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科技趨勢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12年即将来临,EETimes美国版的编辑们列出了心目中认为会为产业带来大改变的二十大技术;考量到科技进展快速,这二十大技术并没有经过特定的评比程序,但它们在许多方面会牵涉到大量的其他技术。
科技不会存在于真空中,每种技术背后的想法在概念上──甚至有时在实体上──相互连结;透过工程师、消费者、厂商、研讨会或是各种市场趋势分析。即将走入历史的 2011年天灾人祸不断,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就是尽管整个市场成长受限,但电子与半导体仍是前进最快速的领域,以下的这些热门技术正是其中推手。

1. 微机电系统(MEMS):MEMS 实际上包含了6至7种子领域,拥有很多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产品,例如:可侦测压力、湿度的环境感测器(environmental sensor),以及矽晶麦克风,还有包括加速度计与陀螺仪的惯性感测器、喷墨印字头、微流体元件(microfluidics),包括微镜(micromirror)元件与显示器在内的微致动器(microactuator),与RF MEMS、微光电机械系统(Micro-opt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OEMS)、生物电子探针/基板….等等。


图为MEMSIC生产的固定式零件MEMS加速度计,以一个加热器升高元件中央的空气温度,当温度改变,围绕在边缘的热电耦(thermocouples)就会指示加速

2. 无线感测网路:这是感测器、微控制器、发电、无线收发器的结合,具备开创一些新应用的潜力。

图为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在2010年研发的无线感测器系统,内含以堆叠式封装的裸晶,以及顶部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3.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当成千上百万的物体都有自己的IP位置,就能为数十亿人类提供更多服务,改变大众生活。


NXP的物联网构想

4. 塑胶电子:以有机材料制作电子元件,能催生低成本、可生物分解的电路,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关技术无法达成高性能需求;RFID与NFC是有机会发挥相关技术潜力的应用。

5. 近距离通讯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市面上已经有许多支援NFC的手机产品,而2012年可望是手机成为电子钱包的起飞年。此技术的其他热门应用还包括门禁、交通票证等等。

6. 印刷电子:印刷电子与塑胶电子密切契合,特别是可带来低成本的卷轴式印刷技术或喷墨式印刷技术。而你可以想像看看,未来可能会有一种智慧型食品包装技术,可以告诉你家冰箱何时该采买食材了…

7. 能量采集:目前在宏观、微米与奈米等级领域,都有很多采集能量的方法;不过在微电子系统领域,我们现在是藉由制作超低耗电、仅需微瓦(microamps)电量就可运作的元件,来达成让那些元件「自我供电」的目标,还没研发出真正可产生采集足够能量的技术。而能源其实是不灭的,只是会转换成不同型态;无论如何,让电池耗电量尽可能缩小,拉长需替换电池或进行充电的间隔时间,总是有用的。

8. 石墨烯(graphene):石墨烯是单层原子(a monolayer of atoms)以六角形状排列的薄片,号称是最强韧、传导性最高的材料。该材料除了应用于制作导电油墨,也被考量应用于CMOS矽制程之后的新一代制程,制作高电子迁移率的元件。


图中描绘的是一个石墨烯电晶体架构,黄色部分是金电极,透明部分是二氧化矽,黑色部分是矽基板,而放大图内的蓝色部分是石墨烯的晶格空隙缺陷 (图片由美国马里兰大学提供)

9. 下一代非挥发性记忆体:有部分专家认为,垂直式NAND快闪记忆体(vertical NAND flash)会成为新一代非挥发性记忆体,但还有仍在研究阶段的MRAM、相变化记忆体(PCM),以及RRAM (Resistive RAM,或称ReRAM)等潜在竞争技术,谁会成为最后赢家还未可知。在这个领域,有时候忆阻器(memristor)也会被拿来讨论,但实际上忆阻器这个名词可适用于所有具备记忆体效应的双端可变电阻元件(two-terminal variable resistance device)。2012年势必仍有大量关于非挥发性记忆体技术的研究与争议。


IBM的相变化记忆体号称读写速度比快闪记忆体高100倍,而且读写周期可达1,000万次

10. 处理器:微处理器向来是IC技术的极致成就之一,但似乎正步向「中年危机」;它知道该由多核心(multicore)进展至众多核心(manycore),但微缩制程所需的元素就是不够。目前相关技术发展包括编程语言、环境,例如OpenCL;还有由ARM提出的、尺寸「有点大」的成对处理器方案。此外在处理器领域,过去20年英特尔(Intel)对决AMD的性能之战,已经被英特尔与ARM之间的低功耗战争取代,双方战火在2012年预期更为炙烈。

(未完待续,还有10项EETimes编辑选出的热门技术是什么?明日揭晓!)

编译:Judith Cheng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经济日报╱编译陈韵涵/综合外电】


科技专业通讯刊物「策略新闻服务」执行长安德森预测明年世界十大趋势。依他的看法,电视、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都将成为主流。 (本报系资料库)
科技专业通讯刊物「策略新闻服务」执行长安德森8日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的一场晚宴上,预测了明年科技(产品)世界十大趋势。依他的看法,电视、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都将成为主流,智能财产安全会更受重视,Siri(苹果智能型手机的声控秘书功能)则为人类与机器沟通的时代揭开序幕。
根据美国科技网站AllThingsD的报导,安德森预测的这十大趋势是:

1、电视为科技界新重心:所有装置都发现与电视整合「有利可图」。微软整合Kinect游戏平台与电视的计划已有可观成果;智能型手机和电视的整合是新领域;平板计算机与电视的整合更普及。苹果公司计划推出的苹果电视将是库克接棒后的首款成功商品。

2、手机市场产生结构性变化:诺基亚无力回天,而三星手机以销量保持新霸主的地位,微软首次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7也不是对手。此外,Google将无法再掌控Android系统,该科技已是割据的局面,未授权版本在亚洲国家更加泛滥。智能型手机将成为主流,而且便宜。

3、云端运算着眼于消费者和新创公司:基于安全、稳定和智能财产权的考量,企业宁愿远离它。虽不排除「软件即服务」成为主流的可能性,但企业家肯定不愿将有价值的智能财产放上云端。

4、安全成为关键:安全问题引起业界高层关注,他们了解须投注资金,保障公司的智能财产。

5、Siri震惊全球:苹果iPhone 4S的Siri,标记网络个人助理时代的来临。

6、语音识别时代来临:人类开始与计算机沟通,关键在于理解内容,而非语音辨识。专家得建构一个健全的资料库,以提供有用的讯息。

7、电子阅读器更普及,但平板计算机仍将是行动电子装置市场的老大:平板计算机将主导这个市场,但价格会趋近电子阅读器。

8、消费市场爆炸:内容消费市场具极大潜力,顾客已准备好花钱「订阅」信息,业者也准备迎战。

9、政府和企业视智能财产为主要资产:全球已形成一种保护智能财产的共识,企业和政府都将重新评估智能财产的价值,受政府支持的智能财产剽窃行为将被视为「侵略」。

10、亚马逊样样全包:亚马逊持续扩大图书和百货销售版图,并跨足串流影片市场。亚马逊将证明,一间公司可以战无不胜,样样全包。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1日下午消息,美国《时代》周刊周四评选出了2010年十大数码产品,苹果iPad平板电脑位居首位。  

  1、iPad

  这并不是历史上首款触控式平板电脑,但确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款。该产品上市仅一个月就售出300万台,并在一夜之间催生了一个互动杂志和报纸市场。

