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 京 時 評-在北京享言論自由的台灣人
  • 中國時報 2009-11-16
  • 【楊恒均】

     大陸電視螢幕活躍著一群來自台灣的時事評論員、節目主持人和嘉賓。從央視到鳳凰衛視海峽兩岸節目,都少不了他們帶點台灣口音的身影。他們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對台灣歷史、社會和政治制度如數家珍,無論說起台灣哪個方面,都更有說服力。

     電視台請台灣嘉賓當然是談論台灣問題和兩岸關係,而他們最吸引大陸觀眾眼球的地方就是大膽批評台灣政府,用尖酸刻薄語言對台灣政治體制進行無情的揭露和諷刺。

     一開始,當這些台灣同胞在大陸電視指名道姓批評台灣總統時,有些大陸同胞就犯迷糊了,甚至有「這位嘉賓大概是剛從台灣駕機起義歸來的吧?」這類疑問。

     大陸這些年,新聞清談節目也總算和國際接軌了,不再清一色新聞聯播或春晚式的歌功頌德,部分引進了西方和台灣等地政論節目的經驗,注重爭論和批評。這種進步光靠大陸人是力有不逮的,如要想對美國深入批評,讓人不是認為你反美,光靠中國人是沒說服力的,於是,美國一些社會批評家和左派著作、言論就成了中國人對付美國的精神食糧。而要批評台灣政府和政策,有什麼比台灣人親口說出更令人信服的?

     這種情況在陳水扁執政八年尤其明顯。一位朋友告訴我,大陸人民之所以能容忍陳水扁八年而沒爆炸,多虧了各電視台特別是央視的海峽兩岸節目,這些節目給大陸民眾消了氣,也讓大陸民眾緩了口氣:原來中國政府說得沒錯,台灣人民在陳水扁領導下,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啊!

     馬英九當選為總統後,情況發生微妙的變化,有次到北京做節目,一位來自台灣的嘉賓對我說,兩岸關係正在改善,批評馬英九要注意一些。

     我聽後大吃一驚。只要有政治學常識的不難得出結論:這些台灣嘉賓要批評誰和不批評誰,基本上和大陸新華社方向相差無幾,不同的是,無論批評還是表揚,他們都本著台灣經驗和經歷,做到連新華社都自嘆弗如的地步。

     鑒於大陸民眾雖不那麼相信北京政府的宣傳,但也沒幾個人有機會到台灣去看看,而他們在大陸電視上看到的台灣人,總是那麼幾個熟面孔,於是一個天大的悖論就出現了:如果相信台灣民主制度是好的,自由的,那麼怎麼電視上的台灣人都在大陸批評台灣呢?

     另方面,如果台灣制度不那麼好,甚至比大陸無與倫比的制度都不如,那麼,這些台灣人為啥又可在大陸肆意攻擊台灣領導人,卻不但不被禁止進入台灣或一進去就被抓,反而是在台灣都有一定身分的精英?對於普通大陸民眾,這個悖論是無解的。

     台灣是個民主政體,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憲法賦予民眾批評政府、監督政府的權利和自由,所以,這個民主制政體的各種毛病都會在這種批評和監督中逐漸更正。這樣說來,那些台灣嘉賓批評台灣政府不但沒錯,反而是民主政體最有公民意識的一批人。

     我曾多次訪問台灣,記得每晚在酒店打開電視,就能找到十幾個名嘴批評甚至攻擊政府和政治人物的節目。對照在大陸電視上出現的台灣嘉賓算是很節制的一群。我想,實行了民主政治的台灣,中國歷史上幾千年沒出現過的民眾公開批評政府和統治者的現象終於出現了。

     有了台灣憲法的保護,即便台灣嘉賓在大陸電視上帶頭高呼打倒台灣「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沒什麼問題的。當然有個前提,那就是不管你說什麼,千萬不要得罪大陸「黨和國家領導人」,畢竟你並沒有受大陸憲法的保護。

     說到這,我想藉這機會對那些在北京享受台灣憲法保護的台灣名嘴們說一兩句心裡話,你們不是天生享有言論自由權利的,在過去六十年大部分時間裡,別說到大陸批評台灣當局,即便在台灣說一兩句當政者壞話,也許就要被抓,甚至坐牢。

     回顧一九四九年以來的台灣,從《自由中國》到黨外政治活動,到美麗島,到民進黨,到開放報禁黨禁,一路走來,從胡適、殷海光到雷震等,台灣言論自由也是無數人付出代價、犧牲換來的。

     (作者為大陸著名網路評論家)

北 京 時 評-在北京享言論自由的台灣人|名家專欄|科技新聞|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ye 的頭像
    Chi.ye

    WebEX 雲端視訊會議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