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新聞網 2010/01/25

美國網路搜尋公司谷歌「威脅」退出中國市場風波越演越烈,大陸媒體提出中國成為美國和印度兩國「網路敵人」的說法,美國媒體建議華府將中共限制網路搜尋告進世貿組織,看來一場糾葛商業、政治、戰略、文化甚至價值觀的「網路戰爭」已難避免。  

根據大陸的中通社,美國國防部長蓋茨20日訪問印度時,美國和印度兩國官員聲稱中國可能已成為兩國的「網路敵人」,美國更準備扶持印度制衡「網敵」中國。「網敵」一詞的出現,顯示「網戰」已經開打。

    美國的舊金山紀事報今天刊載律師席爾 (PeterScheer)的文章,指控中國「防火牆萬里長城」過濾谷歌等網路服務企業的搜尋結果,形同阻礙國際貿易,美國政府訴諸世貿組織不會站不住腳。理由是,中國禁止外國公司透過網際網路在中國市場競爭,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答應對境外或外國企業提供服務業方面「無限制的准入」與「平等待遇」,此處所指的服務業包括網路服務企業。席爾敦促美國政府運用谷歌與中國之間的「網路糾紛」,向中國發動「貿易」戰。

    席爾也擔任「第一修正案聯盟」組織的會長。這個非營利機構的主旨就是呼籲美國政府藉由世貿組織的國際貿易條款,制衡中國政府限制境內人民上網搜尋、連絡與溝通的自由。他認為透過世貿組織把這場「網路戰」當作「貿易戰」來打,有兩大好處:

    一、世貿組織的裁決可讓勝方和所有「受害」方對敗訴方的出口品課以高關稅;這點中國自己也服氣,因為它經濟日益強大,與外國難免會有糾紛,勝負裁定只能接受──除非它想關閉自己,不與世界貿易往來。讓中國接受貿易的「普世標準」,更能強化「資訊自由」的普世價值。

    二、對美國而言,玩「世貿牌」既可展現它對中國限制網路自由「嚴肅看待」,又可將戰線圈在國際法程序內,避開直接衝突,否則,人權、西藏、匯率、台灣、減排等「歧異」同時爆開,不把世界嚇壞才怪。歐巴馬政府不會、也不能把中美關係鬧僵。

    谷歌當初決定進入中國市場,或許真如英國衛報等西方媒體所批評,是抱著既貪婪又天真的想法──貪婪巨大的中國市場,天真以為網路科技會「質變」中共政權。如今想來果真是患了大頭症,就算把美國政府也拖下水,也難保北京政府會在這場對峙中讓步。目前為止,中國政府的發言仍是一幅財大氣粗的樣子──何況還有微軟等同樣美國公司,在等著撿谷歌一旦退出中國市場的便宜。

    的確,中國似乎有其洋洋自得的理由:你們越是認為這世界上不可能有「資本主義經濟和專制政治體制並行」的國家社會,我越要證明給你們看就是可能!

    但是,僅僅限制搜尋功能一事就引起「貿易仲裁戰」這麼大的風波,若加上美國力促中國調查駭客盜取企業資訊並公開調查結果,其中牽涉的經濟﹑資訊安全等利益更是糾葛不清,難怪今天的衛報宣稱,網路空間儼然已成新戰場。台灣是貿易大國,更是網路科技「有望」大國,看著兩大巨人「網路開打」,別有一番滋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ye 的頭像
    Chi.ye

    WebEX 雲端視訊會議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