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開藍海 金融新挑戰

2009.11.17 03:24 am

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終於簽訂,對已是「艱苦行業」的台灣金融業,固然是重大的利多鼓舞,但MOU只是登陸的入場券,未來台灣金融業登陸發展,仍然有相當大的挑戰。

就銀行業而言,台灣銀行業登陸時機已晚,即便在ECFA談判中被列入「早期收割」項目,取得較一般外資更優惠的准入條件,並立即從事人民幣業務,但登陸初期據點少,能吸收的人民幣存款也有限,中國又有貸存比百分之七十五規定,短期間業務發展將有所限制。

未來台資銀行可先從台商據點開始,並與當地銀行策略聯盟,結合台灣、香港和大陸三地金融服務,提供台商融資、貿易外匯和財富管理需求,再逐步擴展據點和開發當地業務;另外的可能模式則是參股二、三線城市的大陸銀行,取得經營主導權,直接滲透及開拓市場。

證券業方面,如果不能突破持股限制、獲得業務主導權和從事A股經紀,商機將仍有限。台資證券業登陸的初期發展著力點,可擺在台商之回台上市輔導、大中華基金的募集與操作、與大陸券商共同發行境外理財商品並投資台股等;長期而言,尋求獨資設立營業性據點,並與當地券商合作,開發當地市場。此外,產業投資基金(創投)亦是可以發展的方向。

保險業目前中國對外資限制較少,以大陸目前保險密度和滲透率,未來確有商機,但需長期經營才有前景。

陸資來台方面,台灣金融市場已過度競爭,陸資金融機構來台應非考量本地市場,而是掌控或擴大台商客戶業務或學習台灣金融業的管理經驗;也可能是純以宣示為目的,而不計營運情況。

至於金融投資方面,初期投資台股資金頂多數百億元新台幣,相對於外資每年投資台股約三、四千億元,所占份額並不高,況且早有陸資以一般外資名義迂迴投資台股,因此其效應不必擴大解讀;但未來陸資的金融投資是否會轉為實體的產業投資並取得控制權,必須留意。

在房地產方面,陸資投資在商用不動產的可能性較高,購買普通住宅的機會應不大,但陸資來台投資不動產的可能期待,已經帶動住宅價格的上揚,並使得民眾購屋負擔大幅增加,可能的效應必須密切觀察。

台灣金融業在國內的「紅海市場」競爭慘烈,兩岸簽訂了金融MOU,將有機會登陸開展「藍海策略」;眾多台商的金融需求,也將可以得到服務與支持。不過隨著陸資來台可能增加,未來台灣金融市場的生態將大幅改變,股、匯市、甚至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都將面臨新的挑戰。因此開放兩岸金融往來,應以審慎樂觀的態度來應對。

MOU開藍海 金融新挑戰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