  价格:499美元至629美元。

iPadiPad

  2、三星Galaxy S

  对手机市场而言,2010年是Android年。据英国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估计,今年第三季度,谷歌的这款手机操作系统已经被安装到900多万部手机中。这意味着有44%的新款智能手机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而一年前的这一比例仅为5%。在Android手机中,三星Galaxy S是2010年推出的最佳产品之一。与iPhone不同,Galaxy S可以支持多家运营商,而且提供多种不同型号。这款手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屏幕:即使是在白天仍然显得亮度很高。该产品还采用了更薄、耗电量更低的液晶屏,降低了Galaxy的整体重量和厚度。

  售价:200美元至250美元,外加服务。

三星Galaxy S三星Galaxy S

  3、11英寸MacBook Air

  作为首款由大品牌推出的纯闪存笔记本,尽管11.6英寸的MacBook Air售价较高,但却物有所值。该产品启动速度很快,而且厚度很薄,重量也只有2.3磅(约合1千克)。

  售价:999美元至1199美元。

11英寸MacBook Air11英寸MacBook Air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两年,如果要进行IT圈热门词汇评选的话,不管采取何种标准,“云计算”肯定是首当其冲的。

每次看到云计算,我就立马想起1987年费翔在春晚唱的那首歌《故乡的云》。在云计算的舞台上,Google、亚马逊、IBM等西方IT巨头长袖善舞,这都是西方的云,故乡的云又在哪里呢?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有那么淡淡的几朵。中国的云计算虽然已初见端倪,然而未来呢?放目远眺,依旧充满了悲剧色彩。

密布天边的都是西方的云。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云计算在基础架构方面都会一直保持着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上月22日,工信部、发改委公布信息称,要在北京等5城市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25日,华胜天成、浪潮信息、卫士通、顺网科技、海隆软件等云计算概念股刚一开盘就出现涨停的局面。然而,中国云计算虚拟股的飙升并不能代表中国云计算应用的范围广、技术强,只能说明云计算的概念很热。

到今天为止,中国的云计算企业不具备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与条件,国内还没有出现像VMware、IBM、Oracle、微软等拥有底层云计算架构的企业,而云计算的核心还是基础架构。因为像虚拟化、自动负载平衡、随需应变等功能都是需要基础架构来实现,国外垄断就意味着中国云计算要长期依靠国外厂商。

目前,IaaS、PaaS、SaaS是被公众认可的云计算的三个服务模式。

1、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目前,只有世纪互联集团旗下的云快线公司号称要开拓新的IT基础设施业务,但究其本质,它只能实现主机托管业务的延伸,很难与亚马逊等企业相媲美。

2、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但是纵观国内市场,只有八百客一个孤独的舞者,拥有PaaS平台技术。可见,PaaS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国内大多数公司还没有此技术实力。

3、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相对于传统的软件,SaaS解决方案有明显的优势,包括较低的前期成本,便于维护,快速展开使用等。比如红麦软件的舆情监测系统。

互联网时代,地球是平的,这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联系的互联世界中,已经冲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用户的管理方式和本地诉求也不尽相同,从这点上讲,中国的云计算在SaaS领域更具优势,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纵观中国互联网,第一梯队已经出现“互联网三国演义”:腾讯Tencen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就简称为TBA吧。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上较为活跃的三大厂商是八百客、友商和伟库,他们堪称SaaS行业的TBA。八百客同百度一样只专注于纯互联网业务的产品与服务;友商的迎客宝,以客户端为基础,整合互联网信息,模式类似于腾讯;伟库做的是行业性的B2B的业务,正在秘而不宣的和阿里巴巴展开竞争。

总而言之,“故乡的云”偶尔能够看到在天边飘过,但数量还太少,云彩还不够鲜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云计算的未来是一个X(未知数),等到“故乡的云”成千上万的时候,相信就能解答出X等于多少。(刘兴亮)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发布时间:2010.10.21 08:35      来源:赛迪网     作者:天虹

 

【赛迪网讯】10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披露了2011年可能会对企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或者重要影响的10大战略技术。Gartner对战略性技术的定义是刚刚成熟的或者仍在出现的应该包含在企业长期计划或者规划中的那些技术。

Gartner副总裁和高级分析师David Cearley说,企业在未来两年里应该把这10大战略技术当作战略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这些战略技术提出关键的问题和做出深思熟虑的决策。Gartner提出的10大战略技术是:

1.云计算。不过,Gartner补充说,云计算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将日益提高。企业应该建立动态的采购团队来管理这种交易。

2.移动应用程序和媒体平板电脑。Gartner称,移动设备本身就具有计算机的能力。企业应该为移动应用程序在员工中的应用做好准备。

3.社交通讯与协作。Gartner说,机构应该允许并且控制这些技术的应用。Gartner解释说,Facebook和LinkedIn等网站可用于社交档案管理、关系建立和探索。Gartner预计到2016年,社交技术将集成到大多数企业应用程序中。

4.视频。Gartner称,应该增加对的视频的技术支持和应用。视频将成为主流应用。到2013年,工人看到的四分之一以上的内容将是视频、音频或者图像。

5.下一代分析能力。Gartner称,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脑的计算能力将帮助企业通过建模或者运行模拟支持运营决策。虽然这需要对现有的运营和商业智能基础设施做出重要的改变,但是,这种技术有潜力显著改善商业结果和其它成功率。

6.社交分析。Gartner称,分析应该扩展到社交网络并且应该测量、分析和解释一家公司与人、话题和观念之间的关系。

7.情境感知计算。利用与一个最终用户有关的信息将能够使企业改善为客户服务的方法或者做生意的方法。这个最终用户可能是一个客户、商业伙伴或者员工。情境感知计算系统可预测用户的需求,提前向用户提供最合适的和客户化的内容、产品或者服务。

8.储存级内存。Gartner称,在消费者设备中应用的闪存将扩展到企业服务器,提供节省空间、减少散热量和提高性能的好处。

9.无所不在的计算。由于RFID(射频识别标签)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将看到许多设备都将具有计算能力。

10.基于结构的计算。这种技术使用构件模块连接企业系统。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东方网  2010年09月09日11:03

 现阶段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将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国务院决定加快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会议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和扶持政策。(一)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二)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四)深化国际合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五)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制定完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

  会议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敲定百余家上市公司成“兴奋点”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月21日,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举行,我在会上做了《新一代计算趋势和核心技术》的主题演讲。IT168的记者洪钊峰总结出了我的十条“云语录”,在此和大家分享这篇报道。

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

IT168 洪钊峰

1.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

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计算量越来越大,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要动态,越来越要实时,越来越需要结构化,光有服务器,光有PC客户端已经不够了,所以一定要走向云计算,所以有了搜索,有了电子商务,有了信息的云,云计算是产业催生出来的。

2.各种各样的端都会出现。

整个IT架构在发生大的变化,从最早期的完全集中式走向分布式,现在是云+端。云计算的云非常重要,端也不会消失,端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有的端可能很薄,有的端可能相对比较厚,各种各样的端都会出现。

3.从PC走向PC+,任何有电的地方都是PC。

从以PC为中心走向以互联网为中心,并不是说PC就不存在了,只是PC的定义、范畴改变了,加大了。PC走向PC+,不仅仅是你的桌面需要计算,包括手机、汽车、电视、每个传感器,可以说任何有电的地方都是PC,都有计算,任何要计算的地方都要智能,有智能的地方都可以联网,人和人相连,物和物相连,所以有互联网,有物联网。PC不仅仅是计算,它也是通信,是控制,是娱乐。

4.云计算=(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服务

云计算其实也很简单,有三个层次,首先要提供物理的资源,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和网络。其次要提供平台,这个平台上可以开发新的应用,提供新的服务,有新的解决方案。就像PC上面有操作系统,这个平台是互联网里、云里面的操作系统。第三是软件作为一种服务,其实不仅仅是软件,也包括数据作为一种服务,信息作为一种服务,安全作为一种服务。我有一个公式,云计算=(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服务。

