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第1季經濟數據,GDP增長強勁,達11.9%,創下2007年以來新高,顯示經濟過熱的風險正在增加,中國政府可能採取降溫措施。在物價方面,3月份CPI為2.4%,雖較2月的2.7%有所回落,但專家預估,雖物價上漲情勢仍嚴峻,短期內升息機會不高。圖為近年大陸GDP變化。
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第一季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高達11.9%,創下2007年以來新高,憂慮大陸經濟過熱的氛圍正在形成。而上周亞洲開發銀行(ADB)首席經濟學家李鐘和亦提出警告,大陸及香港資產價格已恢復到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準,形成資產泡沫的風險正在增加。這也反映出大陸房地產及股市投機活動雖然有助推高GDP成長,但也形成經濟發展的隱憂。
大陸經濟能夠從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快速復甦,主要歸功於內需的擴大,其中又以賴銀行信貸支撐的房地產開發及地方基建為最大成長動力。去年大陸銀行信貸增加9.59兆人民幣,超過前兩年信貸增加的總和,其中近3成進入房地產及股市。雖然大陸股市泡沫尚非十分顯著,但房地產泡沫卻是愈吹愈大,炒房風潮不僅從一線城市蔓延到二、三線城市,而且中央及地方企業甚至地方政府紛紛加入炒房行列,把房地價炒到令人瞠目結舌的離譜地步,北京、上海一線城市房價比歐美都市房價還要高,僅低於東京及香港房價,與當地人民平均所得完全脫節。此種炒房「瘋」潮讓很多東西方投資機構及專家警告大陸可能步上日本及美國房市崩潰的後塵。
北京當局自然了解房地價不斷飆高造成的沸騰民怨,因此已採取一連串的降溫措施。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已兩度上調存款準備率,並要求銀行嚴審信貸,特別是對房地產的融資;國土資源部及住建部也祭出一連串調控措施;國資委要求非經營房地產的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但是,眾多降溫措施仍止不住房地價上漲,今年3月大陸房價平均漲幅高達11.7%,創近5年新高,這難免衝擊北京政府的施政威信。最近大陸新華社等官方媒體罕見地針對高房地價連番批判,已預告大陸中央將鐵腕遏制房地價上漲的決心,上周四大陸國務院發布最新政策,要求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者頭期款不得低於50%,貸款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預料嚴打房價的後續措施還將陸續出籠。
儘管如此,大陸房地產及股市資產泡沫化的風險仍然存在。首先,因為房地產開發是大陸經濟重要成長動能,中央投鼠忌器,不敢全面緊縮信用,從而難以防杜游資輾轉進入房地產市場,而且地方政府因房地稅收入增加及開發利益已成為最大受益者,對遏制房價的配合度明顯不足。其次,由於市場預期人民幣今年勢必升值,源源不斷的熱錢湧入大陸,並駐足股市及房地產,助長資產泡沫化的風險。再者,大陸經濟持續升溫,通貨膨漲的壓力倍增,亦不利遏止資產價格上漲。
面對日益複雜的經濟情勢,北京當局必須當機立斷,為因應金融海嘯推出的激勵經濟措施要盡速退場,升息應該列為最優先的行動;人民幣匯率改革也要以及時消除升值預期心理為考量重點,愈早進行愈好。若拖延改革,反而助長投機熱錢湧入,加劇經濟過熱及資產泡沫問題,絕非上策。