也可立即反應,而消費者和企業主可透過監測,節省能源和減少碳排放量。

     三、電動汽車和巴士將日益普及:城市中將有越來越多的汽車以非石化燃料為動力。相較於氫氣和生質燃料等新能源,IBM看好效能提升後的電動車電池,可望成為新世代最受歡迎的綠色能源。新一代的電動車電池將可數日甚至數個月不需充電,一次充電可行駛四百八十至八百公里。

     四、更智慧的系統將滿足城市的用水需求並節省能源:城市對水的需求在未來五十年將增加六倍,為此,城市將建立智慧型供水系統,節省五○%的水資源浪費。而先進的淨水科技將可幫助城市在當地將湖泊和河流的水資源淨化為飲用水,並且循環和再利用水資源,而預計輸送飲用水的能源消耗可減少二○%。

     五、城市可迅速對事故或危機做出反應

     IBM並未明說此一科技系統將如何建立,僅表示此系統將會在妥切時機分析出正確資訊,即時預防犯罪和災難等緊急狀況。但此機制並不會與電影《關鍵報告》所描繪的相同。

未來五大科技 改變城市生活|科技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網路趨勢 臉書挖光隱私
  • 2009-12-28
  • 中國時報

網路世界豐富多元,部落格達人影響力愈來愈大,而如推特(Twitter)、Facebook,帶來方便,也帶來各種人際關係。圖為臉書的網頁。(攝影中心設計構成)

網路世界豐富多元,部落格達人影響力愈來愈大,而如推特(Twitter)、Facebook,帶來方便,也帶來各種人際關係。圖為臉書的網頁。(攝影中心設計構成)

     網路科技在二○一○年將有哪些變化?全球知名社群網絡資訊部落格Mashable創辦人暨執行長凱許摩爾(Pete Cashmore)鐵口直斷,網路即時互動仍將持續發燒,雲端運算發展突飛猛進,虛擬貨幣和虛擬交易可能成為生財妙方。他列舉出二○一○年十大網路趨勢:

     一、網路即時互動風起雲湧

     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等社群網站帶動的網路即時互動風潮將繼續如日中天,Google Wave提供涵括即時通訊、電子郵件和維基百科等的整合服務平台,預料這類「即時滿足」服務將發揚光大。

     擴增實境行動定位 它抓得住你

     二、行動定位無往不利

     藉由智慧型手機「無所不在」(ubiquity)運用的推波助瀾,Foursquare、Gowalla、Brightkite與Google Latitude等「行動定位資訊分享服務」蔚然成風。

     三、擴增實境水到渠成

     拜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之賜,加上能偵測動作方位的手機內建加速度感測器(accelerometer)日新月異,「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已可將圖像與文字等虛擬資訊,與使用者感知的周遭實體環境相結合,並即時互動。

     四、內容管理呼朋引伴

     近年來網路遭逢的最大挑戰,莫過於資訊量大幅超越人們消化吸收的能力。臉書等提供網頁內容個人化管理服務的網站,有助於解決這項困擾。

     看電影辦公不出門 手機功能多

     五、雲端運算蒸蒸日上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讓網友將數位資訊儲存於網路伺服器,從任何地點都可以存取。微軟預定二○一○上半年推出免費的線上版辦公室應用程式集,Google也將推出以網路為核心的Chrome免費作業系統,雲端運算將突飛猛進。

     六、電視電影風靡網路

     我們觀賞的電視電影節目將有不少來自網路。目前Hulu視頻網、Boxee、Netflix的「熱酷盒子」(Roku box)、蘋果電視(Apple TV)與Epix,均已在這個市場占得一席之地。

     七、聚合難題弔詭難測

     智慧型手機等數位行動裝置,透過安裝應用程式與小工具,整合行車導航、電子書等諸多功能,以及衛星導航系統、電子書閱讀器等特定用途電子產品,但這類整合服務的市場前景尚不明朗。

     付款遊戲網上搞定 私事全都露

     八、社交遊戲欣欣向榮

     臉書的「線上農場」(FarmVille)與美商藝電的「Playfish」系列等網路社交遊戲所衍生的虛擬貨幣及虛擬交易,可能成為生財妙方。

     九、行動付款大勢所趨

     亞洲大部分地區已接受以手機等行動裝置作為支付工具,美國相對落後,但在PayPal與網路零售業巨擘亞馬遜陸續推出行動付款平台後,美國眾多企業對此躍躍欲試。

     十、名揚四海隱私不保

     每個人在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上都可能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我們幾乎可以知道所有想知道的事情,包括其他人的隱私。個人隱私必然會在網路上引發一場論戰。

2010網路趨勢 臉書挖光隱私|國際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動上網/連續性行銷 一「觸」即發

數位時代 2009/12/21

行動上網讓使用者隨時隨地連接到你的社群和個人喜好,不但為社群互動模式增加一個新的面向,因為掌握了個人資訊,加上同儕的集體力,更將創造出一個前所未見的商業行為。

 

捷運上,年輕的高中生嘻鬧著談話,原來是手機上剛收到朋友出糗的畫面。不一會兒,十指手指忙碌了起來,忙著發簡訊、回噗浪。這樣的場景,許多人並不陌生,在未來還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趣。

今年在網路世界冒出了兩股勢力:一股是社群網站大軍壓境,端看近來Facebook、Twitter、Plurk快速崛起的走紅程度,儼然是新一代的網路寵兒;另一股便是智慧型手機帶起的行動上網熱潮,未來各種行動裝置都能上網的景象,正逐漸成型。

社群加上行動通訊,這兩股龐大的勢力正快速結合,蘊釀著一股衝天之勢,將噴發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領域。不僅各大手機大廠、電信營運商、內容網站業者紛紛在手機上推出社群功能,本來就從社群服務起家的業者也加快腳步。

「未來所有人都一定要做行動化服務,而手機是目前最重要的入口,」易利信副總裁暨行銷長柏金達(Johan Bergendahl)指出,特別是出生於一九八○年之後的人口,他們誕生於數位化世界,早就習於事事數位化、物物連網化。他分析,這些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vie),與這一代人最大的不同,是老一輩的習慣把資源私有化,但年輕一代卻極度重視「分享」,因此社群化服務將成為驅動未來生活的重要動力。

