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10-05-04  旺報
  • 大陸在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更進一步,世界銀行25日通過轉移投票權的改革方案,使大陸在世銀的投票權從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排名地位原來的第6位躍居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世銀總裁佐利克分析,這反映了大陸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成長。(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大陸在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更進一步,世界銀行25日通過轉移投票權的改革方案,使大陸在世銀的投票權從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排名地位原來的第6位躍居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世銀總裁佐利克分析,這反映了大陸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成長。(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上周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通過投票權改革方案,中國大陸投票權從2.77%增加至4.42%,提高60%,排名從第6位躍居第3位,超越德國,僅次於美國與日本。大陸在世銀地位的顯著提升,反映經濟實力及影響力的受到重視及確認,也為改革國際金融機構改革跨出了重要一步。

     世界銀行(正式名稱為「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是布列敦森林體制(Bretton Woods System)下兩大國際金融機構,亦即是二次大戰末期1944年7月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列敦森林」召開會議,就戰後國際金融體制作出的安排:世界銀行功能是以長期貸款幫助受創國振興經濟,嗣後逐漸以援助開發中國家為主;IMF功能則在建立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並適時對發生債務問題或貨幣危機國家,提供短期貸款。世銀及IMF自成立以來,都是由已開發國家掌控,最初是美國及英國主導,日本及西德經濟崛起後,地位躍居英國之前,而美國始終擁有最大的發言權及投票權。

     近年改革國際金融機構的呼聲愈來愈大,主因是新興市場如金磚四國崛起及影響力擴增,以及世銀及IMF功能無法適應變動劇烈的國際金融新情勢。2005年在大陸北京近郊舉行的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發布「關於布列敦森林機構改革的聯合聲明」,自此提升新興經濟體及開發中國家發言權及代表性訴求更加受到重視。尤其,大陸經濟實力日益提升,2007年已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3大經濟體;2009年金融海嘯肆虐期間,大陸經濟依然維持8.7%的高成長,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率超過50%,與大陸在世銀及IMF地位難以相提並論。2008年世銀安排大陸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擔任首席經濟學家;不久前IMF任命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為總裁助理,很明顯皆為提升大陸地位及發言分量。去年大陸曾提出以特別提款權(SDR)等其他形式取代美元儲備貨幣的訴求,雖因近來南歐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動搖歐元地位致無疾而終,但已顯示大陸在國際金融體系日增的影響力。

     世銀投票權改革,已開發國家讓出3.13%投票權,使開發中國家投票權從44.06%增至47.19%,反映出兩者經濟實力的消長,也是體現國際多邊主義的改革方向。但是,因為美國投票權沒有任何變動,維持在15.8%,依世銀規定,約有30種政治性的重要決議都需8成5票數通過,從而讓美國保有獨一無二的「否決權」,在世銀的領導地位仍難撼動。美國是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禍首,世銀結構重整刻意忽視此一因素,顯示改革理念仍是牽就國際政治現實。

     儘管如此,世銀跨出改革第一步仍有重要意義,接下來就是IMF股權及投票權的改革;唯有改革方向持續下去,國際金融機構才能與時俱進,發揮應有的影響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ye 的頭像
    Chi.ye

    WebEX 雲端視訊會議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