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瞭望/經濟後危機時代 兩大挑戰
![]()
【經濟日報╱香港特派員李春】
2009.12.28 04:06 am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般沒有假期,2009年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溫家寶以接受專訪、雙網線上直播方式,來講過去一年是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來年的經濟工作,顯示的是,希望大家樂觀起來的溫家寶,對來年中國經濟沒有外界那麼樂觀。
溫家寶歲尾出來講經濟,當可理解為一個配合性動作,近日中共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都分別召開了常委會,宣布來年3月人大、政協會作準備。兩會主要內容,還是溫家寶要提交政府工作報告,所以提早出來預熱,是可理解。但從慣例來看,溫家寶這個時侯出來談經濟問題,比較正式,也比較少見,就算講成就居多,多少有點突兀。
為何突兀?還是各方對中國經濟今年已判高分,來年十分看好,用不著講成就。今年中國經濟的核心動作,是「保八」之舉,而今年中國經濟不僅保住八,還實現了「6789」的預定走勢,也就是第一季經濟增長是最低的6.1%,到第二季是7.9%,第三季「破8」達到8.9%,每季上一個百分點的台階,上到第四季跳一格,預定增長達到或者是超過10% 。全年平均下來是8.5%,以全球論,中國經濟又來一次一枝獨秀了。
而對來年,中國經濟又如何展望呢?本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的宏觀經濟預測指標,仍然是經濟增長8%,與今年的指標持平。但北京中央部門說的是「坐8望9」,也就是8不用保,9有望到達。但北京經濟界樂觀者更多,有人說中國經濟將再上雙位數增長之路,有人說中國經濟會重拾高增長升軌。
中共領導層方面似乎不全是樂觀派,這表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討論中。有參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籌備到召開全過程的智囊說,今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討論最激烈的,也是達成最大的共識就是有關後危機時代的表述。也就是說,承認現在已步入後危機時代,經濟走勢將受影響,經濟部署要圍繞其而行。
何為「後危機時代」今次還有另一個特別的時間背景,一個基本的說法,是歷次經濟危機都會帶來經濟的重大調整,在危機過後經濟發展進程將重啟,但世界經濟可能將經歷三到五年的調整期,這一調整期既是經濟低增長期,也是各類的矛盾高發期。
過去的一年來,中共當局實施了「一攬子計劃」,全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現在不僅「保增長」已初戰告捷,經濟成果還較預計的好。但在未來一年,既是跨入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就不會那麼順利,特別是內外經濟矛盾可能迭發。也有經濟學家出來警告,中國經濟將出現起伏,甚至經濟增長也可能出現「前高後低」之態。
中國的後危機時代,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個是經濟的新活力和內在動力的問題。雖然依靠大投資,保證了經濟高增長,但中國的消費還是不足,除了汽車和房子,沒有其他消費領域談得上火紅。而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發展仍欠缺動力。近期從多部委的工作會議看去,已在布局想擴大消費,推動中小企業發展。
經濟後危機時代另一問題,是通膨預期和通膨壓力。中共領導層表態重視通膨預期,倒底有沒有通膨壓力,現在仍在爭論,傳說溫家寶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曾對持通膨觀點的學派和官方部門進行批評,其後力主貨幣政策要防通膨的周小川也要改口。
周小川在12月22日的新說法,是中國的貨幣政策目標不應只盯通膨率。但通膨成壓力,是因一年來經濟增長是靠高額銀行信貸來拉動的,末來一年投資仍是拉動經濟的主力,通膨的壓力擺在那裡,一定會顯現,只是不準說,不能說,怕的是越說預期越高。
後危機時代,是講給經濟學界聽的,是講給官方部門看的。在這一層意義上,回頭去看溫家寶在紫光閣的訪談,就會發現那一個多小時的話,是講給中國的百姓們聽的,除了把他這位總理做的事給大家講清楚外,另一個重要目標,還是他最重視的「樹立信心」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