新商機: 社群改變對手機的期望

市調公司Jupiter Research早在去年時便預言,隨著如iPhone等智慧型手機越來越多,使用社群服務的人也逐漸變多,這將從根本改變人們對於手機服務的期望,社群網站更會成為手機的「殺手級應用」。

美國調查公司Compete的數據則顯示,在iPhone的使用者中,有七一%使用Facebook應用。而在所有智慧型手機的用戶中,有四一%使用Twitter。

「行動上網可讓使用者隨時隨地連接到你的社群和個人喜好,為社群網絡增加一個新面向,」雅虎行動事業部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昆茲(Matthias Kunze)表示。

手機移動性與隨身攜帶的特性,讓以往許多不能上網的零碎時間,全都有了再利用的可能。其中,本來在電腦前就占據使用者大半時間的社群服務,自然就變成行動上網時的首選。

根據市調公司comScore的數字顯示,美國去年一月行動網路用戶數約一千萬人,但今年初已超過兩千萬人,相較於讀取新聞、電影、股票等其他服務大約一○○%至二○○%的成長率,使用社群服務成長幅度卻高達四二七%。

新體驗: 延伸互動情境

市調公司eMarketer則預估,在未來五年內,全球使用行動社群服務的人數,將有超過五倍的成長,從一億四千萬人成長至七億六千萬人。至於透過行動裝置使用社群服務的人,在二○一四年將會超過七.五億人,占全球行動上網使用者的四五%。如此看來,手機將是未來除了電腦外,人們接觸各項社群服務的第二大載具。

對於這股逐漸成型的趨勢,國內各家業者也紛紛開始布局。雅虎今年中在台灣推出全新個人化行動首頁,使用者可依照個人喜好與需求,將各種網路服務(其中包含社群網站)整合到使用者的手機首頁。「對整體的上網體驗來說,手機扮演著延續和補充的角色,而不是單獨或分離的體驗,」昆茲表示。

從延伸的角度而言,對於旗下擁有眾多服務的社群網站來說,要率先選擇哪項產品進軍手機市場,就顯得格外重要。

痞客邦創辦人暨營運長曾皇霖表示,社群服務業者需站在使用情境去思考,當在上網速度不夠快、時間很零碎的狀況下,哪些服務仍可勾起人們的使用慾望,就是社群業者發展的第一優先。

他舉例,在手機上不太適合閱讀部落格,但卻適合上傳一、兩張照片,或即時更新微網誌狀態,這種三到五分鐘內就可以完成的服務,最適合優先在手機上推出。因此明年痞客邦將手機服務的重心,擺在旗下的微網誌Murmur。在他看來,「手機與電腦不是兩條路,而是同一條路,幫使用者完整了一整天的生活時間。」

新通路:擴展消費者接觸層面

不過面對國外社群網站來勢洶洶,對台灣的社群業者無疑也是個警訊。「當越來越多手機直接支援Facebook或Twitter,這對小規模的社群網站是很大的影響,」FunP執行長邱繼弘表示。他建議社群網站有兩個作法,一個是直接開發手機版的應用程式,省去打開瀏覽器、鍵入網址等繁複動作。FunP今年底前便會在Android與Windows Mobile的手機中,發布推推王的應用程式。

另一種方式便是借力使力,直接與在手機上已有基礎的社群平台合作,將自己的服務與之整合。例如FunP旗下另一個核心服務麻吉,與Facebook社群平台的定位相似,同樣都可讓使用者更新個人資訊與尋找好友等,因此未來將把麻吉搬到Facebook的平台上,藉由Facebook的力量,繼續鞏固自己的社群服務。

然而,目前手機四大平台(iPhone、Symbian、Android與Windows Mobile)勢均力敵,加上每個平台的開發邏輯及程序大不同,因此社群業者需先評估適用平台,再委外開發,節省資源。

新行銷:發展連續性行銷

對於「社群+行動」所開創出的新領域,其中的商業模式也同樣令人期待。昆茲認為,目前占主導地位的仍是手機廣告模式,但相較於電腦上的網路廣告,手機更能顯示使用者的個人資訊,能在對的時間與地點,發送客製化訊息給特定對象。

邱繼弘則指出在不久的將來,「Advertise(廣告)會開始變成Appvertise(應用程式+廣告),所以很多人會開發手機的應用程式。」這種將廣告應用程式化的作法,目前在Facebook眾多遊戲程式中常可看見,未來也可能發生在行動化的社群服務中。

摩根士丹利網路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 Meeker)以全球前五十大網站營收來源占比為例,當使用者連網行為從桌上電腦轉移到手機上時,她預估電子商務所占比例,將從原本的三五%大幅成長到七三%,而廣告反而由原本的四○%急速下跌至五%。這意味著,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不再只是檔次廣告的概念,必須透過一個連續性、多管道的角度,引導交易行為完成。

而金流模式的改變,也是可以期待的一個方向。「手機收費會相對容易,因為它直接內含在手機帳單裡,」曾皇霖表示。不論對業者或消費者而言,小額、簡化的付費機制都有助於降低使用障礙。但他也指出,目前國內智慧型手機還未到普及階段,加上人們用手機使用社群服務的習慣還未完全成熟,至少還要一年以上的磨合期,國內的行動社群服務才有較大幅度的發展。

在未來一體化溝通、多媒體內容的發展下,你的大世界,就存在口袋裡小小一台的行動裝置中。

行動上網/連續性行銷 一「觸」即發 - 數位時代 - 商業企管 - udn聯合書報攤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來10年 7潛在金融泡沫 富比世示警
  • 2009-12-21
  • 中國時報
  • 【黃文正/綜合報導】

     過去十年,網路、房地產和金融服務業泡沫先後被戳破,許多投資人苦不堪言。美國《富比世》雜誌警告,隨著全球經濟復甦,投資人需留意未來十年七大潛在金融泡沫風險,這七大泡沫包括黃金、中國房市和股市、新興市場、美國國庫券、大學學費、指數股票型基金以及銅價。

     《富比世》指出,非要把投資價值膨脹至泡沫破滅為止,這正是華爾街的老毛病。展望未來,著眼長期績效的投資人,應留意以下七大潛在金融泡沫:

     金銅超漲 中國新興市場風險大

     一、黃金:二○○○年至今,金價已飆漲近三倍,主因是投資者預期美元持續走貶、通膨升溫,黃金被視為最佳避險投資。不過黃金是無實質收益的資產,金價已淪為數字追逐遊戲,投資人需慎防「超漲」風險。