5.IT产业分工模式正从垂直、水平走向矩阵式。

看一下早期时候的大型机、小型机,那时候完全是垂直的,一个公司做硬件、芯片、软件,完全封闭式、垂直的,到了PC时代,变成横向水平式的,更精细的产业分工。到了云计算时代,或者云+端的时代,我们产业走向矩阵式,分工变得越来越专业、越细分,而且有更多的机遇。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月21日,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的各方嘉宾就云计算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和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承办、CSDN中国软件开发网与《程序员》杂志、电子工业出版社协办。新浪科技为独家门户支持。

  图为:第二届云计算大会现场,EMC全球高级副总裁范承工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范承工: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EMC的范承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私有云方面的一些想法。刚刚的约翰先生是戴尔公司的,也是我们EMC的合作伙伴。

  今天早晨VMware公司的Raghu给大家演讲时也有这样一张表格,我的PPT里有很多都从他那里借鉴过来的。调查表挺让你惊奇的,尤其是第二条,我们展开第一次云计算的时候大家对什么是云还不太清楚。

  虚拟化技术其实我们并不感到特别惊奇,因为根据VMware过去一年的业绩可以看出,尽管在全球化的经济危机里,其仍然保持上升的势头,2009年排名第三,2010年成为CIO们最关心的话题。去年我们在这里开云大会的时候,大家对云的定义还争执不下,而现在很多公司、服务商的云已经站立起来并落地了,所以今年是云落地的一年。

  为什么?这个问题我经常跟IT业界及客户进行交流,为什么现在你们开始关心云?因为云对一些IT从业者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对IT来说保持现状也不错,可以继续安心拿工资,工作更安全。如果大家都用云了,自己丢了工作怎么办?现在IT的结构非常复杂、臃肿,逼得很多用户有些甚至只是大公司里的小部门,都不愿意再忍受IT组织的限制。因为要IT做一个什么样的应用程序,需要IT买硬件、搭软件、开发程序。起码需要几百万美元,还不如自己在桌上写,现在有公共云了,以后就不需要IT,可以自己给自己建立应用程序了。所以很多CIO对手下的IT从业者说,共有云注册单也就是你们解雇的通知单,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 IT基础架构做得更灵活、更能简单利用,更能有效的利用资源,更低价为我们的客户进行服务的话,可能明年、后年我们的工作就会丢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云的概念对IT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共有云的概念,而是怎么样把IT在公司内部尤其是大公司内部,把它的基础架构做得像云一样,又简单又便宜。

  云在今年到来的第二个理由,我们认为是信息或者数字宇宙的爆炸。这点在早晨的几个讲演中都有提到。我们知道在过去两年,全球范围内是一个经济大衰退,全球的房价在下降,当然北京是特例。失业率在提高,IT预算在下降等等,只有一个东西是逆势上扬,信息数量在过去一年中仍然上升了62%。所以数据以年增长率 60%的速度在上升,有点类似于摩尔定律的数据,每18个月就会上升大约一倍。现在的数据是多少呢?2009年数据量达到了0.8ZB。而今年可能达到 1.2-1.3ZB,按这个速度增长下去,我们相信在2020年,全世界的数字宇宙大小起码要达到35.2ZB。那么1ZB到底有多大呢?1TB=1000G,1G=1000MB,1ZB等于100万PB。因此现有的架构和现有的状态已经无法满足数据的增长量。那么信息爆炸如何引起呢?大家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手机、视频监控、智能设备、医学影像使得全世界数据量有迅速的增长,为应付这样的增长我们需要有全的办法,而这个全新的办法就是云计算时代到来的根本原因。

  从最早的大型主机,到70年代出现的小型机,到80年代出现的个人电脑、微处理器,直至分布计算、互联网技术,我认为现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云计算时代。现在的定义比去年争议的已经更加细化了,大家最熟悉的是共有云的概念。共有云的概念比如从最底层的IAAS服务,PAAS,诸如谷歌提供的服务,通过公共互联网提供软件、平台、基础架构的服务,可以随需、随买、随租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今天主要讲的是私有云,即如何利用和共有云同样的架构在比较大的企业里搭出自己的云架构,为自己各部门提供像云一样的服务。

  这中间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云,包括社区云、行业云,比如电信业、媒体业、政府。各种各样的行业里可能有不完全公开的但也为不止一个公司,一个同行服务的信息汇总、计算能力汇总的云计算架构。所以我们相信各种各样的云在未来几年我们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个例。

  下面几张PPT向大家展示一下为什么我们认为私有云对云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刚刚提到我们跟客户交流,他们现在开始观察共有云的服务。但老实说用共有云他们还是有很多的顾虑。第一个顾虑是安全上的顾虑,这个东西毕竟不在自己家里,尤其一开始要习惯它不容易。而且你一旦把数据、应用程序防盗共有云中就好象把孩子交出去一样,收不回来了。因为共有云的基础架构和IT的基础架构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旦改成那样,以后如果因为什么原因,如果有风险,失败了,想拉回来都很困难。就像美国有一句话,加州旅馆,住进去出不来,像吸毒一样,戒不掉。内部数据中心有一些不可割舍的好处,比如我们对内部数据中心的信任、可控性、安全。如果我把这个东西交出去,上司怪罪下来,没办法补救。所以数据中心对比较大的客户还是有吸引力,让他们一下跳到共有云有非常大的障碍。但共有云是非常动态,低成本、随需应变、非常灵活的。对IT人员来说,处于进退维谷的阶段。怎样逐渐接触云架构同时又不丢失已有的信任和可靠安全这样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私有云概念。私有云可以把两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关键是为共有云和私有云提供最基础、一致的架构,这也是我们VMware公司努力的方向。 EMC持有VMware公司80%的股票,所以两家公司有非常紧密的合作,我们希望VMware公司的产品做成统一管理资源的操作系统,用统一的操作系统能为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的管控。把这个平台既放在私有云中又放在共有云中,这样可以使得同样一个应用程序、同样的企业信息根据企业的需要,有时候放在私有云里,有时候放在公有云里。在信息安全方面都是一个域的,可以用防火墙进行防护。同样的数据可以在高峰时期移动到公用云里计算,而内部资源够的时候又移回来进行工作,协同工作。使内部数据中心和外部云联到一起,中间没有间隔。我们支持所有企业耳熟能详的应用程序,像ACP、甲骨文等等。

  从EMC和VMware来说,我们主要的目标是提供硬件、软件的基础架构,可以使得大的企业、大服务商用同一套架构筑起内部云和外部云。我们可以支持这些无论是应用程序还是虚拟客户端,都能够在我们这个基础架构上进行非常平稳的工作,同时会在云上进行一点点尝试。比如最右面的MOZ…就是云存储,云备份的服务。去年我们也和中国电信推出了E云的云存储服务。

  EMC和VMware公司在云上有双轮架构,以信息基础架构和虚拟架构为中心,围绕如何对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保护、安全以及智能提取信息的工作,同时把物理资源完全虚拟化,使得CIO有足够的自由可以选择到底是在私有云还是共有云上推出平台、应用程序。可以控制接触程序人的层级,使得无论在私有云还是共有云都可以产生战略性效果。因为有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大企业还有个人都迈入云的时代。谢谢大家!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1日消息,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在今天北京举行的云计算大会上表示,云计算其实是基于产业需求发展起来的,随着计算量越来越大,数据越来越多,光有服务器、PC客户端已经不够,所以一定要走向云计算,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

