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撰文者:數位時代發表日期:2009-06-04

亂世英雄 緯創、廣達、英業達電子代工業具逆境抗體

離市場越近者越賺錢 九家連續三年獲利百億公司總點名

金融風暴衝擊全球皆難以倖免,誰是科技業的亂世英雄?誰擁有逆境抗體能夾縫求生?《數位時代雜誌》自2000年起,獨家取得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全球科技100強報導的中文授權,並採用營收、營收成長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及投資報酬率相同指標,針對上市櫃共515家電子類股進行台灣科技100強調查,發布「第10屆─2009台灣科技100強」調查報告,對科技產業進行總體檢。今年台灣科技100強 (榜單見表一)最大贏家以電子代工業為主,包括第1名的緯創、第3名的廣達與第4名的英業達,顯見面對景氣寒冬的局勢,能倖存下來的企業,比的不是成長概念,而是抗衰退概念。另有10家台灣科技廠商進入「2009全球科技100強」(榜單見表二),雖進榜數為歷年最少,但在前10強中台灣即強佔4席,比例為世界之冠,頗有強者恆強的味道。

百強焦點1‧汰弱留強,DRAM無一進榜,電子代工走強!

整體而論,2009是近3年表現最差的一次,34家公司營收衰退,88家股價低於一年之前,20家稅後淨利少於五億台幣。2008年幾家強勢的面板顯示產業,如零組件供應商(供應液晶面板的奇美電、彩晶和群創)、晶片製造商(做代工的聯電,生產DRAM的力晶、茂德、南亞科、華亞科,做晶片封裝和測試的日月光與矽品)仍跳脫不出「大好大壞」特性,今年許多家跌出榜外。

但由PC品牌延伸出的科技代工鏈下的組裝代工表現相對突出,為今年榜單最大贏家,在前五名就占 了三席,分別是緯創、廣達和英業達,皆為著名組裝代工廠,即使面對景氣寒冬,都能讓營收持續上揚,實屬不易。

將台灣科技產業放大到全球榜單來看,2009年入榜的台灣企業只有10家,較2008年的18家幾近腰斬,但就全球前10名的排行來看,英華達、廣達、緯創資通、宏碁4家進榜,較去年入榜數成長一倍。

百強焦點2‧老面孔重回助攻位置,架起台灣科技業新骨幹

2009的榜單中還可見另一趨勢,當台灣持續在筆記型電腦和多項資訊產品保持世界第一時,也替提供各相關零元件,如電池模組和機殻的廠商,創造了更大獲利空間。老面孔重回舞臺中央的意義,助攻供應鏈上的其它夥伴,例如今年排名也高居第五名的百強常勝軍宏碁,2001年與專業代工廠緯創分家後,專攻銷售及品牌價值,掀起全球小筆電風潮,是贏家中的贏家,而緯創也因代工筆電訂單加持,持續獲利可期。

當整機組裝產品價格不斷下降,晶片和電子價格越來越便宜,電池和機殻不但抗跌,而且還上漲。榜單第7名的新普(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電池生產者),和第52名的可成(全球主要鋁美合金機殻生產者),各以34%和50%的高成長率,繼續攻堅。更多類似這些規模在30到300億台幣的新興勢力,正構建起新一代臺灣科技百強的骨幹!

百強焦點3‧網路電信竄起,內需服務漸成創新新勢力!

近幾年三家電信公司中華電、台哥大和遠傳皆穩定上榜,行動上網引發電信業大洗牌,內容端競爭開打;今年有兩家網路業者智冠網路家庭進榜,加上老面孔如神腦、燦坤、聯強和全國電子等,預告內需服務業正形成一股新勢力!另外,在郭台銘及林百里皆加碼搶進的綠能產業、晶片設計、個人數位產品和網路服務等方面,在今年榜單上也都有不錯表現。

科技業與傳統行業相比,強在創新能力,以及對抗不景氣的本事;台灣科技產業在全世界的雄厚實力,也來自此種對創新設計的擅長、堅強過人的適應能力。如何拉大與對手的差異、改變在產業結構中的位置,這是在全球不景氣下的核心抗跌能力,也是科技產業週期裡面最重要的思考。

百強焦點4‧ 科技十年風雲錄,宏達電及百億企業出列!