     二、中國房市和股市:中國經濟快速成長頗似當年日本和美國市場崩潰前的情況,中國政府負債已達GDP的七○%,但為促進國內投資,政府蓄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人為」膨脹資產和股市價格。

     三、新興市場:二○○九年投資新興市場收穫豐碩,一檔追蹤巴西股市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今年大漲近一二五%,但巴西整體經濟成長未如預期。另外,俄羅斯經濟今年負成長,但一檔ETF卻暴漲逾一三五%。想投入劇烈波動的新興市場,現在或許不是好時機。

     四、美國國庫券:美國政府舉債救市、財政赤字創紀錄,可能導致國庫券泡沫化。投資人不計成本搶進,美國短期公債殖利率已跌至負值。

     美國國庫券、ETF 投機炒作

     五、大學學費:過去廿年,美國大學學費漲幅比通膨快一倍。全美逾六十所大學院校一年學費超過五萬美元,平均每位大學畢業生欠下二萬美元助學貸款債務。由於家長經濟拮据,校方可能被迫刪減福利措施,部分大學更可能關門大吉。

     六、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二○○四年迄今,全球ETF數量已從一百五十二檔倍增至七百六十檔。ETF已淪為投機炒作的市場,某些投資公司更以高於同業四倍的手續費推銷ETF。ETF被列入可疑金融產品的時間應該不遠。

     七、銅價:銅價從二○○四年的每磅一千五百美元,跳升至二○○七年的近四千美元,二○○八年雖一度跌落二千美元,很快又彈回景氣繁榮時的水準。面對投機炒作,投資人要有價格崩跌的心理準備。

未來10年 7潛在金融泡沫 富比世示警|國際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方早報》-《蝸居》與大型資本兩種面孔
  • 2009-12-15
  • 旺報
  • 【記者盧葦/整理】

     評論解讀目前中國樓市陷入了一種癲狂狀態,許多人的購屋行為是一種恐慌性的,擔心今天不買明天又漲價了。《東方早報》的這篇評論,從《蝸居》呈現的「資本」的兩種能力,分析了高昴的房價下中國現代城市悖謬的生存邏輯。

     《蝸居》成為當下被人們討論得最多的電視劇之一,同時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其中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海萍發現丈夫借了高利貸,精神幾乎崩潰,找到妹妹海藻。為了籌措姐姐購買房子的錢,海藻只好去找官員宋思明;沒想到宋思明輕巧地說,只要是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

     在這一幕裡,《蝸居》顯示了一種詭異的反諷:海萍之所以無力購買房子,正是因為宋思明與各路房地產商巧妙策畫並使房價上漲;而海藻卻為了海萍去尋求這個「資本陷阱」的製造者之幫助。

     《蝸居》充分顯示了,在現代社會中四處謀求利潤的「資本」所具有的兩種「偉大能力」:直接購買產品和勞動的能力(並調用各種社會資源,為這種購買提供便利);間接購買對它的服從和認同的能力(並通過控制各種文化資源,以道德、愛情、美學的名義,掩蓋這個購買的實質)。

     第一種購買,顯示了資本的冷漠無情與自私自利;第二種購買,表達了資本的千變萬化與機智溫柔。一方面,資本可以毫不留情地與地方威權相結合,另一方面,資本總是潛伏到各種充滿熱情、溫情和激情的話語之中,造就這個世界的溫暖和安全感。

     在《蝸居》中,我們同時感受到資本的這樣兩種品格——海萍和海藻的命運,恰好分別對應了資本的自私與溫暖這樣兩個層面的品格。海萍要買房子,狂熱地計算自己的生活、毫不留情地拋棄了溫柔浪漫的想像、以尖牙利齒的方式對待任何影響自己賺錢的行為;海藻則在扮演姐姐苦難的解救者的過程中,被宋思明的深摯情感與迷人風采感染。

     《蝸居》的可怕乃在於,它不動聲色地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悖謬的現代城市生存邏輯:越是擁有資本或者資本的支配權,就越是可以具有性格的魅力和生動的感情;反之,越是被資本擠壓,就越是喪失作為「人」的各種美。在這裡,所謂「勞動者」黯然失色,而資本擁有者則光彩四溢。

     《蝸居》顯示了今天資本匯聚而大型化之後,是如何通過各種「流氓化」的操控手段形成日常生活的困境。一旦資本匯聚到一定規模,就不再直接從事產業開發,而是通過資本的數字化運作,不形成產值而直接博取利潤。這正是目前中國房地產業的典型行為。大型資本逐漸脫離民生,成為自身自然增值的流氓資本。

     而在這個過程中,大型資本也讓某些「國家權力」喪失了職業魅力。宋思明的疲倦和空虛,正是國家權力被資本購買之後喪失了神聖性光彩之後的一種心理結果,他也是大型資本流氓化的一個廉價犧牲品。許多觀眾似乎感到了一種沮喪:一切愛情和溫暖,都是依附於金錢的。如果充分認識到,這種景觀只不過是大型資本流氓化的暫時產物的話,也許可以喚起新的信念來對抗它。

     (摘錄自《東方早報》2009-12-11,作者周志強,南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東方早報》-《蝸居》與大型資本兩種面孔|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來10年網路贏家關鍵報告

 ‧數位時代 2009/12/07

當行動通訊與網際網路結合後,催生出來的Mobile Internet新領域:所有資料都上網、所有物品都連網、所有人都掛網。從個人到企業都必須做好準備,因為前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提出的「10倍速時代」,已不足以形容這股浪潮將帶來的改變……。

       好萊塢明星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在電影《關鍵報告》裡,站在螢幕前,用雙手輕快操縱著各種資訊顯像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這個從二○○二年想像的二○五四年世界,除了是一部熱賣的電影,更清楚勾勒出未來世界的藍圖。 現在電影中的一切,即將成真。而美國蘋果公司,是關鍵的引爆點。 二○○七年,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拿著iPhone向世人展示,在這之前,外界只是把iPhone看作眾多手機的新選項之一,誰也沒想到,隨著這項產品而來的,竟是一場撲天蓋地的產業革命。