  以下为张亚勤发言实录

  张亚勤:尊敬的吴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我看了一下今年和去年的变化,一年前,我们开云计算大会,当时讲的最多的是什么叫云计算。经过一年的发展,云计算从朦胧、从萌芽走向了清晰和主流。其实云计算也是被逼出来的,我经常觉得我们做IT的人一开始是把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现在要把复杂变为简单。李院士去年就讲过云计算和网格有很大不同,网格更多的是理论模型,是学术界催生出来的,云计算其实是产业自然发展起来的,由于需求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是被逼出来的,计算量越来越大,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动态,越来越实时,越来越需要结构化,光一些服务器,光PC客户端已经不够了,所以一定要走向云计算,所以有了搜索,有了电子商务,有了信息的云,云计算是产业催生出来的。今天我想讲两个方面:一是新一代云计算发展趋势,特别是目前的状态;二是给大家通报一下微软在过去一年中所做的事,特别是新的战略。

  五年前、十年前,很多人就告诉我技术已经走向饱和,IT主要是部署的问题,是服务的问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我们看一下四张图(PPT),分别是计算、存储、流量、能耗,在过去五年以及未来五年的。可以看到,过去五年在技术方面有很大的进展,而且更加令人兴奋,或者更多的精彩其实在未来的五年和十年。IP 的流量已经进入了Xbit的时代,现在每个月IP的流量已经超过了40个Xbit,每过两年就会翻番。更加惊人的是,一个zatbit在两年之后会成为两个,再过两年会成为四个,也就是说每两年存储又会增长两倍,也就是说以后的两年人类所产生的数据是过去我们人类五千年文明的总和。

  能耗不断的上升,看一下绿线,能耗现在已经变成整个计算和IT大的问题,去年在美国数据中心的能耗已经占到整个能耗的2%,比航空业耗能还多。好消息是计算能耗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另外两个往下走的曲线,一个是CPU的耗能,另外一个是数据中心PUE的耗能,效率越来越高。由于技术的发展,由于产业的需求,我们现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模式。我去年也讲过,很重要一点,就是从以PC为中心走向以互联网为中心,并不是说PC就不存在了,只是PC的定义、范畴改变了,加大了,PC走向PC+,不仅仅是你的桌面,也是一个手机,你的汽车,你的电视,每个传感器,可以说任何有电的地方都是PC,都有计算,任何计算的地方都有智能,有智能的地方都可以联网,人和人相连,物和物相连,所以有互联网,有物联网。PC不仅仅是计算,它是计算,是通信,是控制,是娱乐。另外整个 IT架构在发生大的变化,从最早期的完全集中式的走向分布式,现在是云+端。云计算的云非常重要,端也不会消失,端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有的端可能很薄,有的端可能相对比较厚,各种各样的端都会出现。产业模式走向软件+服务模式。上星期我听广达董事长说IT是3C、3S,十分精辟的总结了产业发展模式。

  云计算其实也很简单,有三个层次,首先要提供物理的资源,计算、存储、数据,当然还有网络。其次要提供平台,这个平台上可以开发新的应用,提供新的服务,有新的解决方案。这个平台就像在PC上面,像一个操作系统,是互联网里、云里面的操作系统。其三是软件作为一种服务,这里面其实不仅仅是软件,也包括数据作为一种服务,也包括信息作为一种服务,安全作为一种服务。很重要一点就是服务,我有一个公式,云计算=(数据软件+平台+基础设施)×服务。再看一下产业的发展,新的资源的优化,新的模式和产业的分工。看一下早期时候的大型机、小型机,那时候完全是垂直的,一个公司做硬件、芯片、软件,完全封闭式、垂直的,到了PC时代,变成横向的,更精细的产业分工。到了云计算的时代,或者云+端的时代,我们产业走向矩阵式,分工变得越来越专业、越细分,而且有更多的机遇。所以从垂直走向水平,再走向矩阵。云最重要的是服务,没有应用就没有服务,这也会停留在理论的概念。

  云有哪些重要机遇?首先移动肯定是很大的一个产业,而且可能是云计算最好的从架构、从物理、从服务上来讲最好的匹配。一个专门从事互联网的分析师,最近做了一个分析估计,他说云上面的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相对桌面互联网,发展的机遇或者市场规模是两倍。我个人认为他低估了这个潜力,我认为5 倍、10倍都很有可能。

  第二个是媒体的云,特别是视频,现在所有的信息,因为视频的信息现在已经占到整个互联网的80%,而且信息量很大,对系统要求也很大,不管是延时,不管是质量,还有整个的流量,所以在视频方面,在媒体方面,云也是最好的一个架构。但是商业云已经出现了,信息云、搜索、地图、位置已经是主流了。另外两个方面,一是医疗,一是政府。

  核心技术,这个核心技术也不是完全新的,多少年,在学术界和产业界都一直在从事,包括数据中心的硬件、架构、虚拟化,负载均衡的一些技术,包括如何减低能耗,如何提高效率等技术。另外也包括软件的平台,比如操作系统在数据中心,在云里面,在网络里的操作系统,特别是安全性、隐私性,好的、有效的数据库和存储技术。新的编程模式,我觉得云计算给大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很大的是新的一个数据模型和编程的模式。云和端的互动,特别是自然用户界面新的突破。在云里面,数据密集型和计算密集型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一个大的问题,因为有的架构对于海量的数据还有效,有的时候对很多计算很有效,有的是两个都需要,这时候如何均衡,整个架构是十分的关键。我经常讲,其实我们IT是在玩四个参数,四个资源,计算的资源、存储的资源、通信的资源、数据的资源。

  微软的动向。3月份,我们的CEO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讲话,题目是“云计算的五个维度”,一方面他发表对产业趋势的看法,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对微软未来发展方向的承诺。我们在过去五年中,逐渐把资源已经倾斜到云计算,现在可能有40-50%整个研发是在云计算。在将来五年中,我们会把全球80%的资源都放到云计算,我们全球差不多10万人,有5万人在做研发,也就是说这5万人里面的4万人会从事云计算方面的研究、开发和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成果。可以说微软未来的发展全部押注在云计算上面。他讲的五个维度,刚才领导、院士都讲过了,我稍微再总结一下:1、云计算创造了很多机会,但是带来了巨大的责任,隐私安全,也包括标准。2、云计算关键资源是数据,是智能,是结构化,不仅仅自己能学习,而且可以帮助你学习,帮你作出决策,所以是从海量的数据到有用的信息,最后变成一个角色支持的过程。3、强化了人和人之间,强化了人和物之间,和专业社区之间的互动。所以有更多垂直特征的云。4、云不是孤立的,需要更智能的设备,云也需要端,需要PC,需要手机,也需要汽车,也需要电器,需要有传感器,有更自然的,更人性的,更直接的用户的界面。现在讲到物联网,物联网其实是互联网一个最新的应用,物联网没有物,没有端,那是无法存在的。5、云计算,云和服务器之间的关系,服务器就等于服务,云和服务器之间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所以会有一个更新的智能服务架构。

  微软平台有三个特点:1、云+端,我们云和端有很好的耦合。2、软件+服务。3、我们可以提供灵活的选择。我们在三个层次上都可以提供,可以提供物理的资源,按你的需求,给你提供资源,可以提供平台,云上面的操作系统,可以提供终端的服务,不管是电子邮件,是搜索,还是商务的服务,我们所有的服务器都变成了一种服务。云可以是私有的,也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有+公共,第三方的。为什么我们强调软件+服务?对产业来讲,或者对微软来讲,我们可以提供终端的服务,也可以提供软件,让别人提供服务,这是和软件仅作为一种服务很大的区别。

