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熱錢激盪的景氣循環
- 2009-11-23
- 工商時報
這些日子,全球景氣才露出一絲微弱的曙光,但原油、黃金、鎳、銅等價格已被國際熱錢炒翻天,景氣復甦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泡沫膨脹的速度,這已為當前全球經濟的復甦埋下不可測的風險。
人類有歷史以來,經濟投機的活動從未像今日這麼瘋狂,今天不但金、銅、鎳、油炒得火熱,連銠、鈷、鉬、釩、釕等化學元素表上的罕見原料也成為熱門的交易標的。熱錢摧枯拉朽而來,市場時而歡聲雷動的大漲,時而哀鴻遍野的狂跌,全球市場幾已成了全球賭場,經濟學家若仍用傳統的市場法則研判這樣的賭場經濟,自然是要失準的。
在投機活動盛行下,一國經濟自谷底回升後到底是走向繁榮?還是趨向泡沫?經常是眾說紛紜,最簡單的分辨方式就是兼看經濟實體面與金融面的走勢是否一致,若實體經濟走勢能與股市、期貨、房市等資本市場並駕齊驅,即無需憂心泡沫一事,但如果兩者的走勢愈拉愈遠,這便是嚴重的警訊。
我們可以用這個邏輯來檢視這一波全球的復甦到底有沒有泡沫的因子,統計顯示近月以來國際原油直逼80美元,金價狂漲逾1,140美元,銅、鋅、鉛的價格已比年初高出一倍,在股市方面,美、歐股價也已比去年底回升逾20%,除日本以外的亞洲股市較去年底也已回漲50%以上,若只看這些數字會以為全球經濟一片繁榮,四海昇平,大家過著快樂的日子,但事實不然。
全球實體經濟表現並沒有呼應金融面這般熱鬧滾滾的景象,就以最能表現一國總體經濟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觀察,美國今年第3季僅比第1季微升0.87%,而歐盟也僅回升2.26%,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火車頭如此微弱的復甦能量,與金融面狂升的走勢,不論從哪個方面看,都顯得極不相稱。
或許有人會認為金融面、原材料價格是景氣的先行指標,在金融市場、期貨市場炒熱了之後,實體經濟自然也會跟上。這樣的論述在10年前是對的,因為那時全球沒有如此多的熱錢炒作,因此原油、鎳、鋅、銅的價格走高,正是在預告需求即將升高、也是在預告新一波景氣擴張的來臨。惟如今全球投機經濟當道,各類衍生性金融商品配合各國低利政策所營造的大環境,已讓國際熱錢以前所未見的規模、前所未見的速度漫溢全球,熱錢所到之處,百物齊漲,管他是油、是金、還是房子。這樣的原物料、資產價格飆升,既非來自真實需求,又如何帶動實體經濟的擴張?
過去,全球原物料價格極為平穩,我們觀察1991年至2000年間的原油平均年漲幅僅7.1%、銅平均年漲幅為-1.8%,玉米、小麥、黃豆價格同期間波動也不大,惟自2001年以來這8年間,全球原油價格平均年漲幅達25%、其他農工原料年漲幅也都在24%以上。以近一年各類商品的最高價與2001年底比較,原油狂漲4.7倍,銅也飆漲4.9倍、連黃金也漲了3倍,這種瘋狂的漲法,非但在去年召喚了金融海嘯,估計在不久的未來也將改變景氣循環的週期及振幅,向來平穩的景氣循環勢將轉成激盪急促的循環。
去年發生這一波金融海嘯時,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全球將經歷漫漫長夜,但如今居然不到一年即觸底回升,不過回升的力道是如此微弱,而泡沫的膨脹卻如此迅猛,這些極不協調的指標所交錯成的復甦曙光,看來非但沒有想像中的樂觀,反而是隱憂重重,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