根據顧能(Gartner)產業調查,○七年第三季iPhone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占只有三.四%,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已經來到一七.一%。但驚人的不僅僅是iPhone與蘋果在手機市場躍進而已。根據手機廣告平台AdMob的統計,僅這一款手機(包含iPod Touch),就產出了占全球四三%的智慧型手機網頁瀏覽流量。再從與iPhone合作的美國電信商AT&T公開的數字來看,從○七年第二季至今年第二季,AT&T的行動上網流量已經轉眼成長了約二十五倍。

iPhone殺傷力的關鍵,不在於承襲蘋果一貫的產品美感,而是伴隨推出的App Store,徹底改變了產業的遊戲規則。在iPhone問世前,不少手機也可以上網,但因為內容並不是針對「行動」的特性而設計,上網行為始終也並未普及,而App Store的出現,讓許多內容或軟體商從此有了直接與使用者互動的新平台。

驅動推力一: 應用軟體經濟成形

「蘋果的App Store可說是行動網路(mobile internet)的起點,」顧能行動通訊資深分析師呂俊寬指出,循著App Store而來的新獲利模式,讓軟體開發商有利可圖,而消費者也得到多元的服務及內容,找到上網的動力。 新的行動上網行為浮現,手機是開啟這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用戶不只講電話、玩遊戲,還可以下載影片、拍照,然後立刻上傳到部落格與朋友分享;只要按一個鍵,就可以輕鬆完成購物,甚至可以把手機當作生活搖控器,管理家中電器用品的使用。

一九九五年,以一份「網路報告」開啟了一系列網路產業的相關研究,為投資大眾勾勒達康(com)產業榮景的摩根士丹利權威網路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 Meeker),當年精準描繪出網路的革命性角色。在今年的Web 2.0高峰會中,米克則是再度宣示行動網路將帶動的大浪潮:行動網路將接續網路的發展腳步,成為下一個引領產業翻倍成長的關鍵。

驅動推力二: 行動裝置設計力提升

「行動網路現在與未來都將會比眾人想得更具規模,」米克分析,從大主機電腦(mainframe computing)、迷你電腦(mini computing)、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ing)直到桌面網路(desktop internet computing),每階段的電腦運算時代都較前一個成長十倍。相較於已擁有十億用戶/台的桌面網路,米克認為由行動上網領銜主演的新運算世代,將把數字直接推升到至少百億台的規模。 「三到五年之內,行動上網一定超越固定(fixed)網路,」台灣大哥大營運長賴弦五預測。根據統計,全球已有四十三億人口使用手機,而近日出爐的分析報告也紛紛指出,在不久之後的二○一三年,甚至是一二年,行動上網用戶數就會超越電腦上網用戶,而且在包括印度、中國等新興市場,行動上網更會是主要的上網途徑。

「全世界只有低於二五%的人擁有網路服務,現在都能夠藉由手機接觸到網路,」瀏覽器公司Opera執行長譚詠文(Jon S.von Tetzchner)如此觀察。市調公司Mobilesquared分析師主管藍恩(Mick Lane)更進一步強調:「兩年之內,行動裝置將成為品牌及企業,與消費者溝通的主要管道。」

依照顧能行動裝置與客服團隊研究總監沈哲怡的分析,由iPhone所帶起的智慧型手機,在互動介面、瀏覽器使用介面的改造,以及網路、應用服務針對行動上網設計的提升,都是促使行動網路終於破繭而出的重要元素。呂俊寬則認為,在此潮流下,智慧型手機由商務往中階客群移動的現象,是市場擴大的關鍵。 此外,Google移動暨產品研發部門主管沃戴爾(Matt Waddell)也認為電信營運商在上網資費透明化的改變,亦是此波趨勢的重要推手之一。「行動寬頻網絡的成熟,是整個行動上網普及的趨動力,」賴弦五為此下了這樣的註腳。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全球3G以上的通訊技術滲透率將在二○一○年超越二○%。米克認為,一旦超越這個普及度的「甜蜜點」,所有相應的商機、應用範圍,在歐美市場都將來到發展的蓬勃階段,其後的一、兩年,這一趨勢更將在全球遍地開花。

影響力一: 開啟產業正向循環

「行動網路帶來的最大刺激是,它將帶來一個極大的市場,所有目前在網路上適用的商業模式,都可以找到相對應於行動網路端的機會,」譚詠文說。當越來越多的裝置支援上網,越來越多的服務可透過雲端運算,以各種上網終端來取得,這個趨勢也會將所有消費者、企業捲進浪潮裡,如同當年.com的熱潮。在呂俊寬看來,這一切源頭仍是iPhone,不過這並不完全是一家公司的功勞,而是因為它開啟了一場正向的產業循環。

這樣正向循環的意義到底有多大?我們從手機產業今年紛紛掛牌上路的線上軟體市集,就可以看出端倪。包括諾基亞(Nokia)、RIM(Research in Motion)黑莓機等手機硬體廠商,微軟、Google Android等作業系統業者及電信商,大家都要在這個新的應用軟體領域裡分一杯羹。

但這只不過是產業往行動網路世界移動的第一步。配合雲端運算,將來所有零散在各處的資訊,都可以有系統地被儲存及接取。而社群網站如Facebook熱潮的推波助瀾,也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需求更強。

未來手機、筆電、電視,甚至是汽車、家電,幾乎所有想得到需要用電的東西,都將成為連網環境的一個節點,產生新的互動連結關係。

影響力二: 新的互動世界誕生

舉例來說,當你開車出門時,擋風玻璃可以直接變成導航系統,隨時提醒路況、車況及旅遊資訊;後座的家人也可以透過顯示器,與遠方的同學連線對打遊戲或聊天。醫療及教育現場,也都將出現各種有趣貼心的服務。例如出差的老公,透過超音波與行動裝置的連線,能即時感受孩子的胎動;老師也能以更有趣、豐富的多媒體形式,生動地完成授課任務。

「整個社會提供食衣住行各層面服務的廠商都會被帶動,」微軟行動通訊事業部營運暨行銷事業群協理郭念慈說。一旦內容與服務擁有更多的選擇性,自然也就會刺激使用者更頻繁、強大的行動上網需求。

硬體手機廠商開始做軟體,電信業者跨足內容產業,設備廠商則由製造邏輯轉向服務思維。原來涇渭分明的產業分工角色,開始出現大轉變。

呂俊寬就認為,隨著手機硬體差異性越來越小,個人化需求讓應用軟體日漸抬頭,硬體廠商的空間自然也會被擠壓。反倒是電信營運商因為手中掌握了全面的消費者訊息與帳務架構,只要能夠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重新包裝服務與商業模式,在新的體系下,仍將具有產業的重要影響力。