  云计算里很重要一点是数据中心,看目前世界级大的数据中心,基本每个大的数据中心都有上十万台的服务器,要消耗很多的电能,投资的硬件,包括软件已经开始少于你的服务,少于你的运营,少于你的电费,以后会超过。微软在过去五年中建了很多的数据中心,从第一代完全是服务器架构,到了第二代是以机架式的架构,到了相对比较新的集装箱架构,到现在走向超模块化新的架构。超模块化,低的可以一个服务器,高的可以上万个服务器,每个有完全独立的服务和设施,还有存储,有计算,有机械部分,有提供电的,有提供网络通信的,整个冷却完全通过空气,不需要机械冷却或者水的冷却。比如我们四天之后要建一个数据中心,我们四天之内完全可以组装好,可以到世界任何一个交流把它组建起来。

  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有很多的挑战和研究。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和技术,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开发工具,可以在客户端,在现有架构,同样的开发工具、同样的应用模型,你不需要把现在的东西扔掉,可以完全利用目前企业已经有的服务器、数据中心,也可以把新的耦合起来,新的开展起来。另外就是完全开放的,可以互操作,也可以用完全新的、开源的开发工具,而且和开源的系统完全兼容。全球我们已经有几千个合作伙伴,全球大的500强企业基本都和微软有了合作。在中国,从去年到今年有大的发展,包括大的企业,中小企业、政府都有一定的合作。一年发展很快,但是有很多方面我们做得还不是很够,明天我们微软负责云计算的总监会给大家详细的谈一谈我们过去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技术,未来战略,以及我们要改进的部分。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0-05-01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和軟體業者奧多比(Adobe)長期以來對Flash動畫格式的爭議近日再掀高潮。賈伯斯周四於官方部落格細數iPhone、iPad不支援Flash的6大理由,聲稱一切出於技術考量。

     賈伯斯周四於蘋果部落格發表長達1,600字的論述,堅稱蘋果不接受Flash是因為該軟體存在許多技術問題,而非奧多比所指控的商業策略。賈伯斯明白列舉6大理由:

     第一、Flash是完全私有軟體,但蘋果認為凡是與網路內容相關的程式都應採用開放式標準。與其使用Flash播放動畫,蘋果提倡使用更先進的HTML5格式。

     第二、蘋果產品即使不用Flash也能呈現「完整網路內容」。奧多比曾表示75%的線上影片採用Flash格式,批評蘋果產品只能播放少數網路動態影像,但事實上這些影像也採用更先進的H.264格式,而iPhone、iPad都支援這項格式。

     第三、Flash既不穩定又存在安全問題。賽門鐵克(Symantec)曾表示Flash是去年資安紀錄最差的軟體之一。

     第四、執行Flash非常耗電。新一代行動裝置透過晶片解碼影像以減少耗電量,但多數使用Flash的網站仍須透過軟體解碼,因此播放影片相當耗電。

     第五、Flash是PC與滑鼠時代的動畫格式,不適用觸控導向的行動裝置。

     第六、撇開眾多技術漏洞不談,賈伯斯認為最重要的問題在於程式開發者如欲兼顧Flash與蘋果兩大不同平台,只會造就性能不良的應用程式,甚至還會降低蘋果作業系統原有的性能。

     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哈蒙認為,賈伯斯說來說去其實是不想讓外人介入蘋果好不容易建立的生態系統。他表示:「一切都是主控權的問題。」

     財經網站DailyFinance則認為,iPhone不支援Flash照樣大賣,照理說賈伯斯根本無需為此浪費口舌,如此長篇大論反而透露蘋果感受到Android手機的威脅,因為Google近期不斷強調奧多比研發團隊正和Google密切合作,以促進Android手機的Flash功能。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朝鮮日報/記者成好哲/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稱霸全球電視市場的三星電子和LG電子面臨來自蘋果和谷歌的挑戰。

近幾年通過與日本索尼和夏普的激烈競爭,三星電子和LG電子的全球電視市場佔有率已分列前二。其間,專家們認為韓國的電視產業會在一段時間內領先於日本。但蘋果和谷歌加入戰團,這就成為了會改變市場格局的新變數。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最近說:「將在年內推出非凡(extraordinary)的新產品。」外電將這段話解釋為,蘋果公司可能涉足電視市場。此外,谷歌也在加緊推出內裝谷歌開發的作業系統——Android的電視。

蘋果公司和谷歌計畫推出的電視可以上網下載各種視頻和軟體,具有一定的電腦功能。例如,「谷歌電視」(Google TV)可以在觀看電視時切換到推特(Tweet)或Facebook等社交服務網站,同朋友進行對話或進入YouTube等視頻網站檢索所需視頻。

Eugene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Jeon Seong-hun說:「蘋果最快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谷歌最快是在今年11月左右推出新的電視。韓國電視生產商如果不能正確應對蘋果和谷歌掀起的電視新發展趨勢,很有可能被排擠出主流市場。」

「美日台」將威脅「韓國製造」

去年底,台灣電子製造業巨頭鴻海集團收購了索尼的墨西哥LCD電視工廠。同時以換股方式和大型LCD面板廠商台灣奇美電子(CMO)進行合併。奇美電子一直從蘋果公司接單,為其生產「iPod」和「iPhone」。據悉,鴻海集團正準備接單生產蘋果公司即將推出的電視。

谷歌在本月中旬收購了一家名為「Agnilux」的晶片設計公司。Agnilux是由A4處理器(蘋果公司的主要產品使用的中央處理器)的開發者創辦的公司。谷歌的戰略是通過收購該公司,將加強包括電視在內的硬體技術力量。

谷歌計畫與索尼合作,解決製造電視機方面的問題。《紐約時報》報導說:「早在幾個月前,谷歌就與索尼和英代爾聯手開發全新概念的谷歌電視機。」索尼擁有世界頂級的電視製造技術。如果索尼加入谷歌陣營,谷歌的電視製造技術就不會比三星電子和LG電子差。

此外,蘋果和谷歌擁有三星電子和LG電子所不具備的「軟體優勢」。蘋果可以在電視機上安裝18萬個應用軟體。谷歌則可以把網上搜索等相關技術應用到電視機上。

「電視市場不會重蹈智慧手機覆轍」

上月9日,三星電子首爾總部5樓會議室,450多名韓國遊戲及軟體發展人員濟濟一堂。當天三星電子表示,只要有人開發出一定水平以上的電視應用軟體,就可以在示範運營的「三星電視App store」上銷售。這是把蘋果的「手機軟體商店」戰略套用到電視市場上的。

三星電子的專務金炫奭說:「如果蘋果和谷歌能夠改變電視行業的『遊戲規則』,那的確會造成威脅。可是蘋果公司的應用程式再好,競爭成敗的關鍵仍在於多少消費者擁有可以使用這些程式的電視機。」在三星電子去年售出的電視機中,11%具有上網功能。今年三星電子計畫把其比例擴至30-40%,以確保世界最大的上網電視基礎。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acebook正在悄然加速入华的步伐。据悉,Facebook酝酿将年内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计划的细节情况。而两年前,Facebook推出简体中文版本时,一度曾引发入华猜测(新浪科技)。

      Facebook若是入华,一定水土不服。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真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雅虎入华,最新的例子莫过于今年谷歌黯然退出,从这些巨头入华的征战来看,美国网站入华战略无不是以损兵折将,败北而去的结果告终。因为在中国互联网上,有道墙。一道看不见的墙。试图在这墙上打洞挖穴的,来一个死一个。不信请看大屏幕:

