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鄭必堅:新兩岸關係加速形成
  • 2009-11-14
  • 中國時報
  • 【王銘義、亓樂義/台北報導】

▲前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范揚光攝)

 ▲前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范揚光攝)

     中共中央黨校前常務副校長、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長鄭必堅昨天在台北強調,一種新型的兩岸關係正在加速形成;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去年底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的六點意見,既表明中共領導集體的「眼界決定境界」,也預示著兩岸關係的「思路決定出路」,開闢兩岸關係新格局的重要時刻即將到來。

     被視為中共中央近年來最重要智囊,「中國和平崛起」論述建構者的鄭必堅,應邀來台參與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舉辦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鄭必堅昨天發表《中國和平發展與兩岸關係的回顧和前瞻》主題演說時,對中共對台政策動向與未來兩岸關係演變提出前述論述。

     鄭論述反映北京的政策態度

     「兩岸一甲子」研討會雖非兩岸官方共同授權舉辦的政策議題研討會,但中共決策部門核准鄭必堅訪台,並發表主題演說,有關鄭必堅對兩岸史觀、涉台國際因素、台灣統獨生態等論述,應可充分反映北京的政策態度,這也將是今後北京對開啟政治議題商談的重要基礎。

     談到兩岸關係複雜演進時,鄭必堅說,美國在朝鮮戰爭爆發後,出兵台海干預中國的內政,是導致兩岸分隔的最重要外部原因;多年來,美國一直將台灣作為「不沉的航空母艦」,讓台灣成為西方對中國實施圍堵戰略的重要一環,直到今天,台灣還沒有真正擺脫對舊格局的依附,冷戰思維依舊影響著台海形勢。

     冷戰思維依舊影響台海形勢

     鄭必堅指出,自一八九五年以來的一一五年間,兩岸真正密切的往來不到廿五年,使台灣社會形成某種「悲情意識」或「台灣意識」,但台灣人民要求當家作主的「台灣意識」,絕不等於「台獨意識」。他並說,台灣主流民意否定台獨,期待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走向十分清楚,「台獨的沒落與衰敗也是必然」。

     對中國面臨的發展形勢,鄭必堅指出,正處在發展機遇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的中國面臨五大挑戰: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巨大規模自然災害,以及國際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和軍事的種種壓力下可能出現的危機帶來的挑戰。

     面對如此嚴峻的重重挑戰,鄭必堅強調,中國堅持謀求三個超越:超越西方大國近代以來依靠殖民主義掠奪世界資源完成工業化進程的老路;超越當年的德日等軍國主義依靠發動戰爭來重新瓜分世界的老路;超越前蘇聯霸權主義搞超級大國爭霸和爭奪勢力範圍的老路。

     AIT台北辦事處派員旁聽

     他並強調,當代中國必須也一定能夠走通一條和平崛起即和平發展道路,只有這條以「對外求和平、對內求和詣、兩岸求和解」為特徵的和平發展道路,才是通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兩岸一甲子」研討會由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張豫生、副執行長吳建國主持,台大前校長孫震、海基會創會秘書長陳長文,昨天同時應邀在開幕式就兩岸經濟合作、兩岸關係演變發展發表主題演說。據了解,美國AIT台北辦事處、陸委會企劃處昨天都曾派員旁聽。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昨晚則宴請鄭必堅等主要與會代表。

鄭必堅:新兩岸關係加速形成|兩岸新聞|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ye 的頭像
    Chi.ye

    WebEX 雲端視訊會議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