「行動產業是一個service的概念,舉例來說,一支電話號碼全球都可打,就是服務的概念,」賴弦五說。電信商得持續向服務靠攏,也是在環境壓力下的必然選擇。通訊設備商諾基亞西門子(Nokia Siemens)也指出,去年全球行動上網的資料傳輸量平均提高四.七倍。龐大的系統投資也讓電信商必須思考其他的服務獲利可能。

影響力三: 提供消費者高度相關資訊

除了系統擴建的投資壓力,行動網路也並不必然是條康莊大道。譚詠文就點出行動廣告、付費金流與適地性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將是其普及化的重要里程碑。

「這三個都是行動網路十分重要的元素,將促使行動網路完整商機的出現,」譚詠文表示,當讓消費者可在行動網路的環境中付費購買服務,利用位置來鎖定消費者,並提供高度相關資訊,甚至投放具吸引力的廣告時,行動網路才有成熟的可能。其中光是手機廣告花費,根據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的預測,從現在的三十八億美元,將直接在二○一三年挑戰九十二億美元規模。

正如同米克所說,這是一場世代性的關鍵戰役。在八○年代的個人電腦戰役裡,微軟、思科、英特爾等成了贏家;在九○年代的桌面網路競爭裡,創造了Google、雅虎的全盛世代。現在,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前哨,從過往的經驗看,老公司仍會在舞台上發光,但不見得會是那個最耀眼的主角。誰會是新時代的明星?抓住浪潮,你就是答案!

未來10年網路贏家關鍵報告 - 數位時代 - 商業企管 - udn聯合書報攤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大講堂/網路業該抓住四大主流 Google台灣總經理 簡立峰

 ‧財訊 2009/12/04

行動網路、網路地圖、社群網站、雲端運算為今年的網路發展主流,雲端運算也許將是台灣硬體廠的大機會,可幫助硬體大廠轉型為服務廠商,擺脫代工低毛利宿命,這個概念對於行動產品尤其適合。

錯失網路商機,傳統商家營運挑戰大

     去年以來全球都面臨不景氣衝擊,企業經營的挑戰比往年更大,相較之下,網路廣告業雖較不受影響,但成長也趨緩,而台灣Google去年全年廣告收入成長達五九%,高於台灣整體網路廣告市場平均值,台灣網站到達率也從兩年多前來台設點時的五二%,成長到現在的八○%,很多人都好奇我們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Google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我們不是入口網站、不做媒體內容,不在首頁放太多資訊,因為管理內容完完全全是另一種業務,也從來不在自家首頁做廣告,因為我們從來不希望使用者黏在Google網站上,而是希望讓他們快速到達想要去的網站。

去年帶動成長的大功臣,是我們的跨國網路廣告。很多人一想起Google,就想起網路關鍵字廣告,但他們大多不知道,Google廣告可以很輕易的跨國刊登,這對以外銷為導向的台灣廠商很有吸引力。Google的廣告業務分為三種,分別是對大型客戶的直接銷售、網路的線上銷售、對中小型企業的代理商銷售,皆是不分國界,同時還提供Google分析工具如Google Trend等,讓廣告主可以了解宣傳效果。例如華碩、HTC、Mio都是我們的直接銷售客戶,透過我們全球各地的合作網站刊登廣告,經營國際品牌知名度。中小企業也有不少精采的例子,有個客戶生產水餃製造機,雖然台灣本地市場有限,靠著海外網路廣告成功打開在新興市場銷售管道,賣得相當好。目前我們也已經有三家長期合作的代理商,今年業務推廣布建的重點將在中南部地區。

我們在台灣推廣網路廣告時特別觀察到,相較於歐美的網路發展成熟,中文輸入問題的確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台灣網路發展,台灣小型企業有時連網站都沒有。可以明顯觀察到,下一代年輕人的購買行為大部分是在網路上完成,傳統商家若不把握這個轉變的話,一年將平均流失五%營業額,頗值得憂心。今年網路產業的發展重點,Google美國母公司定調為行動網路、網路地圖、社群網站,以及雲端運算等四大項,或許可做為台灣網路業者的參考。

我們很看好行動搜尋、行動地圖等市場,舉例而言,目前Google在日本已經推出行動關鍵字廣告,使用者點選閱讀後廣告主才需付錢,所以很受到歡迎,願意付的金額也比一般網路廣告高,可見這個市場非常有潛力。而地圖往往在移動中最被需要,這點從我們的行動地圖大受歡迎可見一斑,這時就要想想如何提供更進一步的服務,從目前科技發展趨勢看來,電池研發速度明顯晚於其他硬體,所以Google的策略是減少使用高耗電量服務,例如我們現在少推GPS衛星定位、多用低耗能的基地台定位。最近我們也推出經緯度定位服務,只要徵詢對方同意,可同時顯示兩個人在地圖上的所在位置,我兒子上個月開始自己上下學,只要他同意,我就能透過手機知道他在哪裡。

台灣消費者以3G手機瀏覽網頁的使用率相當低,Google一直希望促進行動網路的使用,把使用習慣帶進來,地圖的下一步就是街景應用,由於街景需要較大的網路頻寬,正適合用來製造誘因,讓消費者轉而採用可高速上網的3G、WiMax,幫助新科技擴展普及率。目前Google在亞洲區已於日本、澳洲、紐西蘭推出街景服務,台北也由澳洲團隊支援街景車,去年開始拍攝,預計今年上線。以後房地產商可以用網站上提供的街景圖,直接讓客戶欣賞房子;教師做地理教學時,也可以上網秀出當地的特殊地貌對學生做說明;連鎖商店也可提供主題地圖,這些Google都不會收費,不論美食展、封街辦活動都很適合。

社群網路正夯,雲端運算成主流

社群網路在2009年將愈來愈夯,要如何組織、搜尋這類資訊也是商機,Google為此提出一個新運算法,網站更新得愈快,我們的搜尋器掃描得也愈勤。

我們目前也推廣一種給社群網站使用的開放協定,讓社群可以交換資料,目前美國的Facebook、MySpace都採用,國內的推推王已採用了。不過台灣有些部落客不願意讓搜尋器掃描,部落格因此少了流量,很是可惜。