      1.入华失败路

      雅虎入华。采用翻墙术。时值1999年,互联网创业的第一个春天,这一年中国诞生了搜狐、网易和新浪。不幸的是,当时中美之间正处于中国入世谈判的关键时刻,具有媒体身份的中国雅虎一开通,就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觉,于是开始它多灾多难的历程。大路不通,咋办?雅虎想了聪明办法,意图通过收购一架中国公司作为梯子翻过去,于是雅虎收购3721,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雅虎换股阿里巴巴。再后来,改名叫中国雅虎。彻底88了。

      AOL入华。采用开窗术。2001年,AOL进军中国市场,这家著名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大概研究了雅虎的初期战术,避开收购中国小公司,而直接找联想这样的强势地头蛇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网站FM365,准备在墙上挖一个窗户,不料,这家公司组装电脑很强,上网水平实在不行,3年之后(2004年),FM365网站因经营不善被关闭。AOL甘心眼睁睁的失去这扇窗户?2008年4月,AOL宣布再次进入中国,没料到这世道变了,11个月之后,它又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eBay入华。也是开窗术。应该说,开窗术是个简单易学的办法。2002年3月18日,那时候电子商务C2C风生水起。e-Bay投资3000万美元现金,获得中国C2C翘楚网站易趣33%的股份,并藉此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eBay的策略是借道入华,目标是全面占领中国C2C市场,不料,刚落脚未稳,就遭遇了强烈的阻击。福布斯曾对这场惨烈的战事做过专文报道:《中国淘宝们奋起抵抗eBay》。果不其然,面对激烈的中国市场的竞争,eBay水土不服,本地化失败。

      MSN入华。乔装打扮混过去。2005年,5月11日,微软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MSN在中国的业务。与其他国际互联网巨头有所不同,刚进入中国的微软MSN一开始就采取了更加“中国”的经营策略,两家公司各占50%股份,而且微软第一次让本土员工参与战略决策,这相当于MSN给微软穿上了唐装。穿上唐装就是中国人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什么?美斯恩,没死?嗯。一个知名门户网站已经将几乎所有的频道外包,而资讯页面内容充斥着准低俗广告内容,犹如一个人将自己的躯干和四肢全都换成机械的,没死,也差不离了。

      Myspace入华。采用从墙下打洞的法子。应该说Myspace比上述几家精明的多,开窗翻墙都不灵的情况下,Myspace打算从地下挖一条隧道进入。2007年,新闻集团进军大陆,默多克委派他的太太、出生于广州的邓文迪访问中国,协助MySpace进入中国,这个地道做的好,公司里用的全是中国人。进是进来了,不过,后来据说资金不到位,后来传言创业骨干纷纷离职,后来改名叫做聚友网,专做SN。今年4月初,听说又变了,网站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交友网站转型为“为音乐人及乐迷提供一个社交、互动及增值服务的平台”。怎么跟雅虎走下坡路时一个路数呢? 总之,这个网站一直在二流圈子里混混,而且还是靠边站。

      最近的一个榜样,大概是谷歌了。谷歌采用撞墙术,意图推翻那道看不见的墙,在最近两个多月里,被世界关注。不料,撞墙不成,只得离开大陆,退守香港一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负责人指出,谷歌事件的实质就是在中国经营要不要遵守中国法律。法律,很好的一个词汇。谷歌入华成了辱华,这真是一个悲剧。更悲哀的是,这个悲剧发生在一个据说是有如六月天的阳光时代,让人感觉好像是碧蓝的晴空突然乌云密布。

      2.桔子变枳子

      高高兴兴来,灰头土脸去。原因是什么?有人含糊其辞的说,这是不能适应本地化需要的缘故。淮南生的桔子,到淮北变成枳子,倘若那个桔子不肯变,那就是“不能适应本地化需要”。

      今年1月,有统计公司说Facebook流量超雅虎,成美国第二大网站。当然,在alexa.com上,Facebook现在也还名列世界第二。也有说Facebook是世界第一的。今年3月,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Hitwise称,社交网站Facebook的访问量在美国网站总访问量中所占比例为7.07%,成为美国最大的网站。

      今年4月,传说这个世界级的数一数二的网站要准备进入中国了。“Facebook!”肖容指着大屏幕说,“看看你的前辈吧,从当年世界第一的雅虎,到曾经世界第一的谷歌,入华入得莫不是伤痕累累。”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策會Find 2010/04/20

富比士雜誌(Forbes)請來知名的設計師、未來學家一同預測十年後的生活樣貌,他們認為科技、電腦仍將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部份,但是將「消失在人類的集體意識中」,讓人們忘了它的存在,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科技的人性面,科技本身在虛擬及真實世界中取得完美平衡。

[文/資策會FIND研究員:高佑嘉]

一、物聯網概述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一詞,最早由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於2005年所發布的報告「The Internet of Things」中提出,係指在網路化的時代下,除了人跟人之間可以透過網路相互聯繫、人也可透過網路取得物件的資訊外,物件與物件之間可以互通的網路環境。換而言之,物聯網時代代表著未來資訊技術在運算與溝通上的演進趨勢,而這樣的演進過程中將會需要各式各樣領域的技術及科技創新來帶動,小從奈米科技、大至城市無線網路的佈建,其影響範圍相當廣泛。從發展趨勢來看,物聯網的發展可分為「時間」(Time)、「地點」(Place)與「物件」(Thing)三個維度,隨著物聯網發展的趨於成熟將創造出所有物件皆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相互溝通的環境。其涵蓋了「人與人」、「物件與物件」及「人與物件」三大範疇,如下圖1所示:

此外,綜整ITU、歐洲物聯網研究計畫小組(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Internet of Things, CERP-IoT)…等研究機構針對物聯網的定義與概念,整理物聯網的架構如下圖3所示,其架構主要可分為三層,最下層為「感知層」,由各種資訊擷取、識別的感知元件所組成;中間為「網路層」,即各類無線傳輸技術;最上層為「應用層」,即物聯網的各種應用領域,例如:環境監測、城市管理等。而介於網路層與應用層間存在一個子層為「應用支援層」,主要負責提供各種類型的平台,來串聯各種傳輸網路和應用服務。

而歐洲智慧系統整合技術平台-射頻識別工作小組(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 on Smart Systems Integration(EPoSS)-RFID Working Group)於2008年「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研究報告中依照時間點的劃分,提出未來物聯網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技術發展願景、標準、設備/裝置、能源功耗與應用範疇的發展規劃如下表1所示:

二、物聯網發展關鍵技術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0-04-08
  • 工商時報
  • 【記者陳泳丞/台北報導】

全球聯網電視市場預估

全球聯網電視市場預估

     平面電視市場的想像空間真是無限大,繼3D之後,聯網電視(Connected TV)將會成為未來最具爆發力的區塊。根據預估,去年全球僅約1,500萬台的聯網電視市場規模,到2013年時,將會逼近1億台,4年之間的市場成長率達到驚人的546%。

     具備上網、打語音與視訊電話、看網路影片功能的聯網電視,被市場視為是下一波發展的聚焦點,市調單位DisplaySearch認為,平面電視的發展不斷地令市場驚艷,從過去傳統液晶電視開始,到採用LED背光源的液晶電視、3D電視,電視市場的題材不但沒有因此縮水,反而更加的蓬勃發展。

     先前美國最大的通路沃爾瑪,已經宣佈要併購線上電影租售業者VUDU,讓沃爾瑪可透過網路提供電影租售服務。市場猜測這項併購價碼將超過1億美元。過去的線上電影服務要透過機上盒(STB),成立於2004年的VUDU後來改為向連接寬頻網路的電視機和藍光播放機用戶提供服務。影響所及,從去年8月起,包括LG、三菱等廠商的電視機與藍光機播放機,已可觀賞VUDU供應的電影,甚至今年1月起,有更多廠商包括三洋、夏普、東芝和台灣的Vizio都加入合作行列。

