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2-09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圖為「金磚四國」領導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右起逆時鐘方向)、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巴西總統魯拉與印度總理辛赫16日於俄國葉卡捷琳堡召開首次高峰會議,向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宣示「國威」。(美聯社)
自從美商高盛以「BRIC」打響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金磚四國」名號,並掀起新興市場投資熱潮後,投資銀行界就喜好以國家字頭組合新字,做為宣傳口號。以往,這些新字多屬正面表列,國際間也口耳相傳,不過最近流行的「PIGS」,直指葡萄牙、義大利、希臘與西班牙等南歐四「豬」深陷財政危機,則充滿幸災樂禍的諷味,乍看或許傳神,但只要三思就會發現,罵人是豬,其實是罵自己。因為南歐四國所面臨的雙高困境-高負債與高失業率,實際上也是許多國家在後金融風暴時代的共同問題,差別只是五十步與百步而已。
「PIGS」新字據說發自倫敦金融圈;在此同時,知名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嚴詞批評,歐元區牛驥同一皁,是個愚蠢的組合。身為歐盟成員的英國,一直是歐元區的局外人,對於歐洲單一貨幣的得失評析有其客觀性,但這並不表示該國有資格罵別人是豬。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英國為了因應金融風暴,大手筆推出振興方案,致令去年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將攀升至11.6%,在G20國家中僅次於美國的12.5%,也沒比希臘的12.7%低多少,債信機構甚已揚言要調降英國「AAA」級主權評等。
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國與日本近年財政惡化,更沒有資格罵別人是豬。日本在金融風暴之前,早已深陷赤字漩渦,風暴之後,政府舉債更重,去年預算赤字超過GDP的10%,公共債務總額逼近10兆美元,相當於GDP的兩倍。美國政府總負債也即將超過12.4兆美元的上限(約GDP的85%到90%),迫使白宮與國會近期再度通過調高國債上限至14.3兆美元。
對比馬斯垂克條約所規定的歐元入會標準:年度預算赤字不得超過GDP的3%與國債總額不得超過GDP的60%,現在的美、日、英可說是連歐元區的邊都攀不上。然而同樣是債台高築,美日英三國與南歐四國最大的不同在於,美國擁有準備貨幣國的優勢,外債比例達46%,就算不斷發行美元公債,也有中國與日本兩個大戶頂著;日本是淨債權國,外債只有10%,公債多是賣給自己人;英國則畢竟仍是與美、德、法並列「AAA」等級的四大經濟體之一,借新償舊還不致籌資無門。
換言之,美日英三國財政問題不像南歐四國是燃眉之急,卻像是飲鴆止渴的慢性自殺。日本政府長年發債搶錢,不免排擠民間成長動能,以致消費需求與企業支出不振,通縮嚴重;英國因為興衰軌跡與日本頗為類似,也令不少專家擔心將重蹈日本「失落的十年」覆轍。
美國的債務課題則更為複雜,海外投資人的熱情擁抱,是美國債多不愁的關鍵,中、日身為美國的兩大金主,當然不樂見美元弱勢,以免滿手美元資產貶值。然而,歐巴馬政府為了提振美國出口,近來又揮舞匯率政策大旗,將矛頭指向人民幣,中國馬上威脅將減持美債並進行貿易報復,等於對全球市場投下一顆比南歐危機破壞力更大的未爆彈。
至於南歐危機,再去責怪希臘自不量力或歐元區當初放水讓希臘取巧過關,都已無濟於事。時至今日,重要的是爛攤子要如何解決?去年底杜拜債務危機靠富兄弟阿布達比挹注,才化險為夷,然從德、法為首的歐元區高層嚴拒IMF救援希臘,又迄未提出一套有效的自救方案來看,南歐四國連眼前的償債關卡都過不去,更別說推動更長遠的結構性改革,以矯正財政失衡與高失業問題。
在全球經濟尚未站穩復甦腳步之際,花大錢的振興方案該不該退場,甚至以預算平衡方案取而代之?這幾乎是多數國家都面臨的兩難抉擇。主張振興方案早退早好者,多著眼於債留子孫的不公不義。主張不宜輕易言退者,則最常援引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任內整頓財政卻效果適得其反的例子,上周末七大工業國(G7)財長會議結論,也支持此一論調。
對南歐四國而言,明明現階段振興措施更不宜退場,卻有個歐元區公婆反向要求他們設法削減預算赤字,處境之難可謂「上有鍋蓋,下有鐵板」。相較之下,台灣算是有錢的小國,財政收支雖也逐年惡化,幸虧還在可控制範圍,但這也並不表示台灣就有資格罵別國是「豬」。南歐四國財政危機說明了,任何政府一旦決策失能,可控制的問題也會在數年內演變成滾雪球的災難,為政者豈能不引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