社群網路發展在台灣還有個很特殊的問題,若將台灣人生產出來的網頁除以人數,台灣網路資訊量在世界許多高網路使用率國家中,是明顯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網友選擇在封閉架構的BBS站發表文章,雖然架構可以改,但由於一開始BBS與網友的公約就是不對外開放,若要提供非特定大眾查詢,需要得到過去所有寫過文章的網友同意才行。BBS是台灣網路重要的資產,如何將舊一代BBS轉型,是個很大的問題。

雲端運算肯定是今年的發展主流,其實大家很常用的Google Email,就是放在散布於世界各地電腦伺服器的「雲」裡面,將原本在電腦主機上的運算搬到網路來解決,這是一個軟體產業新趨勢,與過去在單機上開發軟體迥然不同。Google應用雲端運算觀念的一個例子,是推出企業應用程式引擎,企業可以將開發程式存在Google網路空間,讓使用者來這個空間使用,域名則使用該企業的網域名稱,只要每天的網頁點閱量在五百萬以下,就完全不收費。在美國以外,台灣是最早引進雲端運算的,台灣每年畢業的資訊科系學生相當多,有強大的軟體研發能力,但由於就業機會限制等因素,軟體產出相對遜色,年輕人來此平台不需要懂得管理,只要好好開發應用程式,就有機會創業成功。

一年前我就認為,雲端運算也許將是台灣硬體廠的大機會,這對台灣太重要了,可幫助硬體大廠轉型為服務廠商,擺脫代工低毛利宿命。這個概念對於行動產品尤其適合,舉例來說,手機廠在賣出硬體的同時,附贈獨家軟體,提供例如網路交友、定位等服務,讓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連上網路,背後可使用Google或其他資料中心(data center)提供的企業應用程式引擎,直接跳過採購大型伺服器、建置自己資料處理中心的繁複過程,創造自己的加值服務。

企業大講堂/網路業該抓住四大主流 Google台灣總經理 簡立峰 - 財訊雙週刊 - 財經股市 - udn聯合書報攤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在活化的神經元是如何引起主觀的感覺、想法和情緒呢?身體和心智這兩個不同的範疇是如何調和?了解「意識的科學基礎」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需求,並且也吸引了各個領域的人員開始進行研究及闡釋。傑拉德.愛德蒙博士終生採科學方法來鑽研腦部運作功能,以一身所學為所有沉迷身心難題之士構思解答。直接、淺顯的語言貫穿全書,解答了你我都會思考的問題──「心智與身體」的奧祕。

作者的敘述方式精確而淺顯,解釋了現在腦科學研究的發現、複雜的大腦如何產生意識。傑拉德.愛德蒙探討了意識與因果、演化、自我發展、學習、記憶,以及和人類感覺起源的關係。利用現今卓越科技的優勢,包括了生物化學、免疫學、醫學顯影、神經科學,和生物演化學的觀點,他將意識做了廣泛的分析,甚至將推論擴展得更遠:超越了科學和醫學的世界,進一步探索人類的本質。

    ■ 內文簡介

第二章 意識:記憶的現在

    我們全都知道意識是什麼:那就是你陷入無夢熟睡之時所喪失的東西,也就是你醒過來時重獲的東西。不過這番油嘴滑舌的陳述,卻不能為我們紮穩立場,好讓我們採科學態度來檢視意識。為達此目的,我們就必須更詳細探討意識的幾個醒目特性,這也正是詹姆斯在他的《心理學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書中探究的課題。在動手之前,讓我們先指出,意識完全仰賴大腦,了解這點正有利於闡明這項課題。希臘人等民族都相信意識存於心臟,這項信念存留下來並構成我們的眾多隱喻。如今,大量實徵證據支持另一種觀點,意識突現(emerge)自腦部的組織和運作。當腦部功能受了阻滯,像是處於深度麻醉狀態、腦部受了某些創傷或中風之後,還有處於睡眠的某些階段便不會出現意識。身體和腦部的功能在死後都無法重現,而死後經驗更是全然不可能的體驗。即便就生前階段而言,也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靈魂出竅或意識離體現象:意識是涉身的(embodied)。於是問題便為:身體和腦部具有哪些得以引發意識的充分必要特徵?就此問題,我們的最佳解法是:具體指出意識經驗的特性,是如何從腦部的特性突現。

    我們在本章動手闡述意識的特性之前,首先必須處理「涉身性」(embodiment)引致的另一種後果。這牽涉到每個人的意識經驗的私有本質(或就是個人本質)。底下是詹姆斯就此課題所述內容:

    在這個房間──就說這間講堂吧──裡面有許許多多思想,有你們的也有我的,有些彼此一貫,有些則否。這些思想稱不上各為己謀又相互獨立,同樣也稱不上全然緊密結合。它們不分不合:其中沒有哪一個是分割的,每個都分屬其他若干思想,卻又不屬其他任何思想。我的思想隸屬我的其他思想,你們的思想則依從你們的其他思想。至於室內是否有個不從屬任何人的純粹思想,這我們就沒有辦法斷定,因為我們沒有那種經驗。我們天生只處理一類意識狀態,全都存於個人的意識、心智、自我,存於具體確切的「我」和「你們」當中。

    這裡沒有難解的謎團。既然意識是產生自每個人的腦部和身體機能,那個人獨一無二又歷有年所的意識經驗,便不可能有直接的或集體的共通情況。然而這並不代表經驗的醒目特徵不可能憑藉觀察、實驗和記述來予以分離。

    根據這項觀點,我們得以就意識提出哪項最重要的陳述呢?那就是,意識是個歷程,不是件事物。詹姆斯在他的文章〈意識是否存在?〉(Does Consciousness Exist?)中便明確指出這點。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因忽略這點所導致的範疇誤用(category error)情況。舉例來說,有些論述明白把意識歸因於神經細胞(或「意識神經元」)或大腦皮質的特定分層。稍後我們便會提到,證據顯示意識歷程是種動態成果,由腦部眾多分區的多群神經元之分散活動引致。或有某個腦區是產生意識不可或缺的要件,然而這並不表示單有該區便已充分。再者,某特定神經元或許在一時之間得以促成意識活動,過後卻再不能作出貢獻。

