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新聞周刊 2010/04/13
通膨可能導致新興國家升息,但站在長期投資一年以上的角度來看,升息其實是短空長多。
【撰文/洪胤傑】
近來,通貨膨脹議題被提及的頻率有增加的現象,在亞洲尤然。通膨可能導致新興國家升息,但站在長期投資一年以上的角度來看,升息其實是短空長多,第二季亞股震盪難免,但反是值得投資人留心介入時機的機會。
亞洲通膨相對比較嚴重
二○○九年下半年全球食物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平均上漲約一三.八%,主要是受(一)需求面:中、印等國的龐大需求推升,(二)供給面:農業和非農業間爭奪生產要素、氣候異常、基礎建設的低度投資導致生產不效率等因素,使供給減少。傳統上,食物價格真正反映到CPI中約有六個月的時間落差,亦即二○○九年下半年起的食物價格上升,在今年第二、三季時可能會反映在新興亞洲的CPI中。
此外,天然資源先天生產不足加上後天使用效率低落,也是造成新興亞洲通膨變化較大的原因。亞洲國家平均每生產一單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所耗能源,約為成熟國家的兩倍,此外新興亞洲除馬來西亞和印尼外,皆為能源淨進口國,未來隨中國持續工業化過程,對能源的需求將有增無減,並推高商品價格。
另外,在各國創新低的利率環境下,多數亞洲國家房地產價格已回到海嘯前高點,過高的購房成本是推升新興亞洲核心通膨率的另一個元凶。
留心貨幣政策調整時機
過去亞洲升息多緊隨美國升息之後,不過由於美國仍受失業率高和產能利用率疲弱困擾,短期內不具升息條件,故今年升息循環將由亞洲率先開始。目前貨幣政策已開始調整的國家有印度(調升存貸款利率一碼)、澳洲(調升基準利率四碼)和馬來西亞(調升基準利率一碼)等。而由亞洲各國最新公布的通膨率和市場預期來看,最慢第三季以前,除台灣和印尼外,各國都將有升息動作。
現階段,亞洲央行最大難題在升息將導致匯率升值,不但不利出口且在美歐維持低利率的同時,將吸引更多熱錢進入亞洲,此舉恐炒熱資產並產生通膨加速的惡性循環。
由歷史經驗看升息影響
然而另一方面,若利率維持不變,以現階段通膨增速來看,年底前多數亞洲國家可能出現實質利率為負的情形,這樣的結果又會導致國內投機和投資加速的問題,並推升通膨水準。
歷史經驗顯示,通膨增溫的初期,受到各國政府即將調整貨幣政策的預期影響,亞洲股市本益比多會下滑。二○○四年經驗顯示,當時新興亞洲通膨由年初的三%升至第二季的四.五%,MSCI新興亞股下滑一八%,當年度亞股高點,是在二○○四年十月隨亞洲通膨再度下降時出現。
太快的通膨基本上是不利企業獲利,特別因亞洲國家在全球製造鏈中多屬於下游產品的生產者,由於本身天然資源有限,當原物料價格上升時,恐壓縮企業獲利毛利,並使本益比出現調整。
歷史經驗可看出,當整體亞洲通膨上升時,亞股中表現較好的國家為泰國、澳洲和韓國,較差的為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前者股市的主要權值產業以原物料和科技為主(議價能力較高,且進口成本較不受原物料價格影響);後者股市權值股則以金融和地產為主。
第二季亞股震盪後再攻
經歷過去一年半的衰退後,目前全球經濟復甦逐漸明朗,基本面較佳的亞洲各國也提早面臨通膨威脅,各國政府在保持匯率穩定和對抗通膨中如何取得平衡,是本季觀察亞股的重頭戲。
預期升息時間將較落後的國家則有台灣(預期第四季升半碼)、印尼(預期今年不會升息)等,主要是台灣目前通膨壓力仍偏低(二○一○年一月CPI年增率二.三五%,在新興亞洲國家中仍算低),印尼則是因其國內能源價格多受政府補貼,故目前的通膨水準較其過往歷史平均而言仍屬正常。
投資建議部分,受通膨加溫和升息預期影響,第二季亞股可能較為震盪,不過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在強勁的基本面支撐下,股市在震盪後仍有機會重啟上升格局,故我們對亞股中長線仍保持樂觀。另外,在升息預期下,對今年亞洲匯率整體看法偏樂觀,投資人可酌量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