     DisplaySearch分析師Paul Gray指出,具備下一代USB功能的電視機,他的重要性不亞於傳輸高畫質的HDMI端子,透過聯網服務消費者將可以在客廳裡使用到過去僅能在電腦上使用的功能。

     根據統計,具備3D顯示功能的電視機,今年規模約250萬台,估計到2013年時,將可望達到2,700萬台,成為大家都關注的焦點,此外,聯網電視的加入,可能將可更加推升未來幾年液晶電視換機風潮。

     友達總經理陳來助認為,電視機比較時尚與功能的潮流已經可以看得到了,以前要說服消費者換機,除了降價以促使消費者採購外,其他的方式效果都不甚明顯,但是未來這些3D、聯網等新的應用加入,很容易會造成比較的效果,且在新興市場也更容易促使消費者下手採購。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拓墣產業研究所  出處:Web Only 2010/04

相關關鍵字:破解新聞

2001年Apple iPod掀起MP3風暴首部曲,2008年iPhone接棒演出智慧手機革命二部曲,2010年iPad即將開創平板機神話三部曲。接下來還有Apple iAD廣告機四部曲,及Apple品牌電視機五部曲,Apple神話故事有如強檔連續劇接連上映。

Apple股價屢創新高,反映出iPad效應已逐漸發酵,讓HP與Acer等電腦大廠不得不由衷佩服,評估未來數年小筆電占整體NB出貨比率恐從30~40%壓縮至15~20%,Microsoft與Google則推出成套大戰略積極迎戰!

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指出,iPad首日預購量超過16萬台,若熱賣盛況持續,iPad可能在上市首季即會賣出300~500萬台,2010年包括iPad在內的平板機(Tablet Device)全球出貨量將高達1,200萬台,正式超越電子書閱讀器(eReader)。

而拓墣所重新定義的平板機,是以觸控螢幕為主的Tablet或Slate外型之行動裝置,螢幕尺寸從5至11吋為主,具備多媒體播放能力,且可透過Wi-Fi或3G上網使用雲端的軟體商城服務。隨著Microsoft與Google強力推廣平板機,相關市場將在2011年邁入快速成長期,而200~500美元價位產品開始在市場出現,可望進一步拉抬平板機出貨量,並在2012年超越Netbook市場,預估出貨量將高達5,300萬台。

iPad上市 改寫Tablet歷史

Bill Gates曾在Comdex Fall 2001展示未來十年Microsoft對於Tablet PC的期待,甚至宣告Tablet PC即將改變消費者使用PC的習慣。但九年過去了,Tablet PC依舊只是垂直市場的利基型產品,2009年出貨量僅1,100萬台。然而從2010年開始,這一切即將改觀!

尤克熙表示,平板機時代將從2010年出發,可望在NB與Smartphone之間創造出新市場。有別於專注在辦公商業市場的Table PC,新一代的平板機首重個人消費市場。除此之外,服務更是其重要一環,預料雲端、三網融合、跨平台服務將是其未來主流。拓墣預估,2010年全球平板機(不包含Windows XP Tablet Edition的Tablet PC)的出貨量將可突破1,000萬台達到1,200萬台,其中iPad的佔有率可能高達80%以上。

Apple創新局 對手搶商機

拓墣認為,2010年起平板機將成為所有廠商的新天堂樂園,包括Microsoft、Google、Nokia、Intel、HP、Dell、Acer、Sony等都在iPad號召下,為平板機尋找一個可長可久的商機,除此之外,還更將引發Apple、Microsoft、Google三強間的下一波爭霸戰。

雖然進入平板機是三大廠商的下一步策略,但佈局思維不盡相同。拓墣指出,進入平板機市場,OS是重頭戲,隨著iPad在4月份打頭陣殺出市場重圍,Google與Microsoft都可能在2010下半年至2011上半年陸續推出新品以搶奪新市場。其中,Google打算以Android OS與Chrome OS為核心,而Microsoft則藉由Windows 7與Windows CE來開創不同市場格局。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者:鄭緯筌發表日期:2010-04-01

推文至Facebook 推文至Plurk 推文至Funp 推文至twitter 加入UDN書籤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加入hemidemi書籤

每個創新獲利模式背後,除了打破既定規則的想像力之外,還需要技術的支援,才有可能夢想成真。在各種可能的新鮮模式中,有5個趨勢、技術已經冒出頭,但更大的商機尚未噴發。看清楚方向,獲利之門其實就在不遠處……

HTML5
影音瀏覽更順暢
「將來沒有人會用Flash,整個世界都要改用HTML5。」2月底,蘋果發表新產品iPad,表明不支援Flash,面對外界的疑問,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在接受美國《連線》雜誌訪問時這麼表示。這讓原本僅是軟體開發者關心的技術,成了網路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

HTML是一種製作網頁的語法,包含很多特殊的標記,讓負責的瀏覽器解讀,然後顯示在螢幕上。然而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為了看某個網站的影片或內容,電腦視窗就會跳出詢問是否要另外安裝軟體的訊息,造成很多聯網的麻煩。但HTML5標準出現後,因為HTML5內建聲音和影音支援,未來使用者就可以省去還要再下載其他軟體的麻煩。

HTML5前身為Web Applications 1.0,2004年時由WHATWG提出,於07年獲W3C接納,並成立新的HTML工作團隊。08年1月,第一份正式草案發布。目前主要瀏覽器包括火狐(Firefox)、Google Chrome、Opera及蘋果的Safari等皆支援HTML5,就連微軟新版IE9瀏覽器也加入行列。Google旗下的YouTube網站(www.youtube.com/html5),更率先推出HTML5影片播放器的實驗性支援服務。

數位著作權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
保護數位內容資產
從硬體製造、平台服務到內容出版業者,各界都對電子書的發展頗為看好。然而由於數位內容散布性強,如何確保業者的權益,一直是電子書發展的關鍵,因此DRM的發展,自然備受重視。

數位著作權管理是出版者用來保護有價值的數位化內容(如軟體、音樂、電影)或硬體的技術,可透過控制裝置、播放次數等模式,來有效管理數位化媒體內容的使用權。DRM的應用範圍廣,目前常見於電子書、應用軟體或音樂等商品範疇。

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4-02 工商時報

iPad試用獲極高評價,蘋果股價也受激勵大漲。(圖/美聯社)

iPad試用獲極高評價,蘋果股價也受激勵大漲。(圖/美聯社)

摩斯柏格對iPad功能評語

摩斯柏格對iPad功能評語

     蘋果iPad還沒上市已獲得業界極高評價,除了華爾街日報知名科技專欄作家摩斯柏格(Walt Mossberg)大力讚賞iPad是「顛覆市場」(game changer)的革命性產品之外,其他如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專欄作家貝格(Edward Baig)及紐約時報作家波格(David Pogue)也對iPad讚譽有加。

     小筆電、Kindle及遊戲機都受威脅

     貝格近日於iPad試用報告中表示:「蘋果再一次推出滿足外界期望的強檔新品。iPad問世後,小筆電若不追隨潮流就只能等待淘汰。」除了小筆電前景堪憂之外,貝格認為iPad也將對Kindle及遊戲機形成威脅。波格則稱讚iPad的9.7吋大螢幕「徹底改變使用者的影音體驗」。