    既然作為一種歷程,意識便有其他幾項也可稱為詹姆斯式性質(Jamesian properties)的重要層面。詹姆斯指出,意識只發生在個人身上(也就是說屬於私人的或是主觀的),而且即便變動不絕,看來卻依然是連續不斷的,意識還具有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這個詞彙指稱一項事實:就一般而言,意識是與事物有關的),而且並不窮盡所指涉事物或事件的所有層面。這最後一項特性,和注意力重要課題有種連帶關係。注意力(特別是集中注意力﹝focal attention﹞)能調節意識狀態,並發揮若干引導作用,卻不能和意識畫上等號。稍後幾章我還會回頭討論這個課題。

    意識有一項突出的特性,那就是統一的或整合的,至少就健康人而言是如此。當我振筆著述本文,同時也考量自己的意識狀態,結果發現它看來是渾然一體。當我凝神注意書寫動作,同時我也見到一道陽光,聽到街上傳來的一陣隱約的噪音,察覺自己雙腿貼靠椅緣的部位略感不適,甚至還有種詹姆斯所稱的「意識緣」(fringe),也就是和幾乎無從感知的物件、事件有關的意識。就一般而言,把這種整合的情景凝聚到單獨一件事物並非全無可能,好比我可以專注於我的鉛筆。然而,這種統一的情景總要改變、分化,依外界刺激或內在思想之影響而改動成另一幅情景。這類分化情景似乎是為數無窮,然而,每幅卻都是統一的。這種情景不只是比天空更遼闊,還能涵括眾多不同元素,像是感覺、知覺、意象、記憶、思想、情緒、痠痛、疼痛和迷離感等等。由內部視之,意識似乎是變動不絕,然而就任一片刻卻都是渾然一體,也就是我所稱的「記憶的現在」(the remembered present),這反映出一項事實,我過去的整個經驗,完全投入構成我對這單一片刻的整合感知。

    這種整合卻又分化的狀態,看在外人眼中便完全不同了,這些外人都各自擁有這樣的狀態。若有外界觀察者進行檢測,看我能不能有意識地同時完成超過兩件事情,這時他就會發現,我的表現變差了。內在意識狀態展現出品類繁多的不同型式,而意識能力卻有這種明顯局限,相形之下便很值得分析。稍後我們討論到意識和無意識(nonconscious)活動的差別之時,還會細究其起因。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提到一種特性,而且是凡有意識的人,肯定全都具備的顯明特徵。我們都意識到自己是有意識的(的確,我就是受了這等意識的驅使,才著手撰寫本書)。至於其他動物是否也具備這項能力,則我們手中的證據就乏善可陳,只有高等靈長類展現這等跡象。面對這項事實,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區辨初階意識和高階意識之別。初階意識是在心理上能察覺世間事物,而且具有心像(mental image)的狀態。這不只人類才擁有,有些動物即便欠缺語意或語言能力,只要牠的腦組織與我們的類似,仍能擁有初階意識。初階意識可以獨自展現、無須符合社會定義,且伴隨出現具備過去或未來概念的自我感受。這種意識主要存於記憶的現在。相對而言,高階意識還涉及一項能力,必須能意識到自己是有意識的,這樣一來,思考主體便得以體察自己的行動和情感。這種意識會伴隨出現一種能力,就是能在清醒狀態下明確重現過去片段,並得以構成未來的意向。就最低水準而言,這仍需要語意能力,也就是賦予符號象徵涵義的能力。發展最健全的高階意識,還必須具備語言能力,也就是能熟練運用完整的符號體系,並需掌握一套文法。我們假設高等靈長類具有極低等級類型,而發展最健全的型式便只屬人類獨有。就這兩種情況,處理標記訊息(token)或符號的內在能力都屬必要。無論如何,擁有高階意識的動物也必得具備初階意識。

    意識有不同層次。舉例來說,在快速眼動(REM)睡眠期做的夢,都屬有意識的狀態。和清醒狀態下的個體相比,做夢的人往往不辨虛實,通常不能意識到自己是有意識的,沒有和感官輸入連結,也沒有運動輸出能力。在熟睡或慢波睡眠階段,有可能出現短暫的夢境般片段,不過就較長時段來講,便找不到意識的跡象。創傷或催眠能引致意識喪失,由這種無意識狀態甦醒過來之時,或許會出現迷惘和定向障礙(disorientation)。當然了,意識機能也可能因病受損,好比精神分裂症,這時便可能出現幻覺、妄想和定向障礙。

    個體在正常意識狀態下會體驗感質。「感質」一詞指稱對某種特性之特殊體驗,好比「綠」,或者「暖」與「痛」感。許多人認為一定得獲得這方面的學理論述,這樣一來我們便能直接領會體驗感質。不過,既然只有具備個別身體和腦部的生物才能夠體驗感質,這種論述便不可能成立。感質是高階的區辨力且以此構成意識。我們必須明白,各種感質的差別,根本上是肇因於神經系統各部分的活動互異所致。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感質的體驗,始終屬於統一、整合的意識情景的經驗環節。的確,所有意識事件全都包含一批繁複的感質。就一般而言,要想單獨體驗個別感質(好比「紅」)是完全辦不到的。

    稍後我還會針對「感質反映出有意識個體的高階區辨能力」這項說法詳加討論。這種能力是如何反映出伴隨意識經驗出現的神經狀態之效能?設想一隻具有初階意識的叢林動物。牠聽到一聲低吼,霎時風向驟變,天光開始陰沉。牠迅速奔離,逃往安全地點。這時,監測這些事件的物理學家,或許還看不出其中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不過,對那隻具有初階意識的動物來講,光憑這批同步發生事件,或許便附帶引出先前一次經驗,而當時出現了一隻老虎。這隻動物擁有意識,於是牠得以把現在的情景和意識經驗過往歷史整合起來,而且不論這時是否出現老虎,這種整合作用都具有生存價值。不具有初階意識的動物,或許同樣具備有意識動物的眾多獨特反應,因此連牠們也得以存活下來。不過,牠們的生存機率平均較低,因為牠們在相同環境的區辨能力較差,也不如有意識的動物那般,能夠根據先例和眼前事件來計畫。

    隨後幾章,我打算解釋意識情景和感質是如何憑藉腦動力學和經驗突現的。不過,我們首先必須了解,當我們採科學方法來解釋意識特性時,科學方法可以勝任哪些部分,而何時力有未逮。這個課題牽涉到所謂的「解釋空缺」(explanatory gap),這種「空缺」的起因在於,有形的腦部構造和充斥感質的經驗性質之間,出現明顯落差所致。不論神經元放電是多麼複雜,這種作用怎麼能激發感覺、人格特徵、思想和情緒?某些觀察者認為,這兩個領域判若天壤,完全無法協調融通。意識之科學描述有個關鍵使命,那就是針對雙方領域的關係,說明其前因後果,這樣一來,一方的特性便得以藉由另一方的事件來推斷。