過去十年,是台灣科技產業蓬勃的年代,也是關鍵轉型的年代;相較於2000年,台灣有231家科技廠商掛牌上市,2008年已達到515家之多,因此進入第十年的科技百強,《數位時代》也特別針對科技公司的長期表現進行評比,透過複合營收成長率、複合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及複合投資報酬率三個指標,探索科技公司的長期競爭力。

在前十名中,由宏達電拿下總合排名冠軍,在各別單項部份,複合成長率冠軍由網路遊戲的網龍拿下,複合股東權益報酬率部份則是聯發科奪冠,投資報酬率由茂迪勝出。在總合排名部份,有品牌、有綠能、有零組件、也有網路,在這樣的基礎上持續前進,相信未來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仍能繼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千億以上營業額不再等同競爭力,獲利能力才是重要的觀察指標,特別是『一年賺超過百億以上的能力』。今年全部電子類股中,共有13 家獲利超過百億,其中12家進入百強榜單(見表三),雖然低於去年的19家和前年的20家,但其中有10家公司連續3年獲利超過百億,是最穩定的『賺錢冠軍』,分別是:台積電、聯發科、台達電、鴻海、廣達、宏碁、宏達電、中華電、遠傳及華碩。

將這10家依序由產業下游往上游排列,最下一層直接面對市場的品牌業者,有宏碁、宏達電、中華電、華碩和遠傳這五家;在這之上第二層是系統組裝業者,有鴻海和廣達;第三層是零組件供應商,有台達電和聯發科;最上層是晶片製造商,僅台積電一家,今年的產業是離市場越近者越賺錢。

【附錄資料】

(表一)2009台灣科技100強前10名:

2009年科技100強榜單

(表二)2009全球/台灣科技100強雙料榮耀:

2009年科技100強榜單

(表三)2000~2008複合成長排名

2009年科技100強榜單

(表四)10家連續三年獲利百億公司名單:

連續三年獲利百億俱樂部 (億台幣/非合併營收)

2009年科技100強榜單

關於科技100強評選:

《數位時代》與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第10年進行合作,除取得該雜誌「全球科技100強」的中文內容授權外,也同樣採用「營收」、「營收成長率」、「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及「投資報酬率」四項相同指標針對台灣上市櫃的電子類股進行競爭力評比。

其中,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的100強的評比,的各別企業財務數據由擁有超過35000家公開上市公司的資料的標準普爾公司提供。選取資訊科技領域,年營業額大於5億美元的公司列入評比名單,但其中若公司股價跌幅超過50%、營業額減少5%以上,或者未來發展性受到質疑的公司,會被剔除在名單外。考量在當地市場的獨占或近乎獨占的競爭優勢,《商業週刊》也刪去幾家電信公司。剩下來的公司則依照四個指標排名,分別是:股東權益報酬率、投資報酬率、營收成長率(權重相同),以及總營收(加權)。我們加總四項指標的排名,分數最低的就是名次最高的,以產生科技100強排名。

營收部份,美國公司取最近的12個月營收,非美國公司則以能夠取最近的年度財務數據。營收成長率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營收成長率變化,以當地幣值計算。投資報酬率以過去12個月期間為主,包含2009年4月30日分發的股利。獲利部份美國公司取最近12個月獲利,非美國公司取最近一年獲利。以業內持續淨收入為主,然後才採計異常收入。

台灣科技100強以2008年12月31日前上市櫃的515家電子類股為評選樣本,第一階段刪除2008年營收低於新台幣30億元,或營運虧損或投資報酬率跌幅超過75%的電子類股公司後,共有274家公司進入評選。第二階段則依各單項表現優劣進行排名,該項排名即為該項目的得分。考慮大型企業仍有其產業影響力,故營收部分得分會再加重50%。四項得分加總後,依總分進行排行,總分越低則排名越前面,若總分相同則比較股東權益報酬率。選出前100名後,會再依同樣的四項指標再進行前100家公司的排名,得出最後的榜單結果。

特別說明的是,美國《商業周刊》與《數位時代》的百強榜單為各自獨立運作進行,世界百強部份,由於全球各地發布財報數據的時間不一,因此標準普爾部份公司資料以能取得最新近資料進行評比;而台灣部份,則是以各企業提交給證交所公告的2008年財務數據。由於各企業財務數字取得及入選資格的差異,加上此方法為相對比較,各公司在四項指標中獲得的得分有所不同,故世界及台灣榜單的名次順序並不完全一致。

關於十年複合成長總排名:

台灣複合成長總排名以2003/12/31前上市櫃、共478家科技電子類股為評選樣本,計算2000~2008年的複合表現。2000年以後上市者,則以上市日開始到2008/12/31計算。各單項指標排名即為得分,三項加總後,總分越低者,排名越前面。各別公司資料由台灣經濟新報社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ye 的頭像
    Chi.ye

    WebEX 雲端視訊會議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