網路通訊及影音播放,1台就搞定

     摩斯柏格甚至認為,iPad將改變整個行動運算市場,不僅有潛力取代傳統筆電,其觸控操作介面也可能取代過去幾10年來使用者習慣的滑鼠介面。摩斯柏格在數天試用後對iPad整體使用經驗表示非常滿意。

     摩斯柏格表示,對於平日主要進行網路通訊及影音播放的使用者來說,1台iPad就能滿足所有需求。摩斯柏格在不充電的情況下使用iPad播放各種影音檔,同時開啟Wi-Fi連線等高耗電功能,結果發現iPad電池續航力長達11.5小時,比蘋果宣稱的10小時還多出15%。

     在運算速度方面,iPad的處理器速度也媲美一般筆電,無論是螢幕切換或Wi-Fi連線都相當快速。摩斯柏格也對iPad的電子郵件功能表示滿意,並稱讚iPad螢幕虛擬鍵盤在操作上不但比小筆電更舒適,且打字更準確。

     iPad的大螢幕也讓瀏覽器1次呈現更多網頁內容,減少使用者移動捲軸的頻率,唯一的缺點是iPad不支援Flash格式。摩斯柏格表示,iPad無論在影片、照片、音樂播放或玩遊戲方面都能流暢執行,且對於有辦公需求的使用者來講,iPad也能搭配蘋果辦公室套裝軟體製作文件與簡報。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3-22

     兩年前,中國各大影音網站還在爭誰是中國YouTube,兩年後,各大網站又紛紛往Hulu模式靠攏,爭當中國Hulu模式的鼻祖。大陸影音網站開始注意到正版影音網站也有營利空間。

     新華社報導,在反盜版的環境下,大陸影音網站不得不站在正版這邊,而Hulu模式正是正版影音的代表。

     Hulu是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和福克斯廣播公司(Fox)在2007年3月共同投資建立,它擁有非常雄厚的傳統內容製造商的背景。

     因此除NBC與Fox本身的內容,Hulu還與80多家內容製作商合作,雅虎、MSN和MySpace等網站都是其播放管道的合作夥伴。網友可以在Hulu及其合作網站免費看到高畫質且完整的新舊電視劇和電影。

     所有內容全部正版,並且高畫質的Hulu,儘管在最初只被看作是傳統內容商的垂死掙扎,但事實證明它在美國創造奇跡。

     Hulu高層日前在「Media2010」活動上透露,Hulu在影音流量上僅佔美國的1%,但卻獲得美國影音網站33%的廣告市場。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YouTube佔44%的市場額,為美國規模最大的影音網站。在被Google收購的3年中,YouTube持續虧損,盈利能力已經遠低於Hulu。

     但土豆網負責人王微表示,中國網民的影音需求和美國網民並不一樣,「在中國照搬Hulu模式基本行不通,我相信用戶能創造價值。」

     激動網負責人呂文生則認為,這是影音網站轉型的關鍵。它用不到YouTube10%的流量,產生與YouTube相當的收入規模。

     呂文生看來,影音網站首先會重新洗牌。「這在過去一兩個月已經有充分的事實證明了,相信接下來的時間還會有很大的變革。」

     呂文生表示,「現在內容的版權費相當高,2009年底已經比2008年漲10倍,現在最貴獨家電視劇單集價格已經超過10萬人民幣,這個價格已經與中國排名前列的電視台購買節目的價格相當。」

     報導指出,沒人能斷定具有中國特色的Hulu模式能讓影音網站規模盈利,但影音網站正版化也已是大勢所趨,相信影音網站的規模化盈利指日可待。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来源:赛迪网  2010年02月07日09:01

  【赛迪网讯】电子纸阅读器(电子书或称电纸书)市场正在升温。去年10月环球资源香港电子展上我们已经看到电子书的身影,但参展产品并不多。今年美国CES展会,电子书成为最为抢眼的电子产品。电子书的升温,为其上游关键组件———电子纸提供了商机。电子纸的蓬勃发展是不是会为液晶面板企业带来新商机?答案是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电子纸技术的高度垄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的普及和发展。
电子书产业链发展环境已具备
  2010年将迈入高速成长期
  教育将是最大应用市场

  市场方面,美国亚马逊书店推出的Kindle结束了电子书市场长期摸索的时代,掀起美国电子书的热潮。在中国电子书市场,汉王一直扮演着行业龙头的角色,方正、翰林、大唐、微星、易狄欧、易博士、博朗等企业电子纸阅读器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据相关市场调查机构预测,2010年电子书将迈入产品的高速成长期,全球电子纸阅读器产业规模2010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52.3%,市场规模为769万台,至2013年更将成长到1976万台。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部工程师徐丽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纸阅读器因其低能耗、环保、高信息量存储等特点将逐渐替代纸质阅读,涉及消费类的移动设备(手机)、电子书、电子报纸及办公商务、教科书等等领域。徐丽华认为,目前电子书涉及的消费类市场只占据电子阅读市场的较小份额,未来电子阅读可以替代纸张被广泛接受的话,教育及办公商务领域将跃居电子阅读器最大应用市场,可达到数千亿元的市场规模。
  政策方面,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电子书产业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参会的单位囊括了电子书相关的关键材料研究开发、驱动背板研发、器件制造、终端制造、内容提供及运营商等。加强技术的研发合作,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推动我国电子书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共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高速成长的应用市场,让电子纸生产商发现了商机。良好的政策环境,也让电子书关键材料的研发单位看到了希望。
电子墨水高度垄断新技术尚待突破
  目前90%采用E-Ink技术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 2010-02-05【記者許家綸/台北報導】

 ▲「2010年物聯網標準與商機技術交流論壇研討會」,4日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無錫國家傳感信息中心管委會副主任馬曉東來台專題演講。(記者許家綸攝)

     拓墣產業研究所昨日舉辦「2010年物聯網標準與商機技術交流論壇研討會」,會中邀請無錫國家傳感信息中心管委會副主任馬曉東及無錫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梁京來台,說明大陸對物聯網的戰略布局,及無錫的產業發展狀況。

     已來過台灣8次的馬曉東表示,大陸是物聯網標準制定國之一,且有龐大的內需市場,若能與台灣強大的研發能力合作,以及金融投資機構共同參與產業的培育,勢必能找到物聯網新藍海。

     台有優勢 陸有市場

     拓墣資深研究員李永健表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就是把所有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進行資訊交換及通訊,實現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目前在運用上主要以無線射頻(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各類感測器來與網路連接。未來IOT的八大應用願景產業有:金融、零售、能源、生產、城市、農牧、交通及家居。

     台IC設計有利基

     李永健表示,台灣企業在設備、零組件及IC晶片的發展上具強大優勢,但是因市場在大陸本土,所以系統及服務上還落後大陸的電信營運商及解決方案企業,如中移動、中電信、中聯通、遠望谷等。

     馬曉東認為,台灣廠商先進的IC設計及量產製造基礎,是物聯網關鍵的核心技術,這次的行程上還會參訪多家相關企業。但平日已有許多跨國企業致電詢問發展機會,此次來台是尋找兩岸的合作利基點,而非招商。梁京則表示,有興趣到無錫投資物聯網的台商,無錫台辦願意給予最好的服務。

     相關商機為網路30倍

     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去年來台曾以「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慧處理」來濃縮IOT的概念,並且預估到2012年IOT將帶來10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相關服務及設備將較目前的網際網路有30倍的潛在商機,因此IOT為今年最受矚目的明星產業之一。

     由於IOT有提高效率及減少能源消耗的概念,因而受到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重視,去年末也被大陸國務院列為2010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並定出「感知中國(Sensing China)」的建設理念。無錫傳感信息中心因此提高到國家級的戰略高度,無錫則成為大陸第一個物聯網城市。

Chi.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