    這樣的說明並不能解釋(也沒有必要解釋)該如何複製,或產生出特定的感質或經驗狀態。科學不做這種事,的確,設想一位天縱英明的科學家,憑藉他對流體動力學和氣象學的知識,構思出一項強大的理論來解釋颶風這等複雜的自然界事件。這項理論採用一套精密的電腦模型來執行運算以理解颶風的形成方式。此外,藉助這套電腦模型,那位科學家連某次颶風是否成形、會具備哪些特性,也大半都能預測。那麼,溫帶無颶風區某位人士聽聞、理解這項理論之後,是否便該預期自己就要體驗一場颶風,或甚至真的要被打濕?這項理論讓我們明白颶風如何生成,或了解颶風如何因某些情況衍推生成,然而理論卻不能創造出颶風經驗。相同道理,以腦為本的意識理論,應該提出一項因果說明來闡述其特性,不過,闡述完成之後,我們便不該預期理論得「藉由描述」來產生感質。

    為了發展出適切的意識理論,我們必須充分領會,腦部是如何作用來理解諸般現象,好比構成意識的知覺和記憶。還有,若能貫串這類現象的前因後果,接著我們就期盼能以實驗方法,來試驗現象和意識的假設關係。這就表示我們必須找出和意識相關的神經基礎。這些課題稍後再來處理,且讓我們先轉移焦點來討論腦部。

    ■ 作者簡介

傑拉德.愛德蒙(Gerald M. Edelman)

    傑拉德.愛德蒙因為發現了抗體的結構,於197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目前是神經科學中心的主任,並擔任神經科學研究基金會的主席;同時也是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神經生理學系的主任及教授。後期的研究集中於形態發生,例如組織和器官構成的差異。他試著建構腦功能和神經發展的一般性理論,並在他的書中主張神經進化論的觀點(The Theory of Neuronal Group Selection)。著有多本科學著作,其中《先有心靈?還是先有物質?》(Bright Air, Brilliant Fire: On the Matter of the Mind)由牛頓出版社出版(2000.3)。

    ■ 譯者簡介

蔡承志

    國內知名科普書譯者,獲獎無數。譯作有:《美夢是這樣完成的》、《讓大腦變年輕》、《數字的異想世界》、《我們都是機器人/人機合一的大時代》、《鳥類的祕密生活》、《恐龍與史前生物百科全書》、《是誰在操縱我們?》、《你要不要被複製?》、《始祖鳥、羽毛與鳥類進化之謎》、《狗狗知道你要回家?》、《當科技變成災難》、《螞蟻.螞蟻》、《約翰.惠勒自傳》、《領導基因》、《23對染色體》等。其他作品有:《劍橋百科全書》(編輯協力)、《阿毛的恐龍世界光碟》(審訂)、《恐龍大百科光碟》(審訂)。

    ■ 書籍資料

書 名:大腦比天空更遼闊:揭開大腦產生意識的謎底
作者:傑拉德.愛德蒙(Gerald M. Edelman)
譯者:蔡承志
出版社:商周出版/城邦文化出版
語言:繁體中文
條碼-ISBN:978-986-6369-57-5

趨勢閱讀|科技新聞|中時電子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寨文化對手機產業的衝擊

Sogi! 手機王 2009/09/03

近幾年,山寨文化下的產品漸漸的充斥在台灣市面上,凡舉手機、汽車、電腦零件、家電、日常用品 …等等,甚至是商標、品牌、用品也都難逃其手,我們幾乎都可以看到外觀”類似” 或 ”微似” 的產品,到底什麼是山寨文化呢?

記者︰小鹿斑比

前言:

本文章相關圖片 本文章相關圖片
近幾年,山寨文化下的產品漸漸的充斥在台灣市面上,凡舉手機、汽車、電腦零件、家電、日常用品等等,甚至是商標、品牌、用品也都難逃其手,我們幾乎都可以看到外觀”類似” 或 ”微似” 的產品,到底什麼是山寨文化呢?我們又要如何對面這股新勢力的崛起呢?今天斑比就以山寨文化對手機產業與的衝擊來跟大家做個討論。
知已知彼,百戰百勝:
首先,我們要對抗山寨文化排山倒海而來的攻勢,就要先了解它的背景:「山寨」一詞源於廣東話。是一種由民間的資訊產業發起的產業現象。其主要表現為仿冒性、快速化、平民化。這類企業先期都是透過仿冒市面上的熱門產品來打造知名度,之後公司有足夠資金時,便會開始模仿各種領域的知名品牌。又因為中國的立法及執行效率不彰,使得山寨文化可以遊走在合法與違法的模糊地帶。
山寨手機推手-聯發科:

在2008年這個山寨手機大放異彩的年代,中國十支國產的手機,有70%的可能在打開外殼後,看到印著MTK字樣的晶片。這家於一九九七年創立、來自台灣的晶片設計公司-聯發科,打破了長期以來由美國德州儀器(TI)、高通(Qualcomm)、德國英飛凌(Infineon)這些歐美公司主導的通訊晶片市場。因為聯發科提供了”穩定又廉價”的手機解決方案,例如將「攝影機」、MP3/MP4硬體解碼、「手機電視」、觸控螢幕等電路全部整合於單一晶片之中,不僅大大的降低手機的製造成本,又因為聯發科有能力提供源源不斷的On-Site 技術支援,使得製造及研發手機的資金門槓大幅降低,廠商只要設計好手機外型,再配上聯發科提供的電路就可以輕易的打造出一支手機。造就了非常多內地廠商湧入、爭相搶食中國大陸每年幾千億人民幣的通訊市場。

▲圖上這顆單晶片,整合了”射頻”與”GPS導航”等電路,提供廠商更低價的選擇。
在中國已有人戲稱,手機生產製造或許成為所有高新技術產業中門檻最低的行業。因為一間企業只要有幾百萬人民幣資金可以活用,理論上只要三個人就可以正常生產和營業:一人負責採購聯發科方案,一人找代工工廠,一人負責銷售和回款。
本文章相關圖片
▲在未開機的畫面下,你分辨得出來這是一台山寨 iPhone 嗎?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