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平實看待MOU:為台灣創造更大機會
  • 2009-11-19

     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戲劇化地於本月16日傍晚完成簽署,頓時開啟了兩岸金融制度化交流的新時代。它將對台灣經濟金融體系運作,造成何種效應,各方反應殊異。然而,我們從歷來的金融開放經驗看,可以明確說,它給台灣帶來的是「風險與機會並存」的局面。但也要強調,如我政府能儘量發揮台灣優勢,力求揚長避短,並妥善處理好敏感的兩岸關係,與大陸官方保持順暢溝通,則此MOU給台灣帶來的「機會」,將遠超過其所造成的「風險」。

     事實上,該MOU的簽署,只是為兩岸金融相互開放「鋪了一個底」,表明雙方金融之公權力機關,願意相互進行資訊交流、配合對方的金融檢查、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等。但它對雙方金融營業機構,未來進駐對方領域所從事的業種與業態,並未加以表述。換言之,兩岸金融相互開放的實質業務面,現在還是模糊狀態。這方面將在未來的兩岸ECFA內容中,予以明確界定。

     對於將來大陸金融機構的入台營業,目前值得關心的問題點在於:第一,國民待遇問題。即大陸金融機構將來在台灣,其營業範圍及其資本投向,是否比照本地台資銀行。如為是,則其一進來台灣,即可辦理新台幣業務,及介入台灣一般民眾的保險、證券投資等家計理財領域,其並可自行選擇開設分行或參股本地銀行等各種投資運營形式。這將使台灣的金融生態丕變。

     第二,台灣市場秩序問題。即大陸金融機構因規模遠大於台灣同業,其未來進入台灣設營業機構,很可能給本地台資銀行帶來沉重的競爭壓力,且若競爭無度,會造成利率行市失準、客戶群起跳槽搬家等市場脫序現象。而在資本運營方面,大陸金融機構亦能輕易併購本地台資機構,造成台灣本身「金融主導權」的流失。

     第三,台灣資金外流問題。即大陸金融機構將來在台灣營業,因其背後依託大陸雄厚的經濟增長動能,加上人民幣呈現長期升值趨勢,所以很可能成為台灣資金大量外流的新渠道。換言之,台灣居民會因此而熱中將手上的新台幣資產,轉換成人民幣資產,以與大陸市場掛鉤,或分享人民幣的「升值紅利」。

     針對這些問題所隱含的風險,我政府宜在ECFA協商洽簽過程中,發揮談判技巧,據理力爭,為台灣爭取到比較有利的兩岸金融開放條件。而此一目標之達致,迫切需要金融主管當局作充分的後援。目前應立即動手做好的兩件事包括:一是通過民意調查,全面掌握台灣民眾、企業對大陸金融機構業務好惡的偏向,並據此研擬「開放底線」;二是根據相關之開放規劃,全面「翻修」現行金融管理法令體系,特別要強化市場運作規範,及機構資本組成結構規定,以免除惡性競爭及惡性併購等衝擊金融安定之情事。

     嚴格說來,我方如能作全方位的妥善因應,則大陸金融機構之入台營業,其對台灣帶來的風險將可以最小化,而其益處則可以最大化。大陸金融機構之入台,對台灣而言,誠然有風險,但也是機會。因其會打通兩岸之間的「錢脈」,使台灣進一步聯結蓬勃發展中的大陸市場,這不但有助台資廠商擴大爭取大陸商機,也將使台資金融機構獲得彼岸的經營新天地。

     而對台灣整體而言,陸資金融機構之登台,最大好處是,使台灣對外金融關係補足了一個大缺口,台灣可以從此開始,進入國際資金流通的主流圈之內。我政府應把握契機,全力優化台灣的資金市場與資本市場,此工作包括提出週延配套措施,營造人才充足、資訊暢通、法律公正、會計完善、政策一貫等要件,以吸引全球的資金供求者,來此進行各種金融交易。如此則我方構想已久的建立「亞洲那斯達克市場」、「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等政策目標,都會因兩岸金融的開放,而「從夢想變成現實」。甚至,由更大的格局來看,停擺已久的「建設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計畫,也會因「金融骨幹」的強力支撐,而得到實現的機會。

社論-平實看待MOU:為台灣創造更大機會|言論新聞|中時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